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政治与外交史试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161532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政治与外交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现代政治与外交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现代政治与外交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现代政治与外交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现代政治与外交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政治与外交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政治与外交史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史政治与外交史的习题1.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临时约法 B.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C.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毛泽东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办法。”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3.1956年毛泽东说:“不仅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只要谁肯真为人民效力,那么,人民和人民政府是没有理由不要他的。”这里,毛泽东所说的“他”是指( )A.中国共产党 B.各民主党派

2、 C.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D.各少数民族4.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此制度是指( )A.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1980年8月,著名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的回答是(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加强现代化建设C.加强国防建设 D.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建设6.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

3、设是在 ( )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后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香港回归后 D.进入新世纪后7.下列属于新时期创新性重大举措的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C.坚持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D.健全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哪一问题提出来的(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特别行政区9.如果要你向一群台湾小朋友解释“一国两制”,你会说什么( )A.在中国所有地区都可以同时实行两种制度B.这一制度只是针对香港和澳门地区C.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资本主

4、义制度D.简单地说 :“就是你不管我,我不管你。”10.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1.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真实记录了回归后香港社会的各色景象,以大量的生动细节丰富了关于这一历史性事件的解读,描述了香港回归后在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最有可能是( )A.1997年 B.1999年 C.2005年 D.2007年12.“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

5、?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这是1999年中国流行的一首歌曲,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香港回归祖国C.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不断加强 D.澳门回归祖国13.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C.前者自治权利较小,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14.2005年5月5日,以宋楚瑜为首的台湾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在抵达西安咸阳机场后,宋楚瑜发表讲话称:“海峡两岸虽然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但是要花五十多年才跨过台湾海峡这样很窄的鸿沟”。你认为这种状况

6、是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 )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败退台湾,敌视大陆人民政权 共产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得不到台湾人民的响应 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 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势力兴风作浪A. B. C. D.15.孔子说 “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建国初期,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或举措有(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 B C D16.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7、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求同存异”17.右图为197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的照片。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认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的主要依据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8.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

8、“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19.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20.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

9、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A官方交流B高层互访 C以民促官 D经贸引路21.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22图5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C大国结盟

10、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23.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24如图9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美联合公报 开展多边外交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

11、共处五项原则 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 D不结盟运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25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 )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B“双拳出击”、“举足轻重”、“和而不同”C“冰释雪融”、“扫庐请客”、“反对强权”D“吐气扬眉”、“跨洋握手”、“三分天下”26.“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此话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A反对霸权 B睦邻友好 C独立自主 D不结盟27.据新华社201

12、0年1月13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8人被埋,10多人失踪。面对重大牺牲,中国有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8.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因此上海成为新世纪世人瞩目的城市。请问这座城市在上个世纪曾经( )A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B见证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承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二、非选择题(

13、3小题,21题15分,22题9分,23题16分,共40分)29.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据此回答:(1)新中国建立起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3分)(2)这些制度的建立对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的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1954年)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各界领导人、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十一后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刘少奇的冤案也得到平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材料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