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旦的资料大全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162497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元旦的资料大全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元旦的资料大全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元旦的资料大全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元旦的资料大全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元旦的资料大全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元旦的资料大全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元旦的资料大全范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旦的资料大全范文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XX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

2、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

3、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

4、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

5、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书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

6、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XX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

7、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yearsdaynew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中国元旦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

8、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

9、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XX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

10、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起源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

11、”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

12、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

13、、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含义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

14、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 定元演变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

15、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