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籍的成语故事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7085576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书籍的成语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书籍的成语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书籍的成语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书籍的成语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书籍的成语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书籍的成语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书籍的成语故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书籍的成语故事 吴宫教阵 典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武是春秋时齐国人是位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他把自己的十三篇兵法进呈给吴王阖闾吴王读了十分欣赏特地召他进宫对他说: “你写的十三篇兵法我已全部看过了你能不能作一个小小的试验呢” “可以”孙武说 “能不能用宫女来试验一下呢”吴王又问 “也可以”孙武回答 吴王听了召来一百八十名宫女 孙武把这些宫女分成两队发给她们每人一支戟以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问道: “你们都知道前后左右” “知道”宫女们回答说 “好我叫前你们向前走;叫左你们向左转;叫右你们向右转;叫后你们往后退!” 孙武把号令交代清楚后又吩咐摆下执行军法用的铁钺又向她们把号令反复地解

2、释了几遍然后击鼓传令:“右!” 可那些宫女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像在闹着玩一样没有一个人向右转孙武见了自我检讨说: “对部下约束不严号令交代得不清楚这是将领的过错不怨她们” 于是孙武又把号令重申一番然后击鼓传令“左!” 可是那些宫女仍不把号令放在眼里一个个捧腹大笑孙武把脸一板十分严肃地说: “约束不严号令不明是将领的过错现在号令已明但你们仍不遵守号令这就是队长的罪了!” 于是孙武下令要将两个队长斩首示众这时吴王正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观看他见孙武要将自己两个宠姬斩首不由大惊急忙派人去对孙武说: “大王已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爱姬大王吃饭都没有味道希望将军不要杀掉她俩!” 孙武威严地说:“我已被大王任

3、命为将军将帅在军中君王的命令可以不接受!” 于是孙武立即下令将两名队长斩首又重新指派了两名队长重新击鼓传令这下有了刚才的教训那些宫女都噤若寒蝉不敢再发出任何响声无论是左、右、前、后都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按照口令操练不一会这些宫女便已经成了一支像模像样的女兵队伍了 后来“吴宫教阵”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将领治军号令严明对违犯军纪的人绝不宽容 床头周易 典出晋书王湛传 王湛字处仲是西晋司徒王浑的弟弟王湛读书很多学识渊博但很少和人讲话也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学问;再加上他长得身材高大龙颊虎鼻一副戆兮兮的样子活像个傻大个因此即使是王家的族人也不知道他是个学富五车之人而认为他是个痴呆只有他的父亲王昶认为王湛

4、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但决不痴呆 王昶死后王湛在父亲的墓地搭了间茅屋穿了孝服守墓更少和人交往他吃的用的一切都十分简陋过着十分俭朴的隐士般的生活 有一次他的侄子王济去看望他的这位叔叔看到王湛的床头竟然放着一本周易不由十分惊奇因为当时之人好清谈崇尚老子和周易)便说:“叔父也爱读周易?你读了周易派什么用场呢” 王湛回答说:“我闲着无事的时候随便看看罢了” 王济自己日常也研读周易觉得此书深奥难懂便说:“叔父能为侄儿讲解一下周易” 王湛笑笑就滔酒不绝地给王济大谈周易中的玄理剖析得头头是道那些高深而又有奇趣的玄妙之处都是王济闻所未闻的 王济回到家中对父亲王浑说:“父亲我一直以为叔父是个痴呆今日去看望他竟发现他对

5、周易的研读非常人能及一点也不痴从今天起我才真正认识了叔父他是个真正的高人啊!” 当时晋武帝也知道王湛是个痴呆他见了王济常问:“你那个痴呆叔叔死了没有”王济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 王济见过王湛后的一天晋武帝又问:“你那个痴呆叔叔死了没有”王济回答说:“我叔叔王湛一点也不痴呆”接着王济便把王湛大大赞美了一番 晋武帝听了又问:“那他可比得上谁呢” 王济答道:“上比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于是晋武帝召见王湛见他果然毫无痴呆之状而且才识过人便拜他为太子洗马让他教授太子读书后又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汝南内史等职王湛四十七岁那年死于任上 后来“床头周易”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人怀才不露以读书排遣;有时也用来形容文人生病

6、 鸡犬升天 典出晋葛洪神仙传 汉武帝时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孙子刘安承袭父爵被封为淮南王刘安是个爱好炼丹修道之人一心幻想得道成仙因此后世就有了关于他得道神仙的传说 传说有一天有八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淮南王府要求拜见刘安管门的官吏傲慢无礼地说:“我们王爷收罗的一是饱学的儒者二是勇武有力的猛士三是有长生不老的道学之士诸位都是风烛残年之人一向未闻其名我又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本领我去向我们王爷禀报呢” 八位老人一起大笑起来说:“你是要我们显露一下真本事再去向王爷禀告是” “是的”门吏说 八位老人说:“这不难”他们不知使了什么法术一刹那间八位老人全变成了英俊的少年 门吏十分惊奇连忙去报告刘安刘安听了赶忙亲自出来

7、迎接并且跪拜着要求八位老人收他为徒 八位老人答应了刘安便正式拜他们为师老人也便恢复了原来的容貌他们对刘安说:“我们听说王爷诚心修道才特地相约前来点化于你我们八人各有神通能够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役使鬼神点石成金并能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你想学什么呢” 刘安说:“我当然要学修炼成仙的长生不老之术” 于是八位老人向刘安传授丹经并教他炼制服了能得道成仙的丹药 正在这时刘安的儿子刘迁自恃剑术高明与当时擅长击剑的郎中雷被比剑比试中雷被误伤了刘迁刘迁既失面子又受了伤十分恨雷被雷被自知闯了祸请求刘安批准他去抗击匈奴但刘安不答应 雷被怕遭害便向汉武帝上书说刘安不让自己去抗击匈奴汉武帝大为震怒根据法律这要判死罪的但汉武帝考

8、虑刘安是自己的堂叔下令削去了刘安两个县的封地 刘安为此对雷被恨之入骨雷被怕遭报复便和人串通诬告刘安心怀不满蓄意谋反汉武帝不问真假随即派人捉拿刘安 刘安得知消息向八位师傅讨教办师傅们笑着说:“这是上天要召王爷去了不然王爷怎能离开这个俗世呢” 八位老人带着刘安祭拜了天地让他服食了已炼制好的丹药 刘安服药后顿时身轻如燕冉冉升天刘安的家人也同时服了药一起升上了天 刘安服剩的丹药撒落在庭院里王府中的鸡和狗吃了也一同升入天界 后来“鸡犬升天”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一个人当了高官有了权势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得到好处 一枕黄粱 典出唐.沈既济枕中记 唐代开元年问有一道士吕翁得了神仙之术 一次吕翁到邯郸去途中在一

9、旅店休息时碰到一位名叫卢生的年轻人 卢生穿着短衣骑着一条青色小驹正准备下田千活恰好他也来这个旅店中歇息一下于是与吕翁坐在一条席上二人攀谈起来 两人谈得很畅快愁眉苦脸的卢生看着自己贫寒的装束长叹一口气说: “我生不逢时所以如此穷途潦倒” 吕翁道:“看你的样子没有病痛谈笑适意是穷途潦倒呢” 卢生说:“我这只是凑合着活着苟且偷生而已里谈得上适意? 吕翁问:“那你以为什么才是适意的呢” 卢生答:“有志者生在世上应当建功立业担任将相美食酒色享之不尽且家族昌盛这才箕是适意而我虽然有了一肚子学问曾经以为功名利禄定能得到但现已近中年却还只能在家中种田这还不算是穷途潦倒” 卢生说完越发神情倦怠昏昏欲睡 这时旅店

10、的主人正在煮黄粱(小米)饭 吕翁见状便从自己的行囊中取出一只青瓷枕头递给卢生对他说: “你枕我这瓷枕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卢生接过枕头枕着入睡了. 在梦中卢生娶了大族姓崔的女儿那崔氏女不仅美艳无比而且资财巨厚一年后卢生又中了进士在官场中一帆风顺步步高升直做到卿相高官家中良田美宅、好马佳人不计其数子孙都与名门望族婚配如此五十余年卢生夙愿尽偿享尽了荣华官蛊后来终于渐渐年老力衰生病而死 这时卢生懒懒地伸展了一下身子醒来了举目一看发现自己仍然睡在小旅店里吕翁仍坐在身边店主人的黄粱饭还没有煮熟呢 卢生恍然大悟明白了人生富贵荣华如同一梦的道理他叩头拜谢了吕翁 后来“一枕黄粱”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人生荣华富贵

11、虚幻若梦或借指梦想破灭欲望成空 孟宗泣笋 典出三国志吴志孙皓传 孟宗是三国时期江夏人是一个出名的孝子他年少的时候在南阳的名儒李肃的门下求学孟宗日夜苦读、孜孜不倦的精神令李肃感到十分惊讶认为他将来是当宰相的材料 孟宗的母亲十分贤惠儿子在外求学她就特地赶缝了一条很大的被子给儿子送去人们看到这么大的一条被子都觉得很奇怪孟宗的母亲却说: “小儿拿不出其他的好东西与学子们交朋友学子们大都家境贫寒这条大被子正好给他们一起遮身御寒这样大家相处起来就更觉得温暖亲切” 孟宗学成之后担任了东吴的盐城司马主要掌管渔盐他自己结网自己捕鱼腌制后托人带回家乡孝敬自己的母亲但母亲并不接受叫人带话说: “你自己担任鱼宫为什么

12、不避嫌呢” 孟宗见母亲怪罪连忙伏地谢罪把装鱼的坛子沉入池中 孟宗对母亲非常孝顺每当母亲生病他都要赶回家中亲自给老母煎药服侍母亲 一次孟宗的母亲病后初愈老人家很喜欢吃竹笋想要几根嫩笋尝尝鲜孟宗便挎着篮子、拿着锄头到竹林找笋当时正是冬天竹林里也找不到竹笋孟宗焦急万分想到不能遂了母亲的心愿不由对着竹林伤心地哭泣 传说经他这样一哭那些深埋在土里的笋芽纷纷破土而出孟宗破涕为笑铲了数支嫩笋回家孝敬母亲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说这是孟宗尽心尽孝感动了天地元朝人郭居敬所著的二十四孝一书也记载了孟宗泣笋的的事 后来孟宗的母亲年迈而终孟宗不顾朝廷的禁令辞去官职回家奔丧尽自己的一片孝心 孟宗在东吴时官拜司空位近宰

13、相实现了他的恩师李肃的预言 后来“孟宗泣笋”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孝敬父母事亲尽孝至诚动天 负薪行歌 典出汉书朱买臣传 汉朝的朱买臣是吴县地方的一个读书人他家里很穷但他很喜欢读书挣钱聚财的事并不放在心上平时他和妻子二人上山砍柴再挑到集市上卖掉换一点口粮钱勉强糊口 过着这样清贫的日子朱买臣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整天乐呵呵的上山打柴总不忘带本书去打了柴挑着柴担往回走一路上边走边诵书唱歌他的妻子也背着一捆柴跟在后头走见他这样疯傻几次三番阻止他说: “你这样走在路上还大声唱给人听见像什么话” 但朱买臣不听劝阻唱得更加起劲他的妻子觉得很羞耻要求和他离婚朱买臣笑着说:“我到五十岁时就应当富贵了现在我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跟着我过了这么久的苦日子等我做了宫我会回报你的还是别走吧” 他的妻子听到他提到“富贵”二字以为痴人说梦话愤怒地说:“像你这样子最后要饿死在沟中里还能富贵” 于是她执意离开这个穷酸读书人朱买臣挽留不住只好听任她离去了 妻子走后朱买臣独自一人挑着柴担依然边走边诵书讴歌过着快乐的日子 到五十岁时朱买臣果然被拜为会稽太守 后来“负薪行歌”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士人在未发达前生活贫穷而心情坦然 古代书籍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