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儿童的逆反心理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072304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9岁儿童的逆反心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8、9岁儿童的逆反心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8、9岁儿童的逆反心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8、9岁儿童的逆反心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8、9岁儿童的逆反心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9岁儿童的逆反心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9岁儿童的逆反心理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9岁儿童的逆反心理2004-10-27 9:47:52中国社会报 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张光珍 【情景一】:“彤彤,快过来,看妈妈给你买的新衣服漂不漂亮,快穿上试试!”妈妈一进屋就兴高采烈地朝女儿喊道。在一旁做作业的女儿似乎没有听到妈妈的叫声,头也不抬地继续做自己的作业。妈妈以为彤彤没有听见,又叫了一声。这时候,彤彤爱理不理地抬起头,瞟了那衣服一眼,说道:“这么难看的衣服你留着自己穿吧。”“唉,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说话,我好心给你买衣服,你看都不看一眼,你这什么态度阿?越来越不像话了” 【情景二】:8岁的儿子回家顾不上脱去外衣就开始玩游戏机,妈妈说:“你把外衣脱掉再玩,行吗?”儿子装做没听见,继续

2、玩游戏机。妈妈又说了一遍,儿子还是没反应。妈妈说第三遍时,儿子火了:“你好嗦,能不能少说几句。”“你敢这样跟我说话,一个星期不许看电视。”“不看就不看,有什么了不起!”上面这些情景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在父母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当孩子慢慢长大之后,尤其是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家长会发现,孩子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爱跟父母顶嘴了,爱跟父母较劲了,你叫他向东,他偏要向西;对父母买的衣服、食品、玩具开始变得挑剔了,有时候甚至拒绝穿父母买的衣服,玩父母买的玩具;对父母的教育不服气、不接受了,爱钻牛角尖、跟父母对着干了,或者干脆置之不理了成因篇儿童期的逆反行为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烦恼与困惑,

3、很多家长在问:“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我们的孩子以前那么乖巧、听话,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难管教呢?”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儿童自身、家庭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儿童逆反行为发生的原因。首先,从儿童自身来说,刚出生的孩子由于自身的软弱,完全处于成人的照顾和保护之下,事事都得依靠成人,因而对成人会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感。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他们开始自己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学校活动要求儿童独立地学习,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这个时候的孩子,身体各方面的技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已渐趋成熟,语言和思维能力也有了巨大的飞

4、跃和突破,这使得他们具有了独立活动的能力。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发展,儿童已经能够将自己和环境区分开来,将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了。小学以前,儿童对自己的看法主要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但是进入小学之后,他们开始独立地对自己进行评价了。这个时候,他们经常会思考“难道爸爸妈妈的看法就一定是对的吗?”“老师的想法难道就没有错误吗?”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来探索世界,评价周围的事物,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相信父母的话了。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使儿童出现了自我控制,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调节,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同时他们也希

5、望对环境具有一种控制感,能够对他人、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只是被动地遵从父母、老师和成人的安排。他们希望成人将他们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成熟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见、想法。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他们通常就会以一种与成人的要求相反的方式来行动,以此来突出自己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很多做家长的却没有意识到孩子身上发生的这些急剧的、显著的变化,没有意识到孩子对独立性的需求和对尊重的渴望,没有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不能够根据孩子的变化对自己的教养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自然会产生很多问题。产生逆反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过

6、分关心子女,约束过多,干涉过多,剥夺了儿童的自主性。小学阶段的儿童各方面的机能逐渐成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很多家长仍然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担心他们会犯错误。因此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学习娱乐面面俱到。孩子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看什么电视节目,选择什么课外读物,与什么样的同伴交往,闲暇时间怎么安排,什么时间睡觉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家长都一一过问,孩子没有一点自主空间,什么事情都得听父母的安排,什么事情都处于父母的监控之下。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够好,就唠唠叨叨,时间一长,孩子自然会生出厌烦情绪。2.家长过多批评招致了孩子的反感。小学阶段

7、的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缺乏和自我调控能力的不足,经常会在无意中犯一些过失性的错误。很多孩子犯了错误后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产生内疚心理,并下决心改正。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正确地进行引导,这些错误反而能够成为孩子发展的催化剂。但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往往表现得不够冷静和理智,他们对孩子的错误过于敏感,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就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孩子。有很多家长不懂得批评的艺术,不给孩子面子,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使孩子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有的家长批评的时候爱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数落自己孩子的不是,讽刺、挖苦孩子。一味地批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长期下去,必

8、然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要么使他们产生自卑、内疚的情绪,变得郁郁寡欢,要么就会产生逆反行为。3.专制型的教养方式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小学阶段的儿童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希望成人把他们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然而,很多父母却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经常以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动不动就训斥、责骂孩子。对孩子的不同意见,家长不能够有效地说服引导,提出的理由经常在逻辑上、理性上站不住脚,却一味地要孩子服从,压制孩子的不同意见。那些个性很强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在以他们的权威压制自己,他们会以反抗来显示自己的力量。4.家长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招致孩子的逆反。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很随意,没

9、有统一的行为标准,在一种情况下要求孩子这样做,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又要求孩子那样做。孩子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另外一些家长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经常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而自己却不能够做到,或者不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却经常做。试想一下,你自己兴致勃勃地欣赏电视节目,却不许孩子看电视,逼着孩子做作业,孩子能服气吗,能不顶嘴吗?5.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关注过少,孩子以逆反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有的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但又不能以正常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只好诉诸问题行为。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自然而然地会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即使

10、父母批评、斥责孩子,孩子也会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关注而高兴。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正强化,父母越关注孩子的逆反行为,孩子的逆反行为就越多。6.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问题。有的家庭中父母感情失和,经常争吵、打架,甚至将对对方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有的夫妻双方离异后,孩子在单亲家庭中长大,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很可能给孩子造成创伤性体验,带来情绪上的障碍。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够得到排解,则会以逆反这一形式表现出来。预防篇儿童的逆反行为给我们家长带来了很大的烦恼与困惑,也给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该看到,在儿童逆反行为的背后,其实还蕴藏着某些积极的、合理的因素。首先我们应该看

11、到,儿童能够向成人说“不”,能够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想法,这说明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迅速发展起来,儿童能够自己去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而这,不正是我们做父母所期待的吗?难道我们做父母的希望孩子永远听自己的话,做一个乖乖仔,一辈子长不大吗?其次,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儿童的这种勇敢、独立的精神。孩子敢于将自己的愿望、想法表达出来,敢于反抗父母的权威,说明他们具有反权威、反传统的精神,如果家长正确地加以引导,悉心的呵护,这对于形成批判性的思维品质是有好处的。另外,逆反心理有时候是针对传统的、习惯的思想观念而产生的,虽然有时候不免会钻牛角尖,但更多的时候却表现出更多的求异思维,他们

12、敢于标新立异、思维活跃,灵感奔涌,这些都是难得的创造力的源泉。如果家长引导得好的话,对儿童的创造力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逆反行为也是有积极作用的。儿童在生活的过程当中,也会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尤其是当儿童入学之后,社会对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有很多的事情要去面对。对于成人来说,这些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儿童由于自身的软弱性、知识和经验的缺乏,缺少应对压力事件的资源,从而产生情绪上的紧张。但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很有限,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这种情绪,也不知道向谁去表达这种情绪。如果这种紧张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和缓解,就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

13、响。但如果孩子通过逆反这样一种激进的方式表达出来,只要他们的逆反不会对他人、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儿童期的逆反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引导好的话,随着儿童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这种逆反行为也就随之而消失,不会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但是,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可能导致儿童将这种方式沉淀下来作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弥漫性的、持久的应对方式,这对儿童的积极人格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对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1.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孩子喜欢、爱自己的父母,那么即使他不接

14、受父母的某些做法,对父母的做法提出异议,他也不会对父母这个人产生排斥,在心理上他仍然是认同、接纳父母的。他知道,即使自己做错了事情,受到了父母的批评,但父母仍然会像往常一样爱他。在这样一种心理上高度安全的氛围中,即使孩子偶然会出现一些情景性的逆反行为,但也会很快消失。2.父母要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多一些鼓励、赞美,少一些批评。社会学家说:在人们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胜过雨后那道绚丽的彩虹,播下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同时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对他人价值的肯定。成人如此,那些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肯定和认可时期的

15、儿童就更是如此了。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表扬会使孩子的良好行为增多,相应的不良行为也减少了。而过多的批评会使儿童产生自卑心理,形成较低的自我评价和不良的自我意识,这对于儿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但是,家长们千万不要误解,并不是说对孩子就只能够表扬而不能够批评。适当的表扬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是家长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辩解的机会,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同时批评的时候家长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尽量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不要在人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不要让孩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3.给孩子更

16、多的自由,更多的信任,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长之所以不信任孩子,无非是怕孩子吃亏、摔跟头、走弯路。其前提是“只有你能够做好,我才相信你。”其实,这是一个不合理的前提。事实上,再笨的母亲也不会在孩子用语言和行动向她保证了决不会摔跟头以后,才放手让孩子走路,而总是在孩子还不会走路,并在不停地摔跟头的时候就鼓励他大胆地走,放手让他走。因为她知道摔跟头是孩子学会走路必然付出的代价。同理,为什么在孩子学着做作业、学着做事、学着做人的时候就忘了呢?无非是这里涉及的人与事更复杂,要摔跟头的话将更痛而已。虽然如此,但你不放手让他自己收拾书包,他将永远不会收拾书包;你不让他自己制订学习计划,他将永远不会自己制订学习计划;你不让他自己选择朋友,那他永远不知道如何去选择朋友你的经验永远代替不了他的实践。做长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