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轮)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52279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轮)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轮)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轮)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轮)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轮)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轮)(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商业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商不富”“无商不活”。,一、古代商业,社会分工的产物,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传说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1、先秦,“工商食官”制度,西周时期推行工商食官制度,即由官府控制手工业与商业活动,从业者都是官府的奴仆,按照官府的规定与要求进行生产和交易; 出现了骨贝和铜贝。,这一制度到春秋战国时被打破,财、货、资、贿、赂、贡,为何众多与财物相关的字都以“贝

2、”为部首?,最初的货币:骨贝、铜贝,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助越王勾践灭吴,相传携西施隐退齐国。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秦相国吕不韦,由仕而商,成为成功的大商人后,又由商而仕立国定君,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晏子使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2、秦汉,秦灭六国后统一货币,铸造“半两钱”,汉代丝绸之路与国外贸易,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体现了商运活跃,商人是最活跃的人群之一。,3、隋唐,陆路商运发达;设施便捷,邸店、柜坊、飞钱,“邸店”产

3、生于南北朝,为外地客商提供存放货物、交易和居住的场所。,随着商业繁荣,贸易量增大,唐代出现了“柜坊”,代客商保管财物,并可凭票物支取款项。,之后又出现了“飞钱”,即今日的汇票。,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外贸兴盛,出现“交子”。,元代泉州又称刺桐,东方第一大港口,中外商人云集,“泉,七闽之都会也。蕃货远物、异宝奇珍之所渊薮,殊方绝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之最。”(元吴澄),北宋时益州(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明清,自贡西秦会馆,清朝陕籍盐商集资修建的同乡会馆,会馆和商帮(晋商和徽商),长途贩运。,商业会馆为商人自行组织的商业 公所,左图为清代旅居苏州的山西商人兴建

4、的“全晋会馆”。,徽商的辉煌,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 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明清商帮,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 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 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 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 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 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 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 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 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 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乔家大院,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晋商),日升昌,创建于道光

5、四年(公元1824年),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二、“市”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制度,在都市的某一部分指定为商业区域,名次区域曰市。原始之市,因井而市,故曰市井。”(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周易系辞有“日中为市”。,二、“市”的发展,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

6、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汴京改变了汉唐以来城市里封闭式的坊里结构,出现了开放式的大街小巷,过去高大的坊墙被拆除,人们可以向街开门,沿街设店。集中的市场建置也被打破,商肆可以随处开设,甚至连御街两侧也发展为繁荣的商业区。”(新编中国史话),“全城有高级酒楼72家,称为正店,另有为数众多的小饭庄,叫脚店。一些店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此外还出现了多处称作瓦子(或叫瓦舍、瓦肆)的游乐场,大的瓦子可容纳几千人,江湖艺人在这里演出各种杂剧、傀儡戏、皮影戏、小唱、说书和杂技等。所有这些,在清明上河图中都有艺术的再现。”(新编中国史话),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商业有什么变化?,长

7、安城布局整齐,经营商业的“市”严格规定在东西两“市”;而东京的“市”范围扩大,没有空间上的限制,同时商业活动的时间比唐代更加灵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商业经济更加繁荣,政府不再直接监督商业活动。,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是北宋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卷描写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郊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广阔而详尽地展示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情景。尤其是城郭、市肆、舟车以及结构精巧的拱桥,无一不刻划得精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

8、场所,是依赖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如实行坊市分开等。,三、坊市与城镇发展的特点,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思考: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上的特点吗?,答:商业活动受空间限制,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9、。,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南宋市镇续有发展。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临安(今浙江杭州)附近有15个市镇,今人考证尚不只此数。又宝庆四明志记鄞县有市镇18,慈溪县有16,定海县有l3;景定建康志记全府有淳化等14镇、汤泉等20余市。明清时期江浙一带市镇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材料反映古代商业取得怎样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市镇”由“草市”发展而来,它的出现表明春秋战国以来哪种商业布局被完全打破?,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的局面被完全打破。,四、商业都会的崛起,北方为主,成都,1、战国:城市出现商业区,2、汉代: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3、唐宋:南北

10、商业都市涌现,4、明清:出现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两组图片中,古代工商业的分布变化情况有何显著规律?,先秦到汉朝主要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唐宋时期多集中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何为“经济重心”?,经济技术领先,在财政收入中占据优势,对国民经济影响更大的区域。,北方地区(黄河中下游)自先秦起,长期都是中国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是如何发生的?,北方战乱,汉民南迁,民族融合,阶段一: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之所以有较大发展,原因很多,如南方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部分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据统计,自永嘉之际至北魏拓跋焘

11、攻宋,前后出现六次人口迁移高潮,总数不下百万之众,约占当时北方总人口的八分之一。”(新编中国史话),南方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业均有所发展,为盛唐经济文化奠定基础。,南北朝人口差别很大,公元6世纪中后期,北朝约有330万户,南朝约有60万户。(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材料说明什么?,因基础较差,南方经济仍不及北方,阶段二:唐、五代,大运河的开凿;北方战乱频发;曲辕犁的使用,“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唐代安史之乱后,北方又一次陷入长期战乱之中,南方则相对安定,而曲辕犁等适合南方水田作业的新农具又恰在这段时间开始使

12、用,这都为南方社会经济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新编中国史话),阶段三:两宋时期,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占城稻的引入,“1012年之后,一些可于冬季成熟并能使收成倍增的早熟稻品种被从占婆(越南东南海岸)引进,又由中国官府系统地扩大种植,被传到了太湖地区、福建和江西,从而很快就使种植面积倍增。”(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古代经济重心转移,时期:南北朝奠基;唐朝开始;两宋完成,方向: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奠定之后中国基本经济格局,影响深远,原因:北方战乱;大运河的修建;南方气候、物产、港口等条件,近代列强经济入侵后被强化,(2015北京文综14)唐代长安的商

13、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B,(2015安徽文综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A,(2015重庆文综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

14、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C,(2015海南单科6)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B,(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

15、格局,B,(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A,(2014全国大纲卷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A,(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A,(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