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剧本推荐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096046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人》剧本推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人》剧本推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人》剧本推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人》剧本推荐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人》剧本推荐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人》剧本推荐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人》剧本推荐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推荐一个剧本一、 推荐对象:北京人(三幕剧),作者曹禺二、 作者与写作背景1作者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汉族,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秘书。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号称“中国的莎士比亚”。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曹禺是中国史上继往开来的剧作家,他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

2、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这句话大致概括了他的戏剧人生。2.写作背景1941年曹禺完成创作北京人,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初期出现的生气蓬勃的新气象很快就过去了,代之而起的是蒋介石背弃抗日、民主的诺言,消极抗日积极。国统区是一个特务横行、贪污成风的腐朽黑暗的世界,对进步文化事业极力予以摧残和迫害。曹禺还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更加清醒了。周恩来总理对他的关心和教诲,使他对国家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他曾说:“我朦胧的知道革命在什么地方了。”他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和心情下,于1940年秋天创作了北京人。国共合

3、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取得了众多胜利,大挫日军,正是抗日热情高涨,人们思想觉醒和挣扎的时期。封建的思想和精神仍吞噬束缚着人们,像无尽的黑暗笼罩在人们的心上。但是新思想的萌芽也在青年人的心中逐渐生长。北京人的故事背景也正是在近同一时期的,曹禺抓住了当时封建陈旧思想和新生思想的矛盾和冲突,描述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后来曹禺谈到写作动机时说道:“当时我有一种愿望,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那样活,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除了时代的背景影响,北京人剧本的创造还离不开曹禺与后来的妻子方瑞的爱情影响。1940年曹禺在与方瑞的交往中,他不只是被

4、方瑞那令人赏心悦目的苗条身材,俊秀面容所吸引,更重要的是他很喜欢她那温柔的性格,娴静的微笑和素朴的衣着。这些似乎都是与郑秀(前妻)不一样的。他从方端的身上获得了很多的灵感和启发,激励他于1941年创作了话剧北京人。他在剧中,塑造的愫方的形象就凝结着他对方瑞的印象和感情。愫方的温柔而慷慨的性格,服饰淡雅而宽大适体的穿着,温婉动听而幽静的话语和微笑,都是依照方瑞而写的。就连将这个人物取名为“愫方”,也是根据方瑞的身世的。“愫方”是取自方瑞母亲“方愫悌”中的两个字。曹禺自己也承认他是心想着方瑞来写愫方的,没有方瑞就创造不出愫方的动人形象。三、 社会评价1“抗战期间固然应该多写活生生的英勇战绩和抗战人

5、物,但也不妨写些暴露旧社会黑暗面的剧本,去惊醒那些被旧社会束缚得喘不过气来的人物,助之走向太阳,走向光明,走向新生活。北京人是反封建的力作。”周恩来2.“具有柴霍甫的作风,对古旧衰老的社会,唱出最后的挽歌,以写实主义的手法,从行将毁灭的废墟,绘出新生的光明。”3.“旧社会,已崩溃;新世界,要起来!只有你,伟大的北京人呀,继承着祖宗的光荣,还展现着时代的未来。”柳亚子4.北京人是曹禺40年代戏剧创作艺术在40年代达到新高度的一个标志。是曹禺在抗日战争时期继蜕变后写成的另一部力作,也是曹禺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无论就其思想和艺术来说,他都是曹禺解放前戏剧创作的高峰。5.北京人中的人物形象创作艺

6、术上吸收了大部分其他作品创作的精华,在其中又另外有新的创造。例如曾思懿的形象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一定的相似性,曾文清与家中的高觉新有所相似,而愫方则似乎综合了家中梅与觉慧的形象,而三代人各有矛盾又相互交织,使得全剧紧凑而富有张力。6.“北京人在描写冲突,刻画人物,渲染气氛上更具有民族风格和气魄。绝对不能低估北京人的价值,低估他的社会意义。”茅盾7.“这个戏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曹禺写的是一群活死人,他们都还活着,但灵魂、思想都已经没了,是一部鬼魂奏鸣曲,非常有力量!”著名导演李六乙8. “一部杰作的诞生,决不是一时感情冲动的产物,更不是对现实进行即兴速写的结果。譬如地震的爆发,是漫长的地壳运动中产

7、生着强大的地应力,而这种强大地应力的长期集中又造成巨大弹性应变能,在岩石中积聚着、蕴蓄着,直到岩石再也不能支撑自己,便爆发了地震。创作也是这样,也要经历这样一个积聚、贮蓄的过程。愈是优秀的作品,愈是经过长年的积累、观察、思考和孕育,北京人就是这样。”田本相四、基本剧情本世纪初,北京城里一个大户曾家,曾老太太弥留之际,为冲喜迎娶曾孙媳妇瑞贞,在迎新人进门时,老太太撒手归西,全家人乱成一团,办喜事变成了办丧事。 有三进大院子四合院的曾家已经家道败落,但仍挥霍维持着尴尬局面。家中主事的大奶奶思懿,长房长孙媳妇的地位使她掌管着家中的财权,她内外操持,拆东墙补西墙,硬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她自命知书达礼

8、,精明干练,整日满脸堆着笑容,可又时时露出虚伪与狡谲。撑起这个家也实在不易,她不光成天要对付那些个堵门要账的,就连丈夫曾文清也让她伤透了脑筋。懒怠羸弱的长孙文清,终日无所事事,偏偏又染上了抽大烟的恶癖。他不喜欢家里为他娶的妻子思懿,心里爱着寄居在他家的无依无靠的表妹愫方。愫方自来到曾家,岁月悠忽,转眼已是三十岁的人了,但却很少有人为她的前途想一想,只有偶尔在与文清谈诗论画中,才稍许得到些慰藉。虽然大奶奶对此常投以令人难以忍受的讥讽,可愫芳却有着一种寄人篱下而养成的惊人耐性。女婿江泰住在丈人家,一付十足的公子哥派,几次做官都不得意。他空有许多新思想,但一事无成,成天牢骚满腹,喝了点酒便四处使气,

9、骂声连天。与曾家格格不入。曾家的朋友、人类学家袁任敢带着女儿袁圆从国外归来,暂借住在曾家,为曾家带进了新的空气。曾霆还是个孩子,被迫娶了瑞贞,他与袁圆玩得很开心,根本不懂夫妻之道。大奶奶的儿媳瑞贞,从十六岁起便胡里糊涂地被人送进了这个封建的樊笼,夫妻之间视为路人。她既不愿逢场作戏,也不屑于用献媚来讨好婆婆,因而常常遭受婆婆的辱骂。在这样一个家里,行将就木的老太爷曾皓,虽然诅咒思懿的阴险,怨恨文清的无能,但他却终救不了这个家,他唯一的希望是能守在那口已反复漆了十五年的寿木,然而因无力偿债,就连这样一口棺材也终被隔壁的大户“争抢”了去。望着这个既将倒塌的家,面对周围的骄横、自私、吝啬和残忍,瑞贞再

10、也呆不下去了,她决定冲出这个家庭。而愫芳最后也终于战胜了自身的软弱,怀着一丝丝的惆怅,悄悄地离开了曾家,向着宽阔的天宇飞去。最后,这个封建大家庭终于崩溃了,文清自杀死了;曾霆与瑞贞离了婚,老太爷曾皓面对这一切,只有痛哭,他挽救不了封建家庭和封建社会灭亡的命运。五、推荐理由1、主题对于北京人主题的论说,最普遍的看法是:通过描写三代北京人原始北京人、“现实”北京人和“未来”北京人的比较,揭示出代替代表封建衰败势力的“昨日”北京人不可挽救和避免的衰亡灭亡的必然命运,和代表新生力量的“未来”北京人将获得新生的充满希望的历史发展趋势。2、构思曹禺先生的创作总是有现实生活依据的,但是又不是简单地按照现实去

11、写。而北京人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其实在生活中也是有迹可循的。曹禺本身就出生自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中,他的父亲和他抽鸦片烟的哥哥之间的许多事情就为戏中的曾皓和曾文清父子之间的纠葛提供了真实的素材。曹禺从小生活在封建的家庭社会中,又成长在这样一个思想和社会变革的时期,对此感受颇深,所以北京人的主体构思是描写了封建官宦世家“旧北京人”的败落,以及“新北京人”的无限未来和希望。妇女平等思想作为新民主思想之一,曹禺在北京人的剧情构思中也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三代不同的北京女人,即使为人处世有善有恶、有喜有厌,但女人在这部戏中的形象都更加的重要,也可见对妇女的赞美之意。3、人物形象1)曾文清北京人中封建阶级子弟

12、曾文清的某些梢神特征就是来自生活中万德尊和曹禺的哥哥万家修。曾文清的形象正如作者所说 “他是一个已经不会飞了,令人同情婉惜而终不可救药的形象。曾文清能诗擅画,聪颖清俊。他因封建包办与曾思懿结合酿下婚姻的苦果,远离了对表妹愫方的爱。他爱不敢爱,恨不敢恨,在曾思懿尖酸刻薄的冷言冷语中苟且偷安,过着灰色的人间生活。面对一个最了解他的女人,想爱却不敢爱,只是停留在相对无言的沉默中,求得一丝哀惜与慰藉,哀痛地接受不幸命运的安排。他与曾思懿的性格感情上本来难以苟合,可是面对曾思懿 日常生活对他的咄咄逼迫,连爆发一下不满的勇气都没有,只是无可奈何地容忍,容忍。于是怯儒成了他性格的基本特征。由于他的婚姻不幸和

13、痛苦,因而对儿子曾霆和儿媳瑞贞的不幸结合也抱以同情和体谅,从中体现出他的善良、温厚和淳朴。可是另一面正是由于沉闷家庭的影响,他终日以抽鸦片烟打发那无聊的日日夜夜。他憎恨这个家,他想振飞,可是他走出没多久,就象他父亲所料到的一样还是回来了。事实上,他已经飞不出去了,也飞不起来了。多年的封建思想的教育和他手无缚鸡之力的体格使他只能又重新回到了这沉闷的家。曾文清这样的典型形象有着“多余的人”的通病,他们缺乏行动的能力,懒于做出人生的选择,懦弱在他身上又深化了一层,几乎窒息了他的生命。他惧怕曾思懿的尖酸刻薄,惧怕曾皓的祖宗法制,他只能像一只断翅的鸽子一样无力起飞,只有蜷缩在坟墓中靠鸦片来麻醉自己。给予

14、他生的希望的是曾家的一个固守着旧式道德的女子愫方,他们彼此相爱,但又都无力去争取幸福,只能在相对无言的沉默中互相获得哀惜和慰藉。在愫方的鼓励下,文清也曾说过“要成一个人,死也不回来。” 然而断翅的鸽子是禁不起社会的风浪的,他早已被封建精神统治蛀空了灵魂,曾文清的出走就像周萍寻求四凤来拯救自我一样,只是一种无奈的逃避。从根本上说,这种抉择本身就带有悲剧性。面对无形的桎梏,他们只是忍,无限量的忍耐使他们变得萎靡、彷徨犹豫懒散,遇事不自信,不敢定是非,失去常人的思维与感觉。当忍耐到无法忍耐时,曾文清并没有像儿女那样勇敢地与封建桎梏搏斗,而是采取逃避的态度。冰冷的现实令他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希望,他的死

15、也自然是在极度苦恼中的必然选择。某种层面上讲,曾文清是封建时代垮掉的一代,他们的人生是封建社会造就的悲剧,他对封建思想信仰的格守以及对人生的绝望而离开曾家的小客厅,证明了铸就他灵魂的那个阶级及其思想文化体系里是何等腐朽 、丑恶 、空虚,它只能给他的信徒带来毁灭的下场。然而当愫方让他真正看清了这一切时,他却已经无能为力,只能选择了以死亡来解脱。2)曾思懿曾思懿的身上集中了封建大家庭主妇的那种尖酸、刻薄、谋权术、耍阴谋,她明里一盆火,暗地使脚绊 ,阳奉阴违 ,口是心非的两面人的性格得到淋漓尽致表现。她作为旧制度的维护者、支持者,处处表现出来她的权威与慑服的力量。儿媳曾思懿是曾家的新一代统治者,王熙

16、凤式的人物,她费尽心机地对付着曾家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干练泼辣、 能说会道,是作者所否定的那一代人的代表,但作家也真实地写出了她内心的悲哀和悲剧的命运。表面看来,曾思懿是一个威严的颐指气使的封建家长,实际上她是一个虚弱的悲剧人物,她的命运甚至连愫方不如,而这一切都源于她悲剧的婚姻。她出身封建大家庭,受过传统的妇教,青春年华之际,被嫁到了门当户对的曾家,像所有新婚夫妇一样,相互之间也都渴望夫妻间恩爱柔情蜜意,而事实上他们的婚姻却是一个不如意。丈夫曾文清的心早以许给了表妹愫方,不能分得几多温情与她,这和她的期望相去甚远。作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她并不反对丈夫娶妾,甚至主张丈夫把表妹愫方娶过来,尽管这并非由衷。最令她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