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文)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47761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文)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文)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文)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文)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文)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文)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文)剖析(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黍,稷,粟,麦,稻,五 谷 丰 登,猪,马,牛,羊,鸡,狗,六 畜 兴 旺,历史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结构与特点,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 农业经济,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在神话传说中的地位说明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如何?,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民间俗语,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

2、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自然条件、技术、 生产工具、水利、 土地制度、政策、 劳动者等,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不利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二、农业的发展,骨耜,石斧,远古,刀耕火种 (火耕),以牛田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的演进:,骨耜,石锄,铁 制 农 具,青铜铲,木耒,(商周),(春秋战国),生产工具的革新:,汉曲柄锄,汉犁,汉耧车,耕地农具,中耕农具,播种农具,收割农具,汉代大镰,西汉耧车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西汉赵过推广播种工具耧车。 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的专用播种机。一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

3、“日种一顷”,功效提高十几倍。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东汉一牛挽犁,西汉耦犁,唐代曲辕犁,省力的同时控制耕地的深浅,提高耕地的质量。,直辕犁,曲辕犁,一牛挽犁的犁耕,始于东汉,至今沿用,农具革新,材质的变化:,动力 的变化:,结构的变化,耕作方式:,犁的演进:,耒耜,石犁,青铜犁,铁犁,直辕犁,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曲辕犁,石、骨、木青铜铁,人力畜力自然力,直辕曲辕,唐代,汉代,春秋战国,商周时期,原始阶段,发展阶段,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 出现曲柄锄、大镰、 镂车,农具的变化,耕作技术的变化,石、骨、木,石、骨、木 青铜农具(少),铁制农具 (发达地区),曲辕犁,“刀耕火种”,“锄耕”,“铁犁牛

4、耕”(发达地区),铁犁牛耕(普及全国),(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铁犁牛耕,(一)生产工具的革新与耕作方式的演进,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 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 想一想: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技术。,这幅图片又给你怎样的感受?,(中国古代农业)积两千年的累计,才有增长4.5倍的成绩,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仅为0.1。这个发展速度,但若与欧洲一些国家资产阶级革

5、命前后的增长率相比(英国工业革命前农业生产增长率为40%,年平均增长率为5%)就显得极为缓慢了。 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约翰奈斯比特:“中国需要更多的自信,要学会创新!”,农具革新和生产方式演进的影响,促使农产品亩产量提高 推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1.土地制度,商周时期,封建社会,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均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公社成员集体耕种,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及解决,(2)

6、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1) 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阻碍古代传统农业的发展,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无数小农破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3)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赋税:,(秦始皇“泰半之赋”),徭役:,水利、交通、国防、城市、 宫室、陵墓等工程建设,兵役:,征战、戍边、守地,田亩税、人头税、杂税、附加税、临时性的征收,(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悯农诗 唐李绅,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你如何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

7、该诗反映了农民辛勤耕耘,不怕流汗,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农民生活困苦,没有保障。,秦代收“泰半之赋 ”,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土地制度?何时瓦解? (2)材料二体现出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具有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说明汉朝出现什么现象?古代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最终效果如何?,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废井田

8、,开阡陌,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采取了均田制等措施。,未能成功。,(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你了解古代中国哪些重要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中国历史 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余秋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两汉之际,黄河在魏

9、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东汉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立井水车是唐代发明的一种灌溉工具。太平广记引启颜录:“邓玄挺入寺行香,见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这种“以木桶相连”的水车是用来提取井水的,故又称为井车。,唐代筒车,戽斗(hu dou),古代翻车,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脚踏和手摇。 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风力水车,B.翻车,C.曲辕犁,A.筒车,“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z)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

10、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A,主要水利工程和灌溉工程,大禹治水,战国,都江堰 (李冰) / 郑国渠(郑国),汉代,井渠法 / 治理黄河(王景),隋唐五代,明清,风力水车,立井水车(北) 高转筒车(南)、京杭大运河,宋代,水转翻车,传说,探究:小农经济有何特点?,2、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经济类型),4、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5、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精耕细作(经营方式),3、主要耕作技术:铁犁牛耕,思考: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何特点?,1、经营方式上: 2、经济形态上: 3、耕作方式上: 4、土地制度

11、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男耕女织。,1.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牛,名犁。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D,2.某学生搜集和探究古代传说,有一个传说提到: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父亲一起修筑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建庙崇拜。那他们父子修筑的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灵渠,B,3.唐代均田制规定:成年男子授口份田八十亩,死后由政府收回,除非地广人稀的地区,不得过

12、限占田。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当时可能存在着国家土地所有制 B.均田制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平均地权” D.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土地与劳动者分离的问题,C,4.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而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B,(2011山东省文综10)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

13、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2011福建省文综14)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在汉代就已出现 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 B C D,(2011广东省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08北京文综)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