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长发育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75271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8.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生长发育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第二章生长发育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第二章生长发育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第二章生长发育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第二章生长发育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生长发育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生长发育概要(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学,儿科学,第二章 生长发育,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郑惠,第二章 生长发育,第二章 生长发育,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生长与发育 生长:指各器官、系统和身体的长大是量的增加;有相应的测量值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是质的改变,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生长与发育 生长和发育是密不可分 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 发育成熟贯穿于生长中,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非匀速性和阶段性,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生长发育规律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

2、其影响因素,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因不同的遗传潜力及受环境的影响 每个个体的生长轨道不会完全相同,生长发育规律,遗传,环境,母亲情况,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生物学因素 生物因子(细菌、病毒、衣原体) 物理因子(电离辐射、放射线等) 化学因子(药物、激素、化学物) 其他因子(水源、营养、疾病等),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环境因素 非生物学因素 家庭结构模式、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功能完整 卫生服务状况、儿童保健水平、学校环境完善 电子媒介干扰、意外伤害发生、战争/社会动乱,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第二章 生长发育,第二

3、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为组织、器官及体液重量的总和 是反映儿童体格生长的指标 是用药量及液体疗法的客观依据,3/(3-12月),3,4,3/(1-2岁),2kg/年,3/(0-3月) 2,体重增长规律 非匀速增长过程: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 是体重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 生后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重增长 2 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2.0kg 进入青春期后,体重增长呈现第二个高峰, 年增长4.0kg5.0kg,持续23年,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及其评价 体重计算公式 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

4、6月龄0.25 112 岁:体重(kg)= 年龄(岁)28,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及其评价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一周内因摄入量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第 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为39,至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重测量工具,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杠杆秤的选择,盘式,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测量方法 校正零点 排空大小便、脱去小儿衣裤、鞋袜 冬季注意调节室温 称量时不让小儿接触其它物体或摇晃,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及其评价 身长:头顶到足底的长度, 头部、脊柱和下肢长度的总和。,第二节 体格生

5、长及其评价,2岁至青春前期 67cm/y,6163cm,1113cm /(03月),8587cm,10 cm /(12岁),1214cm /(312月),7577cm,12月,身高(长)增长规律,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身高(长)增长规律 生后第一年增长身高(长)最快,约为25cm 生后前3个月身高增长后9个月身高增长 以后逐渐减慢,第二年身高增长约为10cm 2岁后到青春期前身高每年增长 5cm7cm 2岁12岁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7cm+75cm,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身 长 测 量 小儿仰卧,助手固定头部使头顶接触头板 测量者左手压住膝关节使双下肢伸直 右手推动足板紧贴足底,精确至

6、0.1cm,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身 高 测 量 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足跟、臀部和两肩胛骨三点同时靠着立柱 使测量板与头顶点接触 读测量板垂直交于立柱上的数字,精确至0.1cm,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坐高(顶臀长)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顶臀长的测量 测量者左手提起儿童两腿,使双膝关节弯曲、骶骨紧贴底板大腿与底板垂直,移动足板,使其压紧儿童臀部,读取刻度,误差不超过0.1cm,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坐高的测量 儿童坐在高度适中的板凳上 两大腿伸直面与躯干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头和肩部的位置与身高测量要求相同 读取测量板垂直交

7、于立柱上的数字,误差不超过0.1cm,坐高的测量,坐高/身高的比例 反映下肢的生长,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头 围 为自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 的最大围径,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头围增长规律,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头 围 测 量 儿童取坐或立位,测量者位于儿童的前方或右侧 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儿童右侧眉弓上缘处 右手拉软尺向后经枕骨粗隆,从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取头围数字,误差不超过0.1cm,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胸围 经胸部乳头下缘和两肩胛下角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代表胸廓、胸背部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肩胛下角,乳头下缘,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

8、其评价,头胸围生长曲线,cm,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上臂围 代表上臂肌肉、骨胳、皮下脂肪和皮肤 1岁 增长迅速 1岁 cm,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上臂围 筛查1 5岁营养状况 (1)13.5cm,营养良好 (2)12.513.5cm,营养中等 (3)12.5cm,营养不良,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脊柱发育,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额骨,顶骨,枕骨,前囟,后囟,人字缝,矢状缝,冠状缝,额缝,骨缝与囟门,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 骨缝与囟门的闭合反映颅骨骨化过程,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次级骨化中心出现的顺序(计算骨龄用),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

9、统发育,新生儿至成年骨化中心发育的过程(左手无名指),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 测定骨龄临床应用 骨龄与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有关 据骨龄发育水平可协助诊断某些疾病,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 恒牙(共32颗) 6岁:第2乳磨牙之后萌出第1恒磨牙 78岁:乳牙按萌出先后脱落代之以恒牙 12 岁:萌出第2恒磨牙 18岁左右:第3恒磨牙,亦有人终身未出 2030岁:出齐,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评价 常用统计学表示方法 (1)均值离差法 (2)百分位数法 (3)标

10、准差的离差法 (4)中位数法,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评价 中位数百分位法 P3 (X2SD) P50 中位数 P97 (X2SD) 均值离差法 X 1SD 68.3% X 2SD 95.4% X 3SD 99.7%,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评价 界值点的选择 均值离差法:X 2SD 百分位法:P3 P97,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评价 测量值的表示 (1)表格 (2)生长曲线,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均值离差法 百分位法,体格生长评价,体格生长评价内容 生长水平 将特定时间,某一个体的各单项体格生长指标与同性别、同年龄人群相应参数进行横向比较来评价个体的体格生

11、长状况,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评价内容 生长速度 对某一个体的各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定期连续测量,纵向观察各指标的增长值,并与人群生长参数增长值对照,可及时早期发现和干预个体的生长偏离,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评价内容 生长水平:早产儿体格生长有一允许“落后”年龄范围;评价时矫正胎龄至40周(足月)后再评价 (1)身长矫正至40月龄 (2)体重矫正至24月龄 (3)头围矫正至18月龄,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评价内容 匀称程度:评价个体各体格生长指标之间关系 体型匀称 身材匀称,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偏离 匀称性矮小 家族性 体质性发育延迟 宫内营养不良

12、 全身性疾病 神经精神因素 染色体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 内分泌疾病:如垂体性侏儒,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偏离 非匀称性矮小 坐高/身高比值大于正常儿童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骨骼发育异常 黏多糖病,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偏离 前囟早闭或过小:小头畸形 前囟迟闭或过大:佝偻病、呆小症、脑积水 前囟饱满: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脱水或极度消瘦者,第二节 体格生长及其评价,体格生长偏离,第二章 生长发育,第三节 神经心理行为 发育及其评定,神经心理发育,第三节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其评定,神经系统的发育 感知觉的发育 运动的发育 语言的发展

13、心理活动的发展,大脑的发育 大脑重量的变化 大脑皮质细胞的分化 突触的联结 突触密度的增减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大脑功能的分区,第三节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其评定,桑葚胚的外胚层 神经管 + 神经冠,大脑重量的变化,大脑的发育 出生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25% (约390g) 1岁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60% (约800g) 2岁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75% (约1000g) 12岁时脑的重量接近成人水平(约1400g),第三节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其评定,4 个月胎儿大脑皮层开始出现 5 个月胎儿神经系统大体结构基本形成,大脑皮质细胞的分化 大脑皮质细胞的分化从胎龄5个月开始 3岁时已基本分化完成,8岁时接近

14、成人,大脑的发育 出生时拥有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元) 出生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数基本不再增加 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突触的数量和长度增加,第三节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其评定,听觉,出生时拥有约1000亿个脑细胞(神经元),出生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数基本不再增加 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突触的数量和长度增加,突触的联结,大脑的发育 每个神经元可同周围的神经元发生联结 每一个联结称为一个突触 每个神经元可以有数千个突触 突触同学习、记忆、思考等有关,第三节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其评定,每个神经元可以有数千个“突触”,“突触”同学习、记忆、思考等有关,突触密度的增减,At Birth,2 Years Ol

15、d,14 Years Old,第三节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其评定,突触密度的增减 出生时拥有50万亿个突触 生后迅速增多,1个月时突触的数量增加20倍, 超过1000万亿个突触 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7倍 2岁时突触密度达到顶峰,为成人的 2 倍 突触的高密度持续到1011岁,以后开始裁减,只保留那些由经验改造过的突触,第三节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其评定,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出后神经纤维髓鞘形成 6岁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 神经纤维髓鞘化使神经纤维 传导信号更快和更加有效 学龄前儿童手眼协调较差,第三节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其评定,大脑皮层已相当发达意识开始萌芽,大脑功能的分区,视觉中枢位于枕叶( Brodm

16、ann17区),听觉中枢(Brodmann41区)位于颞横回中部,嗅和味觉中枢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触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Brodmann1、2、3),自主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Brodmann4区),语言感受区 (Wernicke区),言语运动区 ( Broca区),脊髓发育,胎儿:脊髓下端位于第2腰椎下缘 4岁:脊髓下端上移至第12腰椎,第三节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其评定,握持反射,爬行反射,踏步反射,拥抱反射,神经反射,第三节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其评定,感知觉的发育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的反映(包括:视、听、嗅、味、痛、温、触觉等) 知觉:是人脑对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反映,第三节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及其评定,视觉发育的年龄特点 新生儿:视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