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元节节日文化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161869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元节节日文化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中元节节日文化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中元节节日文化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中元节节日文化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中元节节日文化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元节节日文化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元节节日文化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元节节日文化范文 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固定的节日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施孤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元节节日文化欢迎参考阅读 一、“鬼月” 汉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郑玄解为“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风俗此俗一直传至近代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时间迎秋、秋尝与秋祭之俗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七月为神鬼之月的俗信 在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中春夏秋冬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寒季是阴暑季是阳南是阳北是阴纯阴之鬼与冬、寒、北之阴相对应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即七月水

2、气于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应地纯阴之鬼正是在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次年三月沉寂反应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鬼节十一月寒衣节次年三月清明节故俗语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七月鬼如何旺的呢 民间认为整个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此月鬼经过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来活动所以叫做鬼门开民间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它们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当然点灯引路等办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够“远走他乡”七月时鬼门初开群鬼纷出一时“群鬼乱窜”由于鬼刚刚经历一夏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所以给饿鬼施食就成为要紧之事由于此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动祭祀祖先就

3、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后代子孙的家中祖先之灵便可饱餐祭品 二、道教中元节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它们法力无边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记云“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是日殿上设“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

4、的神位广陈供养卯刻道众闻鼓上殿经师们加披五彩云鹤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在钟鼓齐鸣中拈香、宣表称“庆贺朝科”便拉开了法会序幕法会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诵玄门功课经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晚间唪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 三、佛教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

5、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欢日(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间僧众聚集一处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

6、自恣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亦称佛欢喜日、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此在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盂兰盆法会有复杂的仪规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中详载兰盆仪轨摘要云全卷见兰盆会纂中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 传说有个叫做目连的人做梦他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于是他送饭给母亲却屡屡不行目连将此事告诉佛佛劝他供养僧众多行善事以解脱母亲在阴间的罪孽目连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梵意为“解

7、救倒悬”)于是僧众们“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後受食”目连尊者的母亲脱离了苦海由此可见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两层涵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 四、融合 七月祀鬼之俗演变成民间的鬼节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间的鬼月俗信与此中元节、盂兰盆节之间在精神实质上出现了惊人的相通之处皆是以奉亲、敬养、普渡为主题佛教盂兰盆会、道教中元节与华夏民间文化礼俗的一致使它们迅即得到广泛的认同两者皆指向七月十五又使民间的鬼月有了成为节日的重要时间契机节日的确立需要确定一个固定的节期和拥有它特有的节俗,佛、道两教一同确定了七月鬼节的固定节期佛教盂

8、兰盆会、道教中元节的打醮等仪式活动又成了这一鬼节特有节俗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道教是完全的本土宗教“中元”这一名词也为民间接受成为这一节日通行的称呼 华夏文化与民间信仰有强大的同化作用不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传自印度的佛教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适应本土文化的过程佛教与道教在七月十五的仪式逐渐世俗化与民间的鬼月俗信和风物渐渐难分难解从此中元节成为了一个内涵丰富的祭亡、祀鬼、解难、赦罪的盛大的华夏民俗节日 五、节物风俗 七月十五道家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界 在中国最初举行盂兰盆会的是梁武帝大同四年他在同泰寺举办“盂兰盆斋”此后此仪遂在民间普遍流传唐代每年皇

9、家以音乐、仪仗送盆到各官寺献供种种杂物民间施主也到各寺献供唐太宗大历元年在宫中内道场祈建孟兰盆会设高祖以下七圣位树建巨幡书帝名号自太庙迎入内道场梵乐悠扬旌幢蔽日百官于光顶门外迎拜导从此后历年如此据大宋僧史略说唐时盂兰盆极为奢丽往往饰之金翠日本园仁入唐求法巡礼行纪卷四说当时长安诸寺七月十五日作花蜡、花瓶、假花果树等备竞奇妙常例皆于殿前广陈供养倾城巡寺随喜甚为杜观 到了宋代便不是以盆供僧为先亡得度而是以盆施鬼了印卖尊胜咒、目连经又以竹竿锓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其上焚之拘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演目连救母的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倍增(东京梦华录)寺僧又于是日募施主钱米为之荐亡

10、七月十五日这天民间家家祭祀祖先在诸多祭品中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七月十五又称瓜节在民间的中元节俗中放灯是最盛大的活动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以纸糊成荷花型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为其引路有意思的是上元节也用灯但于陆地中元节则在水中 六、日本的流传 会在中国还在举办但民间的盂兰盆活动已荡然无存中国人已经不知盂兰盆为何物如果谈及盂兰盆节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的节日实际上这是很大的误解盂兰盆节是华夏的节日日本盂兰盆节只不过是孑遗而已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p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