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路、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小专业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0746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导路、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小专业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传导路、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小专业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传导路、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小专业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传导路、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小专业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传导路、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小专业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导路、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小专业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导路、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小专业剖析.(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于树娜,上行(感觉)传导通路 下行(运动)传导通路,传导路分类,感觉传导路,深感觉: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浅感觉: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肌、腱关节、皮肤,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薄束楔束,薄束核 楔束核,脑干各部,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一、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深感觉) 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丘脑中央辐射,内侧丘系,内侧丘系交叉,内弓状纤维,1neuron,2neur

2、on,3neurons,T4,特 点,三级神经元 1、脊神经节 2、薄束核 楔束核 3、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二次换元 1、薄束核和楔束核 2、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一次交叉 内侧丘系交叉,精细触觉消失:不能辨认物体性状纹理,感觉性共济失调:,闭目难立征,闭目指鼻失误,损伤表现,闭眼时不能确定损伤关节的位置、运动方向及两点距离: 同侧为丘系交叉以下损伤 对侧为丘系交叉以上损伤,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感觉)传导通路,皮肤,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脊髓、 层,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上升12节段,(一)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

3、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白质前连合,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压觉,脑干各部,脊髓丘脑束,丘脑中央辐射,1neuron,2neuron,3neurons,特 点,三级神经元 1、脊神经节 2、后角边缘核和后角固有核 3、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二次换元 1、后角边缘核和后角固有核 2、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一次交叉 白质前连合,损伤表现,病变对侧1-2个脊髓节段以下的痛、温觉障碍 感觉分离,见侧索损伤,传导痛温觉的脊丘侧束行于侧索,而传导触压觉的脊髓丘脑前束行于前索,单纯后索、外侧索损伤,痛温觉消失,但触觉存在,中央后回下部,皮肤 粘膜,周围突,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中枢突,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触压觉-

4、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二)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1neuron,2neuron,2neuron,3neurons,三级神经元 1、三叉神经节 2、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 3、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二次换元 1、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 2、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一次交叉 脑桥和延髓,特 点,1、三叉丘系以上:对侧头面部痛温触觉障碍 2、三叉丘系以下:同侧头面部痛温触觉障碍,损伤表现,浅、深感觉传导路的特点,三级神经元 一次交叉 第三级神经元都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核,其发出的纤维均经内囊投射至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中枢,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双极神经元,节细胞,视

5、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囊后肢,距状沟上下,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一)视觉传导通路,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视觉传导通路,A,B,C,D,D,E,E,1、视神经-一侧眼球全盲 2、视交叉中部-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3、一侧视交叉外侧部-患侧视野鼻侧偏盲 4、一侧视束以后-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损伤表现,(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途径:,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两侧动眼神经副核,睫状神经节,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 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动眼神经,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两侧瞳孔缩小,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四、听觉

6、传导通路,螺旋器(Corti器) 双极细胞(换元)蜗神经 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换元) 脑桥内形成斜方体交叉至对侧 外侧丘系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部 下丘(换元)下丘臂 内侧膝状体 (换元)听辐射 内囊后肢大脑皮质的听区颞横回,听觉冲动是双侧传导的。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但若损伤了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感觉传导路的特点,1.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第二级神经元在脊髓后角或脑干的脑神经感觉核中;第三级神经元在间脑。其中二级纤维在脊髓或脑干有一次交叉,第三级纤维都经内囊上传至大脑感觉中枢 2.感觉传导通路都有一次交叉,形成大

7、脑对躯体的交叉管理。凡交叉以上损伤都表现为对侧功能障碍,交叉以下的损伤都表现为同侧功能障碍 3.感觉传递过程中,中枢的各级水平都有侧支与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和网状结构联系,形成各种反射,可总结为:三级传导,二次接替,一次交叉,对侧管理,上运动神经元:为位于大脑皮质投射至下运动神经元的传出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一般躯体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第二节 运动传导通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细胞,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锥体束,脑神经运动核,一、锥体系,锥体束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和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以及位于额、顶叶

8、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的轴突共同组成,躯干肌、四肢肌,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外侧部,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神经,(一)皮质脊髓束,延髓,脑桥基底部,锥体细胞 (中央前回下部),皮质核束,眼外肌 咀嚼肌 面部表情肌 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二)皮质核束,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 副神经核,内囊膝、大脑脚底中3/5内侧部,面神经核下半颊肌、口轮匝肌 舌下神经核 舌肌,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面神经核上瘫 面神经核下瘫 舌下神经核上瘫 舌下神经核下瘫,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表现,

9、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径,其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二、锥体外系,功能:调解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等,传导路小结,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都有一次交叉,形成大脑 皮质对躯体的交叉管理 交叉以上损伤表现为对侧功能障碍 交叉以下损伤表现为同侧功能障碍,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感觉(上行)传导通路,躯干、四肢 头面部,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 头面部,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内脏感觉传导通路,一般内脏感觉 特殊

10、内脏感觉,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新纹状体黑质回路 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锥体束,运动(下行)传导通路,锥体外系,练习题,1. 躯干四肢深浅感觉传导路有那些异同? 2. 内囊损伤为什么出现偏身感觉丧失和偏盲?,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于树娜,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 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有支持、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一、脊髓的被膜,1.硬脊膜:硬膜外隙 硬膜下隙 2.脊髓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终池 3.软脊膜:齿状韧带,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隙

11、与颅内不相通,蛛网膜下隙则与颅内的蛛网膜下隙相通,齿状韧带,二、脑的被膜,(一)硬脑膜,厚而坚韧,有内外两层 在颅顶部附着疏松,在颅底部附着牢固 在一些部位内层折叠,形成板状突起,深入 脑各部之间,主要有: 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鞍隔 硬脑膜在某些部位内外两层分开,内面衬以 内皮细胞,构成硬脑膜窦,内含静脉血。,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鞍隔,小脑幕,鞍隔,定义:硬脑膜在某些部位内外两层分开,内 面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硬脑膜窦,内含静脉血 特点: 1、位置固定 2、窦壁无平滑肌 3、窦壁无瓣膜 因以上特点故损伤时出血难止,硬脑膜窦,硬脑膜窦的形成,主要的硬脑膜窦有: 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

12、窦汇、横窦、乙状窦、海绵窦、 岩上窦、岩下窦等。,硬脑膜窦,海 绵 窦,硬脑膜窦内血液的流向:,海绵窦 岩上窦,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上矢状窦,岩下窦,(二)脑蛛网膜,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 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隙,与软脑膜之间有 蛛网膜下隙 跨过脑的沟裂,故蛛网膜下隙在一些部位扩 大,形成蛛网膜池,主要的蛛网膜池有: 小脑延髓池、脚间池、桥池等。 突入上矢状窦内形成蛛网膜粒,(三)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和神经 伸入脑的沟裂内 与毛细血管及室管膜 构成脉络丛,是产生 脑脊液的主要结构,脉络丛,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一、脑的动脉,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以顶枕沟

13、为界,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由 颈内动脉分支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 小脑和脑干由椎动脉分支供应 脑的动脉可归纳成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行程: 起自颈总动脉,穿颈动脉管入颅,穿海绵窦至前床突内侧分支,(一)颈内动脉,颈内动脉的分支: 眼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 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眼动脉,分支:,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后交通动脉,(二)椎动脉,1. 行程:,锁骨下动脉 穿6-1颈椎横突孔 枕骨大孔入颅腔 在延髓脑

14、桥沟处两侧合并成基底动脉 左、右大脑后动脉,椎动脉的分支:,脊髓前、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基底动脉的分支:,1.大脑后动脉 2.小脑上动脉 3.脑桥动脉 4.迷路动脉 5.小脑下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动脉环,二、脑的静脉,脑的浅静脉: 主要有大脑上静脉、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下静脉。 脑的深静脉: 汇合成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大脑外侧面的静脉,大脑大静脉,三、脊髓的血管,(一)脊髓的动脉,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 节段性动脉,(二)脊髓的静脉,脑脊液及其循环,第四脑室 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近似四棱锥形,底为菱形窝,顶为上髓帆和下髓帆,尖向后上朝向小脑蚓。顶部下面有第四脑室脉络丛。,第四脑室的交通: 向后下通过正中孔蛛网膜下隙相通 向通过外侧孔蛛网膜下隙相通 向前上通过中脑水管第三脑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