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讲稿第10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55486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物理讲稿第10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材料物理讲稿第10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材料物理讲稿第10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材料物理讲稿第10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材料物理讲稿第10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物理讲稿第10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物理讲稿第10章(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章 材料的光学性能 (Opt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10. 1 光与材料的作用 (Interaction between lights and materials),10. 1. 1 光的物理本质 (Physical essence of lights),可见光:波长处于人眼能够感知范围的那部分电磁波,波长范围很窄,颜色随波长改变。白光是各色光的混合,光波也由电场分量与磁场分量组成,这两种分量彼此垂直且都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且有,其中0和0分别为真空中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光在非真空介质中传播时光速,其中和

2、分别为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r和r分别为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考虑光的量子性,将光看成粒子,其能量量子即为光子,光子的能量,其中为频率,为波长,h为普朗克常数。,10. 1. 2 光与材料作用的一般规律 (General rul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ghts and materials),(a)吸收; (b)散射; (b)透射; (b), (c), (d)反射。,入射到材料表面的光的能流率为0W/m2,则有,0=T+A+R+S 其中T、A、R、S分别是透射、吸收、反射、散射的能流率。,用0除等式两边,则有 T+A+R+S=1,分别称为透射

3、率、吸收率、反射率和散射率。,折射、反射、散射、吸收各有其微观机制光与固体中的原子、离子、电子等的相互作用,第一:引起材料中的电子极化光波的电场分量与传播路径上的原子作用,造成电子云的负电荷中心与原子核的正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光的部分能量被吸收,光速降低折射。,第二:引起材料中电子能态的改变。,光子能量恰好为孤立原子两能级差,将电子激发到高能级。光子消失吸收,这种吸收的条件为,E=hij 其中i、j为原子中电子的两个能级,E=Ei-Ej为这两个能级的能级差,ij为能量恰好为这一能级差的光子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数。,只有能量为电子能级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可被孤立原子吸收的光子是不多的。,固体中能

4、带准连续,不同能量(频率)的光子都有可能被吸收。,吸收了光子的电子处于高能量的受激态不稳定又会按不同途径衰变返回基态,同时发射不同波长(能量)的电磁波 受激电子又直接衰变回原能级发射与入射光同样波长的光波反射,10. 1. 3 金属材料对光的吸收和反射 (Absorption and reflec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s to lights),金属对可见光一般不透明能带结构决定,费米能级以上有许多空能级可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子将电子激发到空能级上,大部分被激发电子又会衰变回基态,放出与所吸收的光子同波长的光子反射光,大多数金属的反射率在0.90.95之间,其余能量转换成

5、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量,金属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能力不同反射光的波长不同颜色不同,10. 1. 4 非金属材料对光的反应 (Interfaction between non-metal materials and lights),光从真空进入材料时速度降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和材料中的速度v之比即为材料的折射率 n=c/v,当光从材料1中通过界面进入材料2时,在材料1中入射光与界面法线所成的角即入射角为i1,在材料2中折射光与界面法线所成的角即折射角为i2,1 非金属材料对光的折射,n21:称为材料2相对于材料1的相对折射率,n1、n2分别为材料1、2的折射率,v1、v2分别为材料1、2中的光

6、速。,由材料中的光速与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关系可得,其中r和r分别为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大多数非金属材料的磁性很弱,r1,有,由于r1,材料的折射率总是大于1的。,大离子可以使原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r增大可用大离子构成高折射率的材料,小离子构成低折射率的材料。,均质介质(非晶态材料和立方晶系的晶体):对光是各向同性的,只有一个折射率。,非均质介质(非立方晶系的晶体):光线入射到该介质中会产生双折射现象,即出现两条振动方向相互垂直、转播速度不等的折射线。,双折射导致双折射率:平行于入射面的光线的折射率为常数,与入射角无关,称为常光折射率n0,严格服从折射定律;另一条与之

7、垂直的光线不严格遵守折射定律,所构成的折射率的大小随入射光方向变化,称为非常光折射率ne。,双折射现象,例如对石英,n0和ne分别为1.543和1.552;对方解石,n0和ne分别为1.658和1.486。,一般沿晶体密堆方向ne较大。,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时,总有一部分光线在界面处被反射。,光线垂直于或接近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反射率,2 非金属材料对光的反射,n1、n2: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如果是从真空或空气射入到某种材料,则有,n:该材料的折射率折射率高则反射率高,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后可发生连续多次的反射和折射,反射光强是各次反射的总强度,透射光强是在介质2中反复传

8、播过程中吸收和散射损失以及反射以外的光的总强度。,3 非金属材料对光的吸收,吸收机理:电子极化,电子受激吸收光子跃迁到禁带以上的能级或禁带中的杂质或缺陷能级,显然,光子能量E大于禁带宽度Eg将电子从满价带激发到空导带上,并在价带留下一个空穴。,c为真空中的光速,和分别为光的频率和波长,可计算出Eg3.1eV时波长最短的紫光(0.4m)也不能将电子激发不吸收可见光可能是无色透明的。 Eg 1.8eV时波长最大的红光(0.7m)也可将电子激发到空导带中吸收所有颜色的可见光,不透明。 对于1.8eVEg3.1eV的非金属材料,则可能吸收波长较短(部分颜色)的可见光可能是带色透明的。,禁带较宽的介电材

9、料不纯时也可吸收光子,杂质和缺陷在禁带中引入中间能级,使低能量光子能够将电子从满价带激发到中间能级或从中间能级激发到空导带,吸收光子。,不同材料对电磁波(光)的吸收率与波长的关系,红外吸收,与晶格振动有关,离子的弹性振动与光子辐射发生谐振消耗能量所致,金属和半导体的禁带宽度为0或很窄,对可见光有很大的吸收率。,吸收光子后受激发的电子处于高能态,会以不同的形式释放能量,衰变回满价带。,电子经中间能级返回满价带,发射出两个低频率光子,直接返回满价带,与空穴结合,发射出原频率的光子;,电子经中间能级返回满价带,发射出一个低频率光子和一个声子放热,吸收系数,介质的厚度为x,光射入介质时的强度为I0,经

10、吸收后的射出介质的强度为I,吸收能量损失正比于光强度I和厚度x,则有 -dI=Idx,I=I0e-x 称为材料对光的吸收系数吸收后的光强度随材料厚度增大呈指数衰减朗伯特定律,例:空气的10-5cm-1,玻璃的10-2cm-1,金属的104105cm-1金属实际上不透明。,4 非金属材料对光的散射,介质中含有折射率不同的第二相粒子、晶界、气孔、夹杂物等不均匀结构,使光偏离原来的折射方向,从而引起光的散射。,经散射后的射出介质的光强度 I=I0e-Sx 其中I0为光射入介质时的强度;x为介质的厚度;S称为材料对光的散射系数。,一般通过透射率和反射率的测试间接测量吸收系数或散射系数S。二者引起的光强

11、度的总衰减 I=I0e-(+S)x Bouguer定律,散射光的波长可能与入射光相同,也可能不同。,散射系数不仅与介质中的缺陷(如散射颗粒)的大小、分布、数量等有关,还与散射相和基体的相对折射率有关。部分散射强烈依赖于入射光的波长。,在某一粒子直径下散射最大,散射系数最大时的质点直径,n:散射质点与玻璃基体的相对折射率,为入射光的波长。,当散射质点直径d波长时,可以认为所引起的散射系数与散射质点的投影面积成正比,即,S=KNR2 N:单位体积内的散射质点数;R:散射质点的平均半径;K:基体与散射质点的相对折射率决定的系数,当两者的折射率相近时为0。,假设散射质点的体积分数为V,则有,散射质点体

12、积分数一定时,质点直径越大,散射系数越小。,5 非金属材料的透光性,反射、折射、散射、二次反射,强度为I0的光线从介质1(假设为空气或真空)垂直入射到厚度为x的材料(介质2)中,射出,至少有四次能量损失,第一次反射损失,R为反射率,n为介质2的折射率。所以进入介质2的光强度为I0(1-R),经吸收和散射后其能量损失 E23=I0(1-R)1-e-(+S)x 其中和S分别为介质2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光线到达介质2的右表面的强度只有I0(1-R)e-(+S)x,二次放射的能量损失 E4=I0R(1-R)e-(+S)x,传出介质2的透射光强度只有I=I0(1-R)2e-(+S)x,此时的I/I0

13、才是近似的透射率忽略了多次反射后形成的透射光略低于实际测得的透射率,影响透射率的因素,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和反射率都影响透射率。 非金属材料吸收系数较低,对透射率影响不大。其透射率的主要因素是散射系数。,宏观和微观缺陷,如第二相粒子、夹杂物、气孔、孔洞等在相界面产生散射。 气孔和孔洞与基体的相对折射率大,引起的散射损失大。,一般陶瓷材料的气孔直径大约为1m,用特殊的工艺消除大尺寸气孔,使气孔直径减小到 0.01m的数量级,散射系数可降低三个数量级以上,得到透明陶瓷。,多晶材料晶粒的取向差,常光折射率n0和非常光折射率ne相差越大,散射越严重。,例如:-Al2O3(刚玉),n0和ne分别为1.76

14、0和1.768,计算出晶界反射率R=5.1410-6经过多次反射,晶界散射引起的损失也不大可制成透光率很高的耐高温灯管。 金红石晶体,n0和ne分别为2.854和2.567,晶界反射率R=2.810-3。如果平均晶粒直径为3m,厚度为3mm,可算出透过率只有(1-R)1000=0.06不透光。,提高透光性:用高纯原料,既防止异相的生成增大散射,又防止杂质能级提高吸收率;掺杂微量成分降低气孔率,并形成与主晶相折射率相近的固溶体降低散射。 例:向Al2O3中加少量MgO、Y2O3、La2O3等。用热压、热煅、热等静压等工艺方法降低气孔率,降低透光性(不透明,乳浊态):生成尺寸与入射光波长相近、体积

15、分数大、与基体折射率相差大的颗粒。 例:向硅酸盐玻璃中加入TiO2、SnO2、ZrO2、ZrSiO4等乳浊剂颗粒,加入气孔,加入NaF、CaTiSiO5、As2O5等乳浊剂在玻璃中结晶析出细小颗粒搪瓷釉。适当调整半透明陶瓷,改变透射率的方法,不透明材料的颜色由反射光的波长决定,透明材料的颜色由透射光波长决定。,6 非金属材料的颜色,蓝宝石:氧化铝单晶 红宝石:掺杂有少量Cr2O3的氧化铝单晶,对各波长的光的透射率相近,无色,对陶瓷、玻璃、搪瓷、水泥等无机材料,通常采用分子着色剂和胶体着色剂改变其颜色。,分子着色剂:加入不同的离子在基体材料的禁带中形成杂质能级而选择性吸收某些波长的光。 例:Co2+呈蓝紫色,Cu2+呈蓝绿色,Cr3+呈现鲜艳的紫色,CrO42-呈黄色,MnO4-呈紫色。,改变颜色的方法,胶体着色剂:胶体金、银、铜等金属着色剂(颜色随粒径改变,如胶体金粒径小于20nm弱黄色,2050nm红色,100150nm透射呈蓝色,反射呈棕色)。非金属胶体着色剂如硫硒化镉。,在不同温度和气氛下烧制陶瓷可能形成不同的氧化物,改变颜色“窑变”,绚丽多彩,10. 2 材料的发光和激光 (Luminescence of materials and laser),10. 2. 1 发光和热辐射 (Luminescence and heat radiation),发光:激发态电子衰变回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