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学的励志故事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7089420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勤学的励志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勤学的励志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勤学的励志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勤学的励志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勤学的励志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勤学的励志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勤学的励志故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勤学的励志故事 1、三十而立 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父亲死得早家里很穷困孔子的母亲带着他靠给人洗衣服、做针线维持生活而孔子从小就勤奋好学他一边干活一边学习读了很多诗书并学会了各个国家的礼仪 随着孔子的学问越来越深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慢慢地有许多人来向他求教学习在孔子30岁那年他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塾只要是诚心来学习的人不分贵贱孔子都用心教导 由于孔子知识渊博而且课也讲得好所以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他的私塾最终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 2、诲人不倦 孔子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教书他教导过许多学生号称“孔门弟子三千”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是一位良师他讲课时总是力求把要点讲清楚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白;

2、而且孔子善于启发他总是耐心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的特长都开发出来因此孔子的学生思想都很活跃而且许多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颜回、子路等学生在当时就是很有名望的人正是由于孔子学问高深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后人才把他尊称为“孔圣人” 3、后生可畏 一次孔子坐着马车经过一条小路半路上遇到一个孩子用泥土堆了个城堡挡住了去路孔子就问他:“你不让路我过去呀”小孩说道:“从来只有马车给城堡让路的有城堡给马车让路的”孔子没想到这小孩这么会说话非常吃惊就表扬他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懂的事情可真不少”小孩回答:“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在地上跑这都是很正常

3、的事有什么大小之分”孔子听了这话更是钦佩忍不住感叹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4、有教无类 只要有人想学习就应该教育他而不要管他出身、什么品性这就是“有教无类”这个主张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他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子贡是商人颜涿聚当过强盗 子张是做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国籍也各有不同曾子是鲁国人子张是陈国人子游是吴国人;学生性格也有很大差异高柴愚笨曾参迟钝仲由鲁莽有人问子贡:“孔子的学生这么杂”子贡回答:“老师自身很端正想来的人都不拒绝想走的也不阻止所以很复杂”而“杂”正体现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5、以渔夫为师 一天孔子与众弟子在树林里休息孔子弹琴自乐附近河岸边的船上有个老渔夫他问孔

4、子的弟子:“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贡说:“他就是以仁义、忠心而闻名的孔圣人啊”渔夫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啊”孔子听到后立刻走到渔夫面前尊敬地拜了拜他说:“我从小就开始求学现在都69岁了还没听过如此高深的教导因此来向您请教”渔夫毫不客气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孔子听了很受启发不断地点头最后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遇到先生真是我的幸运我愿意做你的学生” 6、孔子学琴 孔子不但是春秋时的大教育家、思想家还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他会弹奏许多种乐器还会作曲、唱歌他跟师襄学过一首曲子曲名叫文王操孔子练习很多天后师襄说:“你的曲子弹得已经很好了”孔子说:“我知道这首曲子弹了可是还没学会技法”孔子又练了许多天师襄

5、又说他弹得可以了孔子说自己尚未掌握乐曲的主旨又过了很久师襄认为孔子确实弹得可以了但是孔子还是不满足他反复地弹奏这首曲子直到体会出曲子所要表现的主题才罢手孔子的这种不厌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师襄 7、韦编三绝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孔子曾说过他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 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从十五岁开始孔子便发愤读书因为没有人教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就得到处找人请教只要能解答自己的疑问不管什么人他都可以拜为老师他请教过做官的人也请教过普通老百姓;请教过白发苍苍的老人

6、也请教过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 因为虚心好学学无常师三十岁时孔子便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那时还没有纸张制作书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签刮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刻字称为“竹简”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写成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书的内容全部写上去以后再用牢固的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片按顺序编联起来就可以阅读了这样的过程就叫做“韦编”由于一片竹简只能写很少的字所以如果一部书的字数很多的话那就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像易经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因此相当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下了很大的工夫才把它全

7、部读了一遍还只是基本了解它的内容接着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然后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此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同时也为了给弟子们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易经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换上新的再读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很让人感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易经的文字与内容了” 孔子一生还编著了不少书籍其中有诗、书等几部书还有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的史书春秋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8、不耻下问 生于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学问渊博有弟子三千在当时便

8、被人们尊奉为“圣人” 当时的人从普通百姓到王公大臣甚至是国君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喜欢向孔子请教在他们眼中孔子可以称得上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然而孔子并没有因为众人的推崇而骄傲自满他总是认为“三个人在一起走路总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因而愈加谦虚谨慎 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的祭祖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别人询问祭祖典礼的事几乎把每个细节都问到了当时人有讥笑他说:“谁说邹人之子(孔子的父亲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把孔子称为邹人之子)懂得礼仪他来到太庙还不事都要向别人询问” 孔子听了那人的讥讽一点也没有感到羞耻反而微笑着回答道:“我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事必定会向别人虚心请教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如果

9、明明不知道却假装知道而耻于向别人请教那我就永远不会懂得礼仪了” 孔子为了增长学问和见识曾向许多人拜师学习他向郯子请教过官名向苌弘学习过音律跟师襄学习过操琴还向老子请教过周礼中的有关道理在当时郯子、苌弘、师襄这些人的名声都远在孔子之下然而孔子仍旧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他们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所以学问日益精进成为一位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儒学大师 当时卫国有一个大夫名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又非常谦虚深受卫国国君的尊敬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那种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在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

10、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有很多凭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呢” 孔子听了微笑着说:“孔圉勤奋好学头脑聪明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向别人请教即使对方的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也一点都不因此而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是十分恰当的”经过孔子的一番解释子贡终于心服口服了 9、学礼于老子 老子与孔子同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曾经在周朝担任文官负责古代图书典籍的收藏和管理工作孔子则一面讲学一面求学拜师孔子二十七岁时不远千里从鲁国来到洛邑求见老子相见后孔子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请教关于周礼的问题老子一一作答孔子又说出在鲁国恢复周礼的打算老子却认为学礼虽是必要的但要全面恢复周礼恐

11、怕是办不到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周礼已不合时宜了孔子听后深表佩服后来孔子说:“我的学问之所以有长进就是因为得到了老子的教诲” 10、编撰春秋 孔子是春秋时的鲁国人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天下大乱周天子的地位形同虚设礼法遭到严重的践踏看到这种混乱的局面孔子非常痛心他认为只有恢复周礼天下才能大治于是他带领众多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有一个诸侯愿意采纳他的主张孔子最终失意而返回到鲁国后孔子呕心沥血地编订史书春秋春秋是著名的儒家经典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在书中他严厉斥责诸侯无视礼法的行径体现出一种褒善贬恶的政治理性春秋面世之后世间多了许多“成仁取义”的志士让历代“乱臣贼子”惧怕 因此有人说:“孔子编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