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地理地貌汇总.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73115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6.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中国地理地貌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第二章中国地理地貌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第二章中国地理地貌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第二章中国地理地貌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第二章中国地理地貌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中国地理地貌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中国地理地貌汇总.(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5:07,第二章 地貌,05:07,第一节 地貌的基本特征,05:07,地貌的基本特征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海拔平均 40005000m。 喜马拉雅山脉:平均 海拔6000m。,05:07,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 第二阶梯: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有一些高大山地。海拔平均10002000m。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原海拔多在200m以下。江南丘陵一般不超过500m。,05:07,05:07,艾丁湖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155m),世界最高峰8848.13m,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5000m以上,05:07,地理意义,1、气候的

2、区域差异,加强了季风的大陆性。大江大河东西流向,便于航运。,2、丰富水能资源。但边坡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05:07,地貌的基本特征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 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65。 山脉不仅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地貌形态空间分布的格局。同时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05:07,我国山脉有以下几种类型(按照山文走向划分): 1、南北走向山脉 2、东西走向山脉 3、北西走向山脉 4、北东走向山脉,05:07,05:07,05:07,备注:一般海拔高度指该指标范围内的山体面积超过整个山体面积的60,不到此数依次降低一级。,05:0

3、7,地貌的基本特征,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此外还有许多特殊地貌。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五大丘陵,05:07,基本概念 高原:一般海拔在500m或1000m以上,相对高度在200m以内,起伏较小的山地。 盆地:为山地与平地综合组成,四周高、中间低平的一种地貌类型。 丘陵:为山体较小、高度较低的山地,以有小型山坡、山顶等地形特点而与平原高原不同。 平原:起伏小、海拔较低的广大平地,相对高度在30m以下。,05:07,05:07,青藏高原 范围:南至喜玛拉雅山、西至帕半尔高原、北面为昆仑山、阿尔金山. 面积:约250万km2,是全国面积最大、

4、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最年轻的高原。,05:07,青藏高原 雪域高原。面积最大,海拔最高。,05:07,内蒙古高原: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开阔,地形和缓,高原面保存完整,包括鄂尔多斯高原。,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气候暖湿,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05:07,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岩溶地貌,内蒙古高原:坦荡如砥。流水作用弱,高原面保存完整。,05:07,黄土高原: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面积44万km2 。黄土层深厚,最厚410m。由于流水作用强烈,地形破碎、沟壑纵横。,05:07,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梁峁遍布。,05:07,三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5、 串珠状平原(两湖、鄱阳湖、苏皖沿江、长江三角洲)。,东北平原:最大、黑土、沼泽,华北平原:也称黄淮海平原,05:07,四大盆地(均属于构造断陷盆地),四川盆地: 16.5万Km2、紫色盆地、天府之国,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53万km2 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准格尔盆地:半封闭盆地38万Km2 第二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柴达木盆地: 20万Km2、海拔最高、资源丰富(聚宝盆),多分布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及绿洲农业发达。,深处内陆,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 边缘有绿洲分布 石油资源丰富。,气候干燥,分布有许多盐湖和盐沼,矿产及石油资源丰富,地处亚热带、水系稠密, 气候温暖湿润,人口众多,

6、物产丰富,05:07,五大丘陵,辽东丘陵:变质岩和花岗岩,山东丘陵:变质岩和花岗岩,两广丘陵:石灰岩 浙闽丘陵:花岗岩和流纹岩,东南丘陵,江南丘陵:长江以南,南岭以北 红色砂岩和砾岩,05:07,第二节 地貌的形成因素,驱动力:内营力(来自地球内部)和外营力(来自太阳能) 影响因素:地质构造 气候因素 地表物质组成 人类活动。,05:07,05:07,一、地质构造对中国地貌形成的影响,新生代宏观环境:我国处在亚欧板块中,受到两大板块的夹峙: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05:07,1、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貌格局 燕山运动:中生代晚期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距今约1.952亿年。 大

7、体分三期 一期 侏罗纪中晚期 二期 侏罗纪与白垩纪间(1.4亿年) 三期 白垩纪末期(7000万年前),到了中生代后期,我国基本上是山脉纵横,盆地罗列,火山活运动此起彼伏,只有西藏、喜玛拉雅山、台湾地区仍旧为古海洋。,燕山运动影响广泛几乎遍及全国,目前我国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础基本上是燕山运动以来形成的。,05:07,2、新生代两次重要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第三纪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向北俯冲,致使青藏高原隆起,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早期:古地中海地槽封闭,印亚大陆连接,同时中国大陆东部边缘进入岛屿和边缘海发展阶段。 后期:差异性升降运动、青藏高原形成。,44-52Ma,05:07,05:07

8、,05:07,华夏式运动:侏罗纪开始,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俯冲,形成拱形隆起和大规模坳陷。即两个隆起带和两个沉降带。 第一隆起带: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 第二隆起带:长白山武夷山 第一坳陷带:鄂尔多斯四川盆地 第二坳陷带: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05:07,火山口,火山熔岩冷却形成的绳状熔岩垄岗,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流,05:07,断层与断面三角,断裂活动形成的陡峭石崖,05:07,褶皱山地,褶皱一翼形成的单面山,05:07,二、气候因素,气候:气温和降水。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四种作用。 1、湿润季风气候地貌 秦淮以南,高温多雨(800mm)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和化学

9、风化作用为主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 a河网密布,侵蚀切割,丘陵和低山广布 b红色风化壳分布 c喀斯特地貌发育,05:07,河流地貌,05:07,海蚀柱和海蚀崖,海岸地貌,05:07,2、温暖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貌 秦淮以北的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400800mm) 流水地貌、冻土地貌、冰缘地貌 华北地区:降水分布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强大。 地表侵蚀强烈、河流泥沙搬运堆积严重 东北地区:降水较多 流水地貌发育、冻土广布、冻土地貌和冰缘地貌分布,05:07,黄河泥沙,05:07,3、干旱半干旱内陆气候地貌 西北内陆地区、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400mm)。 降水少,蒸发量大

10、,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大,以风力为主的物理风化剥蚀作用为主。 风蚀地貌、风积地貌。 例如:戈壁、沙丘、雅丹地貌,05:07,克拉玛依的雅丹地貌,05:07,雅丹地貌,05:07,雅丹地貌,05:07,4、高山高纬寒冻地貌 青藏高原高寒干燥区、天山、祁梁山、大兴安岭等高山和高纬地区。 气温低,降水少。风化剥蚀作用、冻融作用、冰川侵蚀作用 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冻土地貌、冰缘和冰川地貌。,05:07,冰川地貌,05:07,山谷冰川,05:07,珠峰上的冰塔林,05:07,冻土地貌,05:07,三、地表组成物质因素,组成物质不同,抗风化、抗侵蚀的能力不同、发育不同的地貌形态。 岩浆岩和变质岩:岩性致密

11、坚硬,抗蚀力强,常构成崇山峻岭,危岩陡壁。 例如:黄山、华山 沉积岩:分布广泛。抗蚀力不一,形成许多特殊地貌。 例如:黄土地貌、红层地貌(丹霞地貌和红色丘陵)、岩溶地貌、风成地貌。,05:07,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华山:花岗岩,05:07,黄山:花岗岩,05:07,黄山飞来峰,05:07,泰山群古老变质岩,05:07,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是地壳经过漫长的上升运动,岩层节理变化,雨水河流的冲刷逐步形成的。,05:07,岩溶地貌,重庆万盛石林,云南路南石林,

12、05:07,贵州赤水丹霞地貌,05:07,05:07,桂林山水,05:07,05:07,鸣沙山,05:07,风积地貌:戈壁、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月牙泉,05:07,风蚀城堡、风蚀雅丹,05:07,黄土地貌:塬、梁、峁,05:07,定西黄土墚,05:07,四、人类活动因素,19%的区域人类影响较小外,81%的区域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大大改变了地表形态。 例如:灵渠、黄河悬河、运河、梯田、围湖造田、开挖矿山等。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环境退化,生态失去平衡。,05:07,水田,三峡工程,梯田,05:07,都江堰水利工程,05:07,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05:07,万里长城,05:07,草场放

13、牧,甘南草原牧场,05:07,天山牧场,05:07,青藏铁路,05:07,(一)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在沙漠边缘地带,植树造林设置沙障,使流沙互得以固定,在干旱积极发育绿洲农业,保护绿洲的生态环境。治理河流,疏通河道。古沿海地区,围海造田增加土地面积等。,05:07,(二)破坏生态环境的消极方面 人类活动对地质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作用两种,直接作用表现在人类活动直接产生的剥蚀、搬运、堆积过程,如矿山开采、道路的修筑等而产生了不良后果,造成水土流失。 间接地质作用,即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加速了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淤积、水面缩小,不合理的围垦使得植被减少、湖泊干涸。 城市高楼的大量建设以及过量抽取地下水,使城市地面产生沉降,在沿海地区还可造成海水倒灌, 使地下水遭受污染 。,05:07,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胡杨树,05:07,05:07,过渡捕鱼,05:07,思考题,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意义是什么?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3.我国地貌的基本特点? 4.地貌形成的基本因素? 5.我国的基本地貌类型有哪些? 6.我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的地理意义?,05:07,谢谢!,05:07,海拔平均40005000m。 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6000m。,海拔平均10002000m,不超过5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