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史纲2018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075123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史纲2018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史纲2018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史纲2018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史纲2018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史纲2018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史纲2018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史纲2018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讲内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源远流长。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 既没有经过外敌入侵,又没有自行断裂,这是任何古代民族都无与伦比的。,中 国 历 史 纪 年 表,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传统手工业 农学 天文学 数学 医学 地理学,A.九章算术 B.神农本草经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E.水经注 F.甘石星

2、经,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马克思评价中国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3、对西方近代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社会科学, 传统哲学 文学艺术 中国的书法艺术 中国的武术文化,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 政治特征:中央集权的君主专

3、制制度 社会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的对话,黄炎培问:“我生60多年, 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 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 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 一地方,乃至一国,都没能 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 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2、中国封建社

4、会的衰落,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道路上缓慢发展,已经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自乾隆晚期以后,清王朝就开始出现衰败的趋势。 到嘉庆(17961820)年间,整个封建制度已危机四伏,加速走向衰败的道路。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政治极端腐败、经济十分落后、国防非常空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这种状况,说明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嘉庆年间的林清攻打紫禁城,这次起义,因为林清攻入紫禁城,震撼极大。嘉庆帝承认,此乃“汉、唐、宋、明之所未有”。“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

5、民扩张,正当中国清朝衰落之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英、法、美等国都先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在全球进行对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结果。,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概况,早期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出超。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 根本原因: (1)封建社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2)清政府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

6、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罪恶的鸦片贸易,(1)英国的鸦片走私,停靠珠江水面的走私鸦片的英国趸船,鸦片贸易产业链,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罪恶的鸦片贸易,(2)鸦片贸易给中国的危害,清末鸦片馆中吸食鸦片的国人,造成中国社会白银大量外流; 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更加剧了国家危机; 毒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了社会生产力。,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正义的禁烟斗争,林则徐虎门硝烟 (1839年6月3日25日),林则徐上书道光

7、皇帝:“犹若泄泄视之,是使数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正义的禁烟斗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 为扭转贸易逆差,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1825年、1837年,英国爆发了两次资本主义危机,为摆脱危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急于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中国禁烟运动伤及英国利益,1839年6月林则徐的虎门硝烟成为借口。,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正义的禁烟斗争, 鸦片战争的进程,第一阶

8、段,1840年6月下旬英军封锁珠江口至1841年1月下旬义律与琦善签订了穿鼻草约,历时7个月。 第二阶段,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到5月27日广州和约订立为止,历时4个月。 第三阶段,自1841年8月英军再度进攻厦门开始,至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为止,历时一年。,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正义的禁烟斗争,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

9、社会末期,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用人不当等,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正义的禁烟斗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曾经指出: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

10、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

11、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状态。 第六,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12、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地主阶级:官僚地主、城居地主 农民阶级:贫农雇农赤贫 工人阶级:新兴的被压迫阶级 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面临的 主要任务,(一)两大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面临的 主要任务,(二)两大任务及其关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思考题,1、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