第一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讲解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7564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一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一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一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一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讲解(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团聚型,大,分散,少,1地形对聚落形态和分布的影响,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西宁位于湟水谷地,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原位于汾河谷地,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一般气候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山区和高原,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平原,聚落的区位,我国南方的村落,山区河谷地带城镇发展受地形制约;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水运交通便利,聚落多呈条

2、带状,丘陵山区,我国北方的村落,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平原广阔,聚落多呈团聚型,平原地区,聚落的形态,典型案例,原因,表现,影响,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南方丘陵地区、山区,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北方平原地区,多分布在山间盆地,云贵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青藏高原,多分布在绿洲上,西北地区,分布特点,地区,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甘肃兰州市及人口的分布,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举例,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或海上运输,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

3、,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成因,大,较小,小,密度,团状、带状,条带状,多呈狭长的带状,形态,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分布,平原,山区,高原,地形,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或聚落分布图为背景,考查聚落形成的条件和分布特点,以流域示意图或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形态分布的影响,常考题型,考点,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方式,实例,原因,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影响,超链接,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

4、伸展;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成昆铁路沿地形大势曲折伸展,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 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线路走向,实例,原因,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影响,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线网密度,实例,原因,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影响,以区域图或等高线图为载体考查山区交通线的区位选择及成因分析,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及其原因分析,常考题型,考点,超链接,进入电子文档“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