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ppt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74441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220 大小:20.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0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0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0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0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ppt(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引言:管理者的人文底蕴,古代先哲的管理智慧,治国之道及历史实践: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杂家等诸子百家; 易经;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 兵书及经典战例: 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六韬、将苑、百战奇略、三十六计等。 生产经营实践及其总结:史记货殖列传、盐铁论、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如陶朱公范蠡。 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孔子其人,本名孔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人,曾任鲁国司寇。 周游列国14年。 弟子3000多人,贤者72人。 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建孔庙。 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所列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东方只有孔子入选。

2、,论语其书,孔子及弟子的语录、行录。 共20篇,约1.2万字。 四书之一。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老子其人,又称老聃,名李耳。 春秋末期楚国人。 任东周守藏官。 晚年出函谷关,应尹喜要求,口述道德经。 孔子曾请教礼。,道德经其书,又称老子。 共81章。 鲁迅: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韩非子其人,战国时期韩国贵族。 不善言辞,文笔犀利。 公元前233年被李斯毒死狱中。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帝国。,韩非子其书,愤世嫉俗之作,十余万言。 思想来源: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 章太炎:半部韩非子治天下。 唐宋以来作文典范。 故事之林,成语之渊(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滥

3、竽充数、买椟还珠等)。,孙子其人,本名孙武。 春秋末期齐国人。 辅佐吴王阖闾确立霸主地位。 兵圣与兵学鼻祖。,孙子兵法其书,13篇(始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6000余字。 仅次于圣经列全世界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第二名。 日本形成了兵法经营管理学派。,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比较,从管理三角形到7S管理模式,战略 STRATEGY,结构 STRUCTURE,制度 SYSTEMS,融合与交汇,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0世纪80年代巴黎条约)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六十章)。(里根1987年国情咨文) 过去十年

4、内,“日本管理哲学”之类的书盘踞西方市场;未来十年内,相信与“中国管理哲学”有关的书将会成为畅销书。(彼得德鲁克1997年预言),谋攻,修己,定邦,安人,顾客与竞争对手,自我,利益相关者,员工,企业,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框架,教材,刘刚: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修己:管理者的自我修养,主要内容,反求诸己 三达德 三忘精神 三贵之道 益损三友 修己之道,(一)反求诸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卫灵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自胜者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乾卦)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5、芝诺与圆:学,然后知不足。 ( 礼记学记 ),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坤卦)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六十六章),有容乃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容人之短。 楚庄王灭烛绝缨。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容人之长。,慎独,君子慎其独。(中庸) 杨震与王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知”箴言)。 定一法师:摔碎的瓷瓶。,(二)三达德,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子罕)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天道自然与企业家精神,1.“天上彩虹,人间长虹”“天人合一”是长虹企业文化的基本哲学蕴含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长虹公司总裁倪润峰名言:“得人心者得市场” 。 “太阳最红、长虹最新”广告语,长虹集团技术中心,长虹坚持“顺天”、“变天”、“胜天”的天人合一原则,即从适应市场、掌握市场规律到驾驭市场;从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到开发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 讲求“天时、地利”的决策环境,倡导“人和”的管理思想,达到“天、地、人”的协调统一。坚持“天人合一”是长虹企业文化的基本哲学蕴含,是长虹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2.顺应自然,开拓市场,实施管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第二章 ) “

7、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荀子解蔽),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这问题时指出:“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 在他看来,只有“遵照超越人类智慧的伟大的天地自然法则与道理去经营,才能获得成功。”“倘使人类以其微小的聪明才智去思考问题,依照自己所想的平庸方法去处理事务,违背了天地自然的道理,其失败与挫折乃是意中的事,”(松下幸之助实践经营哲学),3.无为而治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在企业决策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要求管理者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在“大事”上有所为。 毛泽东:“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

8、,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等,都属于出主意一类。使这切主意见之实行,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属于用干部一类。” 二是要求高层领导者在识贤、求贤上有所为,在用贤上则无所为。 “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做过单父之宰。宓子贱整天弹琴作乐,悠闲自得,根本没见他走出过公堂。然而在他的治理之下,单父生活富足,人心安定。后来接替他执政的是巫马期。巫马期为官勤于政务,不稍懈怠,大小事情无不亲自处理,也将单父治理好,就是感觉太累了。,巫马期特意到宓子期府求教治理单父的窍门。宓子贱微微一笑:“我哪里有什么治理的窍门呀。只不过我治理单父时凭借的是当地民众的力量。而你用的

9、方法是只靠你自己个人的力量。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治理地方,当然辛苦不堪,而我是动员了大家的力量,依靠众人当然使我自己安逸得多了。”,陈平的无为与有为 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10、“以天下之大托于一人之才,譬若悬千钧之重于一木之枝”( 淮南子说山训 日本松下幸之助说:“我虽然是经理,但是我并不是站前头拼命工作,而是站在后面由各从业人员来替我做事。”,知者不惑,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告子上)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修身)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清李毓秀:弟子规),罗斯福:“一位最佳的领导,是一位知人善任者。而在下属甘心从事于其职务时,领导者要有约束力量,切不可插手干涉他们。” 1983年10月25日,里根总统在做出入侵格林纳 达的决定后就去睡觉了,走进卧室前,对助手叮嘱道:“今晚军队就会在格林纳达登陆,但不管顺利与否,都没必要叫醒我。即便

11、是明天、后天,或是其它关键的几天,也没必要。” 军队得手后,一位高级人士曾建议他给入侵部队司令麦克唐纳打个电话表示祝贺,遭到他断然拒绝:“直到他们把事情干完,我不会打扰他们。”,失人与失言,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交深言浅。 交浅言深。,仁者不忧,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力行近乎仁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泰伯) 松下商学院 与孝经。 克己复礼为仁,仁 者 爱 人,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问于丹:“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你们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么样的?”于丹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

12、。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问:如何理解“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明确:没有色彩:孔子的理论具有普适性。灰色是一种没有色彩的色彩。所谓“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康德语)”是也。 “温度”是:仁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樊迟问知(zh)。子曰:“知(zh)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先学做人,再做学问,“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从孝弟引发,以为本。孔子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在孔子看来,对父

13、母长辈是否有敬爱之情甚至是人与犬、马等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忠 恕,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耶稣基督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就要怎样待人。”,子贡的问题是:“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回死了,同门想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按人之常情,自己最喜欢的弟子去世了,其他弟子们想要厚葬,孔子应感到高兴才是,为什么他反而不同意呢?因为他主张葬之以礼。孔子讲,丧葬应该称家之有无,就是根据死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来办理葬仪。颜回活着的时候是贫困的,死了却厚葬,这不合礼,所以孔子反对。但弟子们不听,还是厚葬了颜回。他们认为,厚葬才能符合老师的哭之恸,才能

14、符合老师对颜回的称道与喜爱。殊不知这样既不符合老师的心,也不符合颜回的心。孔子说,颜回把我当作父亲一样对待,我却不能像对儿子一样对待他。颜回啊,你不要怪我啊,我没有办法啊,我不同意他们厚葬你,他们偏要这样做啊。孔子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是薄葬,颜回是把老师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的,老师自己的儿子是薄葬,那么,颜回也应该薄葬,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所以孔子说自己没能像对待儿子一样对颜回。,什么是“仁者爱人”呢? “仁”,首先指一种情感,即“爱人”,首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发,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谓的“忠恕之道”,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 以上通过他与弟子的谈话来表现他的仁德爱民的思想,经由他自己表达了

15、自己的良好愿望。 思考:孔子是如此想的,那么他自己又是如何去实践的呢? 且去听去看他的言行举止吧!,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丧者哀戚,于其旁不能饱食,此所谓恻隐之心,就是同情。 不吃饱饭肯定不是礼的规定。而孔子之所以如此,完全是他的“将心比心”,因为体味旁人的心情,而使自己也保持了哀戚之心,所以吃不饱。,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孔子对三种人是特别表示敬意:穿丧服的人,穿礼服的人和盲人。有人认为这是礼的规定,对于这些人应该特别致敬。,同样的,孔子看到有丧服的人,他要“作”、“趋”,是因为他的心情有了变化; 看到盲人,他会特别严肃起来,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

16、至于看到穿着礼服的人,也是因为别人在进行庄重的祭祀活动中,孔子应该也一样要努力去感受一份庄重的氛围。 所以,将心比心也要表达他的严肃庄重的态度。 孔子对人是以礼行之,那么对物如何呢?,蔡元培先生写过一副对联是: 异竹不锄当路笋, 伐薪教护戴巢枝。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我们感受到的孔子,是一个亲近自然万物的圣人,一个心地善良的哲人,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他对万物生灵的仁爱之心。对照2500多年前的孔子,现代人对动物的凶残捕杀,对自然界的肆意破坏,是值得正视和反省的。,勇者不惧,宋明理学: 血气之勇(狭路相逢勇者胜)。 义理之勇(知耻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勇能果断,空城计。 关键时刻有人拥有最后拍板权。 杜鲁门:所有问题到我这里结束。,打造企业狼性执行力,问题:,为什么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