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综合管理技术..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74445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4.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番茄综合管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茄综合管理技术..(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番茄综合管理技术,青岛海利尔 市场部,内容提示,一、番茄栽培管理技术 二、番茄病害防治技术 三、番茄虫害防治技术,1.选种选苗:应选择抗病、高产、大果型、品质优良、较耐储运品种,一、番茄栽培管理技术,2.种子(种苗)处理: 在浸种前,晒种23天 消毒:5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半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在温水中浸泡5小时。 培育壮苗,3.整地: 秋翻晒土 耕深30厘米左右,4.施足底肥: 大棚每亩施:腐熟的鸡粪10吨,圈肥3吨,豆饼100公斤,复合肥100公斤,硼、镁、锌肥各1公斤。 注:有机肥和微肥结合翻地深施; 复合肥浅施。,5.做畦: 采用深沟高畦栽培 畦宽(连沟)1.3-1.7米,沟宽

2、为0.3-0.5米 畦向南为好,植株接受光照较为均匀,6.定密度: 露地栽培:行距40-50厘米,株距23-26厘米,每亩栽苗5000株左右 保护地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27厘米,每亩栽苗5000株,7.田间管理: 1)抓好生育期管理: 中耕除草、整枝打杈、去老叶、病虫害防治 病害: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等 虫害:棉铃虫、蚜虫、白飞虱等。 注:病害能防难治,以“防”为主。,2)抓好肥水管理 适时浇水追肥 以促进果实发育,保花保果。,3)适时采果: 绿熟、变色、成熟、完熟4个时期。 贮存保鲜可在绿熟期采收。 运输出售可在变色期(果实的1/3变红)采摘。 就地出售应在成熟期(1/3以上变

3、红)时采摘。,4)科学使用农药: 安全间隔期、浓度、施药方法 避开在采摘时用药,应摘后用药 交替轮换用药,二、番茄病害防治技术,真菌性病害 晚疫病 早疫病 炭疽病 灰霉病,细菌性病害 青枯病 病毒性病害 病毒病,(一)番茄晚疫病,1、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1)幼苗: 暗绿色水浸状病斑, 由叶片向主茎发展, 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 腐烂折倒,全株萎蔫 湿时病部产生白霉层 茎基水渍状缢缩萎蔫,2)叶片 下部叶片发病 暗绿色水浸状病斑 扩大后呈褐色 湿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 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3)茎部 先黑色凹陷 后黑褐腐烂 病部以上枝叶

4、萎蔫,4)青果染病: 油浸状暗绿色病斑 后变黑褐色稍凹陷 病部较硬 边缘云纹状 湿度时生白霉 迅速腐烂,2发病条件 由疫霉真菌浸染引起 低温潮湿,T:1822、RH:95%100% 偏施氮肥、通风不良、浇水过多 、密度过大有利于该病发生,3、番茄晚疫病传播途径 经气流、灌溉水传播侵染 是多次重复浸染的流行性病害,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肥水管理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及时清除中心病株,2)药剂防治: 发病前用翠尔800倍预防保护。 发病时用露克800倍,正反均匀喷雾,(二)番茄早疫病,1、症状 1)叶片 水浸状暗绿色病斑 圆形或不规则的轮纹斑 边缘浅绿或黄色晕环 中心轮纹,湿

5、时生黑色霉层,2)茎部发病 多生分枝及叶柄基部 深褐色不规则圆形病 凹陷轮纹、有时龟裂 严重时造成断枝,3)果实染病 始于花萼附近 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 凹陷、后期果实开裂 病部较硬 密生黑色霉层,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 由气流、浇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高温高湿,T:2628时发病重,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 轮作换茬 合理密植,2)药剂防治: 发病前用翠尔800倍预防保护 发病时用美无缺800倍治疗,全株均匀喷雾,(三)番茄灰霉病,1、症状 1)果实染病 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先侵染 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 使果皮呈灰白色 生厚厚的灰色霉层 呈水腐状,2)叶片

6、发病 叶尖部开始 成“V”形向内扩展 初呈水浸状 展开后为黄褐色 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 病健组织界线分明,2、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 T:2030,RH:90%以上 大棚从12月至翌年5月易发病 病菌借气流、浇水及农事操作传播 从伤口、枯死的组织侵入 沾花是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 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发病后控制浇水 病果、叶及时摘除 集中清除病残体,2)药剂防治: 移栽前、开花期和膨大期 防治药剂: 恒喜800倍, 灰复600-800倍交替使用 沾花前后及时用药,(四)番茄炭疽病,1、症状 初生水渍状小斑点 黑褐色同心轮纹病斑 湿生朱红色液质小点 致果实腐烂,易脱落,2

7、、发病条件 1)幼果期: 24左右、多雨、露重、湿度大时易发生 2)成熟期: 28-30,多雨、湿度大时流行 3)土壤粘重、种植过密,管理粗放,通风透光性差易发生,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品种 清园、销毁病残体 通风降湿 及时采收,病果及时销毁,2)药剂防治 幼果期可作一次预防性喷药 始病期喷炭阻800倍,全株喷雾,2-3次。,(五)番茄青枯病,1、症状: 中午萎蔫 ,傍晚恢复 2-3天后枯死 植株仍为青色 维管束变黑褐色 髓部变褐色腐烂 白色细浓溢出,2、发病条件 20-25时发病重 发病情况与当年雨季密切相关 连作地、排水不良、中耕伤株等易诱发 高温高湿利于发病,3、防治方法

8、1)农业防治 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高畦栽培,加强排水、育过冬苗,早定植 增施石灰,调节酸碱度 拨草除病株,并施石灰于穴中,2)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选用细康1200倍 喷雾或灌根,隔7-10天,喷2-3次,,(六)番茄病毒病,1.症状 1)花叶型 黄绿相间的斑驳 叶脉透明略有皱缩 病株略矮,新叶小 结果小、表面质劣呈花脸状,2)蕨叶型 上部叶片成条状 中下部向上微卷 花瓣增大,成“巨花” 植株不同程度矮化,3)条斑型 果实和茎 果实:褐色斑块 病部凹陷 畸形僵果 茎:黑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病茎质脆易折断,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高温干旱,蚜虫为害重,植株生长势弱 通过农事操作、蚜虫、机械

9、传播,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 清除病残株 培育无病壮苗 注意田间操作中手,及时防治蚜虫 使用病毒钝化剂 用解毒600倍+万里红1500倍+康补1500倍,2)化学防治:,1、危害特点 杂食性蛀果类害虫 以幼虫蛀果为主 也危害花蕾、花等 具有转果危害习性,三、番茄的虫害防治技术,(一)番茄棉铃虫,【形态及习性】幼虫体色多变(所谓一龄白,二龄黑,三龄黄绿色,还有淡红,紫黑色的); 棉铃虫习性(1)棉铃虫年发生世代(67代/年, (2)棉铃虫蛾子趋光性。,(一)番茄棉铃虫,防治方法 1、及早预防。一是对上年种植番茄的田,可实行轮作换茬;二是对休闲地进行冬灌冬凌,杀灭越冬

10、幼虫和蛹;三是对种植番茄面积较大的地方,采用黑光灯或汞灯诱蛾。 2、化学防治 :用凯欧、巨蛙、佳效、金鸣、安纵、阿迪达。,(二)番茄白粉虱,1、为害特点: 叶背吸食植物汁液 成萎蔫、退绿黄化 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 影响光合作用,传播病毒,(二)番茄白粉虱,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约491.4毫米,淡黄白色或白色,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蜡粉,雌虫个体大于雄虫,其产卵器为针状。 卵 长椭圆形,长约0.20.25毫米,初产淡黄色,后变为黑褐色,有卵柄,产于叶背。 幼虫(或称若虫)椭圆形、扁平。淡黄或深绿色,体表有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 蛹 椭圆形,长约0.70.8毫米。中间略隆起,黄褐色,体背有58对长短不齐的蜡丝。,(二)番茄白粉虱,生活习性: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个产142.5粒。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白粉虱成虫活动最适温度为2530,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杂草和残株,摘除病、老叶,黄板诱杀 2)药剂防治: 万里红1000倍 金点子5000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