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计仁军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060520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计仁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计仁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计仁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计仁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计仁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计仁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计仁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2/3.5适用专业:护理修订时间:2012年1月9日课程负责人:计仁军课标审批人:计仁军课程团队:计仁军、王平、张伟、段磊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生理学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属于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而又实用的生理学知识,即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数据,能满足学习后续基础课和临床课所必备生理学知识的要求,适当拓展学生对现代生理科学前沿进展的知识面,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揭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

2、生理现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从事基层临床医疗、社区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动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重要作用,是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医学遗传基础等医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同时为学习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传染病护理、心理健康与精神护理、中医护理、社区与老年护理、五官护理等临床课程奠定基础。2课程设计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课程设计以医学基础课程服务于临床专业课程为宗旨,强化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与临床课

3、程的纵向联系,与后续课程一同构成人才培养的主线,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按照护士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并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护士临床岗位工作任务,设计系统化理论及实训课程,突出临床职业能力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运用“基于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其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能力及利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人体机能检查实训,使学生掌握人体心音听取、动脉血压测量、血型鉴定等基本临床技能,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

4、生理学的新进展和研究方法。 理解生理学与相关学科相交叉的知识内容。 掌握生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活动规律,主要生理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理活动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生理功能的调节。 能够将生理学知识运用于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之中。 能够正确进行人体心音听取、动脉血压测量、血型鉴定、肺通气功能测定。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四、课程内容标准章节学习目标课程内容第1章绪论1知识目标 了解本门课的研究内容。 理解兴奋性与

5、阈值的关系。 掌握生理学、兴奋性、内环境、稳态概念;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反馈调节。2能力目标能够说出从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认识、 研究人体功能的意义。能进行反射弧测定;能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通过实验物品的清点,养成物品、器械清点查对的职业行为规范。 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1理论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生理学定义和任务,研究方法。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 人体与环境:人体与外环境,内环境及其稳态。 生理功能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反馈。2实践教学内容反射弧分析(含坐骨神

6、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知识目标 了解肌丝滑行学说。 理解肌肉的收缩形式,生物电现象。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2能力目标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物质的细胞跨膜转运方式。根据生理机制列举有机磷中毒等相关疾病的症状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1理论教学内容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功能:骨骼肌收缩原理,骨骼肌收缩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第3章血液1知识目标 了

7、解交叉配血和常用的抗凝物质和促凝措施。 理解输血的原则、红细胞的生理特性、血液凝固过程。 掌握血细胞正常值、血液凝固的概念、血型、红细胞比容概念,正常血液的组成。2能力目标运用 ABO 血型理论总结临床交叉配血试验过程。能总结出影响血凝因素,能进行ABO血型的测定。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通过实验物品的清点,养成物品、器械清点查对的职业行为规范。 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1理论教学内容 概述: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浆:血浆成分,血浆渗透压。 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凝与纤溶:血凝与抗凝,纤溶。 血型与输血:血型,血量与输

8、血。 2实践教学内容血凝和影响血凝因素、ABO血型鉴定。第4章血液循环1知识目标 了解第一、二心音。 理解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血压的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压力感受器反射。 掌握心率、心动周期、心输出量、窦性心律、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的概念;心室肌动作电位分期及各期离子流动情况;心脏射血过程及机制。2能力目标根据相应理论解释各类异位心律,早搏等临床现象。阐述动脉血压长期调节的主要机制,用相应理论解释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以及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理。能进行人体心音的听取、动脉血压的测定。能阐述心脏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机制;能说出影响心血管功能的因素。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

9、容的胸怀。 通过实验物品的清点,养成物品、器械清点查对的职业行为规范。 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1理论教学内容 心脏生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电图,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生理特征。 血管生理: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微循环与组织液生成。 心血管活动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器官循环:冠脉循环,肺循环,脑循环。2实践教学内容 人体心音听取、动脉血压测定、微循环血流观察。哺乳动物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5章呼吸1知识目标 了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理解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掌握呼吸的基本环节、肺活量、时间肺活量的概念;二氧化碳、缺氧、氢离子对呼吸的影响。2能力目标阐述呼吸

10、运动的化学感受性反射效应,用相应理论解释相关的临床现象。能进行肺活量测定。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1理论教学内容 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交换的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O2的运输,CO2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第6章消化和吸收1知识目标 了解了解消化功能的调节。 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 掌握消化、吸收的概念;胃液、胰液的成份及作用。2能力目标根据相应理

11、论解释胃不会发生自身消化的原因,胃溃疡发生机制及药物的治疗机制。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1理论教学内容 概述: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作用,胃肠激素。 消化:口腔消化,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吸收:吸收的部位及机制,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7章能量代谢和体温1知识目标 了解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理解散热的方式、体温调节。 掌握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和正常值。2能力目标说出体温测定在女性生殖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能进行体温测量。3素质目标 培养

12、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1理论教学内容 能量代谢:能量的来源、转移与利用,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 体温及其调节: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人体的产热与散热,体温调节。第8章肾的排泄功能1知识目标 了解重吸收和分泌排泄。 理解影响终尿生成因素。 掌握排泄、肾小球滤过率、肾糖阈概念、尿生成的基本过程。2能力目标能够用相应理论初步解释糖尿的形成机制,利尿药的作用机理以及相关临床现象。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13、1理论教学内容 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肾的结构特点,肾血液循环的特点及调节。 肾小球的虑过作用: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尿的浓缩与稀释作用: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 尿生成的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肾内自身调节。 尿液及其排放:尿液,排尿。第9章感觉器官的功能1知识目标 了解明、暗适应。 理解前庭器官的功能。 掌握视力、视野的概念;视锥、视杆细胞的功能;声波的传导途径;眼的调节功能;折光异常眼的类型及矫正。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前庭器官功能解释晕车现象

14、现象。能初步进行视力、视野、色盲、色弱的法检测;能运用音叉验证声波的传导途径;能进行瞳孔对光反射测定;能进行肺活量计算。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1理论教学内容 概述: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视觉器官:眼的折光功能,眼的感光功能,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生理现象。 听觉器官: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功能,内耳的感音功能。 前庭器官: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半规管的功能,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前庭反应。第10章神经系统功能1知识目标 了解神经元;感觉传导路。 理解中枢抑制;小脑的功能;突触抑制。 掌握突触、牵张反射、肌紧张、腱反射概念;突触的传递过程;主要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胆碱能和肾上腺能纤维。2能力目标说出躯体痛和内脏痛的不同特点,阐述牵涉痛的发生机制。能进行人体腱反射检查。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通过实验物品的清点,养成物品、器械清点查对的职业行为规范。 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