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_ 论文

上传人:只谈****殇 文档编号:107085744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_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_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_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_ 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_ 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_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_ 论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_ 论文【篇一】校园欺凌长期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几年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愈发频繁,深深牵动着人们的神经脉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场所,打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学校的高围墙阻挡了外界社会上的一切危险,似乎所有人都认为学校再无威胁学生发展的因素存在,殊不知校园欺凌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愈发严重。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谐、安全的环境,建造和谐安全的環境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外来伤害上,还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内部伤害。甚至中小学校园欺凌早已进入国家治理的视野之中,在2016年5月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国的各个中小学加强对于校园欺凌的治理,建造和谐安全的

2、成长学习环境。一、中小学校园欺凌特点中小学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外,个体或者群体进行反复、持续和有意的伤害行为。了解其行为特点,对于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十分重要。(一)普遍存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较为普遍,不同地区和学校都存在着校园欺凌现象,并且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现象更胜于中学阶段,语言欺凌居多。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各个媒介充斥着价值信息需要我们进行判断,但是中小学生的价值判断处于基础学习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其中暴力行为将导致校园欺凌成为普遍的现象。(二)形式多样校园欺凌形式多样,包括心理的、身体的和语言的,并且随着多媒体信息的发展,网络欺凌也愈发普遍。

3、其中众多学生排斥某个同学,导致其融入群体困难属于心理校园欺凌;众多同学聚在一起殴打同学,群体力量大于个人属于身体校园欺凌;学生之间用语言攻击同学,比如造谣言说某人坏话属于语言校园欺凌,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欺凌具有方便、快捷,传播快和广的特点,在当前校园欺凌现象中占据着较大比重。(三)行为隐蔽中小学校园欺凌不像是其他危害学生安全的行为,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不固定的,并且不会造成直接性的危害,一般难以发现。甚至受到欺凌的学生可能由于保护自尊心,当自己受到欺凌的时候不会选择告诉老师或者家长自己的遭遇,选择独自一人承受后果。并且,校园欺凌是在学生同伴之间发

4、生,家长和老师不经过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其存在。(四)持续发生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是由于一方的力量大于另一方而存在,如果发生了这种现象不加以制止,那么这种欺凌将会长期发生。比如,在小学中一群同学找一个学生要钱,那一个学生惧于对方的力量把自己身上的钱都给了他们,而且事后不及时告知家长或者老师,那么这群同学今后将会一直把这个学生作为一只羊羔,经常找他要钱或者实施其他欺凌行为。(五)危害严重中小学校园欺凌导致的后果是没有立马显现出来,很多人对于其危害的认识不够。校园欺凌的危害十分严重,会给学生的成长造成较大的伤害,被害者可能会产生自卑、缺乏自信的心理问题,甚至有的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情的时候会出现胆怯

5、,退缩的情形。施虐者可能会产生反社会倾向的心理问题,并且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难以获得正确的发展方向。二、中小学校园欺凌原因分析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在当前学生之间普遍存在,严重威胁着学生的成长发展,深度剖析其存在的原因,对于解决校园欺凌现象十分重要。(一)家庭方面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生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只有一个孩子,对于自己的孩子格外照顾,让其在家庭中居于中心地位。但是在学校中,要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成长,学生对于自身角色的转换适应较慢,不知道该如何和同学之间进行相处,仍然沿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由此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各个家庭由于所占劳动资料和劳动力的不同,导致一定的贫富差距。甚至

6、有的家庭中父母外出务工,过于重视家庭收入的增加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管教相对较少,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环境,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加大校园欺凌的机率。并且,不健康的家庭如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父母的处事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中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总是出现打架、吵架的情形,那么孩子将会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不能很好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导致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甚至有的家庭忽视对于孩子的品德价值观的修养,对于其不正确的行为采取纵容的态度或者是采用暴力方式解决,不加以正确引导。(二)学校方面学校对于安全管理监督防范不够。中小学校园

7、欺凌的场所不固定,在校内或者校外,并且还是处于相对隐蔽的场所,导致学校对于校园欺凌的管理十分困难。因此即使学校加大对于校园欺凌的管理力度,但是由于存在管理或者监控的盲区,并且校园欺凌没有直接性的危害,难以正确辨别是否发生了校园欺凌现象,难以正确处理。学校不够重视中小学校园欺凌管理。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成长成才的关键场所,在升学的压力下,学校老师和领导以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为主要目标,加大对于学习的重视力度,对于校园欺凌的管理重视不够。并且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升学考试文化课程的提升,忽视甚至取消道德、心理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重视不够,使得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加大了校园欺凌现象发

8、生的概率。endprint同学漠视欺凌现象。其他同学面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于减少欺凌行为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的时候,被欺负者和实施者作为当事人,如果其他同学对于这种现象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那么将会加大欺凌行为的程度,使得危害更大。(三)社会方面信息多样,学生缺乏价值判断。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小学生由于其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对于外界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并且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信息的影响。当看到暴力解决问题,其他欺凌现象等,那么就会将其带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产生校园

9、欺凌现象。【篇二】校园欺凌也称校园暴力、校园霸凌、学校欺凌、校园欺负等,狭义上主要指在学生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对肉体、精神方面的攻击或伤害,而广义上的校园欺凌还包括对教师等教职人员实施的欺凌和对学校设备、设施等蓄意破坏等。小学中年级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情绪不稳定,易自负或自卑,自我调节能力差,面对欺凌,难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其道德判断出现可逆性,开始独立思考与他人的关系。在同伴接纳方面出现受欢迎、被忽视、被拒绝等不同地位,对待他人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一、小学中年级校园欺凌主体的特点(一)欺凌者据调查,样本学校中欺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他们的认知多为自私自利、漠视他人利益;在情感方面,多缺乏爱心与同

10、情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在意志方面,行为的自觉水平基本较低,优柔寡断,难以自持;在情绪方面,波动大,易焦虑冲动;在人际关系方面,大部分能力较强,但极易冲动,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二)被欺凌者调查中可以发现,被欺凌者也存在一定的共性。他们多胆小怕事、懦弱退缩;大部分不善于表达主观情绪,心理压力较大;在意志方面,大部分人因自卑感较强,易挫败;在情绪方面,具有浓烈的消极色彩,易焦虑;且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独来独往或同伴较少。二、小学中年级学生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一)个别欺凌与群体欺凌本研究调查发现,从参与者数目看可表现为个别欺凌和群体欺凌。个别欺凌多通过力量的不均衡、身高体型的悬殊对个别弱小者进行言语攻

11、击或肢体压制。群体欺凌一般是优势群体欺负弱小者或弱势群体。本研究实践发现,样本学校中,出现学生因职务之便勒令或斥责后进生的现象。也存在由个别欺凌延伸至群体欺凌的实例。被欺凌者曾求助于班主任,但班主任不以为意,导致被欺凌者受到更长期、程度加深、方式更多样的攻击。(二)直接欺凌与间接欺凌在校园里的欺凌现象主要分为两种,直接欺凌与间接欺凌,直接欺凌现象较为常见也较易发现,主要的欺凌方式有肢体攻击,语言谩骂,勒索钱财及破坏被欺凌者的所属物品,在被欺凌者身后贴带有侮辱性便笺纸等,间接欺凌比较少见也难以发现,主要形式是孤立同学。(三)语言攻击与肢体压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2.8%的学生认为随便给别人起

12、绰号属于校园欺凌行为,14.2%的学生认为威脅恐吓其他同学也属于校园欺凌现象的范畴。而“信不信我打你”“再说一遍试试”,这些类似于恐吓的语词频繁出现。此外嘲笑同班同学的体貌,例如讥讽某女生是大胖子或某男生是小矮子等行为,都是校园里言语欺凌的主要表现。除语言攻击,肢体压制也是校园欺凌常见的表现形式。调查中发现体育课有中年级同学通过体型身高优势来压制弱小者的现象。(四)报复性欺凌与欺压性欺凌根据调查问卷发现,在回答“如果遭到了同学欺凌,怎么办”一问时,6.25%的学生选择了“集结小伙伴报仇”这一选项。由此可知,部分被欺凌者会采取报复性形式对付欺凌者,成为新的欺凌者。但大多数欺凌者,最初伤害同学靠身

13、型优势欺负打压弱小者,例如在放学路上拦住同学,往同学身上砸小石子,推搡打骂弱小者等欺压性的行为。三、小学中年级校园欺凌形成的主要原因(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1、模仿能力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随着社会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大众传媒中黄暴的书刊、游戏和影视作品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2、判断力与自制力弱小学中年级学生是非观念淡薄、缺乏独立评价和判断的能力。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发展的不协调,自我意识薄弱,易产生危机感。(二)学校教育与教师认知的偏差1、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多数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14、,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是漠不关心。在本研究的六所乡镇小学中,均未配备心理教师以及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学生面临着太多压力,学习、作业、考试、同伴竞争、教师的压力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2、教师对欺凌现象的认知与处理本研究发现,多数教师对于校园欺淩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且教师不敏感,导致校园欺凌事件发现不及时,即使发现了,也不能正确处理。(三)家庭教育的不适1、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问卷显示,3.78%的家庭过分宠溺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夸耀自己,且自主能力不强。调查中存在极少部分的暴力家庭,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小孩子一犯错误就施加暴力,给子女造成心理阴影。2、

15、不良的家庭氛围一方面,本研究范围是宿迁市部分乡镇小学,留守儿童占较大比例。这些孩子大多活泼好动但内心敏感。课间时,易与他人产生矛盾作出一些言语、肢体上的攻击行为。另一方面,调查中有近五分之二的孩子处于事业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缺少关爱,导致他们做事极端来博取关注。【篇三】校园欺凌是指在幼儿园、中小学及其合理辐射区域内发生的教师或者学生针对学生的持续性的心理性或者物理性攻击行为,这些行为会使受害者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欺凌呈现出新的特点,比如发生范围扩大化、类型多样化、手段恶性化等,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有必要关注校园欺凌问题,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一

16、、校园欺凌的严重性(一)普遍性存在,持续、反复性发生中小学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叛逆期,社会价值观尚未形成,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判,不能全面、理性地认知周围的事物,再者,教师事务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对校园欺凌事件也没有足够重视,造成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存在。被欺凌对象往往胆小怕事,害怕打击报复,被欺凌后不敢告诉家长老师,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欺凌发生频繁。(二)类型复杂,交织发生校园欺凌可分为直接欺凌、间接欺凌和网络欺凌。直接欺凌是指欺凌者直接对被欺凌者的人身和心理进行攻击,比如进行推搡拉扯、辱骂嘲笑、勒索钱财等。间接欺凌是指欺凌者对被欺凌者进行散布谣言、侮辱诽谤、取不雅绰号等。网络欺凌是指欺凌者将对被欺凌者的欺凌视频、图片等发布到群、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社交群,恶意中伤被欺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