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11315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习目标:1、 积累古代诗歌语言特点方面的术语2、 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学习重点、难点: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教学过程:1、 出示课题2、导入:今天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专项,从 04、05 两年高考语言鉴赏题可知高考主要考两类:投影:指出语言特点鉴赏某个字的妙处(炼字)3、出示目标: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代诗人特别注重锤炼语言,尤其是炼字, “两句三年得,一呤又泪流”“呤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炼字是我们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那么捻断数茎须得来的那个字妙在何处呢?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谈它的妙处呢?如何下手?本节课重点:4、出示重点难点

2、: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5、看预习题一、预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首诗歌语言上有何特色?答:朴素自然积累语言特色的相关术语(见附录)2、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 ,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 ,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请问“一”字好在何处呢?梅花在百花之前开放,可算是“早” ;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这枝梅不同寻常,突出了梅花开得早的特征。问自己:作者想写什么?梅开得早(据标题、上下文、创作背景等揣摩)有没有写出来?写出了(写出了描绘出

3、了抒发了)怎么写出来的?用”一”字(用了何种手段)写得怎么样?更突出了(生动、形象、淋漓尽致)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析:想写什么?抓住题目中的“别” ,看上下文, “看”的结果的“肠一断” ,所以劝“莫回头” ,那想不想看呢?想。想写离别的痛苦(答成依依不舍不佳)有没有写出来?写出了怎么写出来的?通过“看”这一动作写得怎么样?淋漓尽致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4、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向 1 分,画面描绘 2 分) 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平易通俗) (意思答对即可)2、2005 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

5、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答: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总结: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作用作答总领全篇(领起下文) ,结构上 收束全篇(承接上文) ,承上启下、照应(呼应)作者想写什么?(意图)内容上 有没有写出来?(达意)怎么写出来的?(手段)写得怎么样? (效果)3、2005 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 1416

6、题。(8 分)(2005 年上海卷)望庐山瀑布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 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 分)答: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鉴赏词典:“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

7、,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三、巩固练习1、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燕云:元都城所在。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答:“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补:写出作者南宋灭亡后的沉痛心情2、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8、6 分)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高考参考答案: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3、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 ,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 ,你觉得“失”与“阔” ,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四、课后练习1、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

10、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 。 (生笑)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请你品味一下,说出二字的妙处。东坡用“摇” “舞”二字,均显出风的强劲,与“轻风”不符,也不能体现“细柳”的轻盈.“轻风”徐徐,若有若无,只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与“轻” 、 “细”相宜,和谐自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

11、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2、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注:本诗主要描写李凝居住环境的幽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幽期:归隐的约定。“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

12、。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 ”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请说出“敲”字的妙处。响中寓静,以有声反衬无声,更突出了环境之幽静。积累语言特色关键词:1、质朴无华、清新自然、不事雕饰、明白如话、通俗易懂;2、精雕细刻、词藻华丽;3、委婉含蓄;4、简洁明快、简练利落、洗练;5、清新;6、绚丽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

13、新。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 绚丽:色彩缤纷,景象绮丽,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明快: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附投影: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考查形式:1.指出语言特点2.鉴赏某个字的妙处学习目标:积累古代诗歌语言特点方面的术语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平易通俗) (意思答对即可)

14、答:梅花在百花之前开放,可算是“早” ;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这枝梅不同寻常,突出了梅花开得早的特征。想写什么 梅花开得早的特征写得怎么样 更显出、突出了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想写什么 离别的酸楚写得怎么样 淋漓尽致地答:响中寓静,以有声反衬无声,更突出了环境之幽静。问自己:作者想写什么?(据标题、上下文、创作背景等揣摩)有没有写出来?(写出了描绘出了抒发了)怎么写出来的?(用了何种手法)写得怎么样?(效果:生动、

15、形象、淋漓尽致)答: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鉴赏词典:“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答: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作用作答总领全篇(领起下文) ,结构上 收束全篇(承接上文) ,承上启下、照应(呼应)作者想写什么?(意图)内容上 有没有写出来?(达意)怎么写出来的?(手段)写得怎么样?(效果) 答:“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答: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