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7049825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艾滋病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艾滋病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艾滋病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艾滋病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滋艾滋病发病机制病发病机制 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研究中心 李 鑫 Tel:13910908996 E-mail:Leaxin 2015-1-28 1 定义Definition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艾滋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的传染病。病毒特 异性的侵犯CD4+T淋巴细胞,造成细胞免疫受损,最终导致机体免疫 系统崩溃。 引起机会性感染、肿瘤 2015-1-28 2 历史回顾 1.1981: 美国CDC首次报道了MSM人群中

2、发生PCP和Kaposis肉瘤,1982 年被命名为AIDS并且受到关注; 2.1983:法国和美国科学家同时分离出该病毒,分别命名为 LAV(淋巴 腺病相关性病毒 )和HTLV-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型); 3.1984: 发现HIV的受体为CD4+T淋巴细胞; 4.1986: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统一命名为HIV。 2015-1-28 3 全球流行特点 艾滋病已造成3600多万人死亡。 2012年,约有3530万人携带HIV。 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5%成年人携带HIV。全 球HIV携带者中有69%的人生活在这一地区。 其次为加勒比海、东欧和中亚地区。 AIDS流行最严重的

3、地区主要在 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约占加勒比海HlV总体感染人数的34。 东欧和中亚地区的新感染者来自乌克兰和俄罗斯 2015-1-28 4 中国流行特点 截至2013年9月30日,全国共报 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 艾滋病病人约43.4万例, 估计 78万人以上。 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其中 经性传播比例为89.9% , 中国流行特点 中国2014年新报告感染者和病人10.4万例,较前年增加14.8% 中国艾滋病疫情呈现四个特点: 一:全国疫情整体保持低流行状态,但部分地区流行程度较高; 二:经静脉吸毒和母婴传播降至较低水平,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三:各地流行模式存在差异,中老年人、青

4、年学生等重点人群疫情上 升明显; 四: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明显增多,发病人数增加 2015-1-28 6 HIV结构 Structure of HIV HIV呈20面体立体 对称球形颗粒,直 径90-140nm 表面有刺突状结构 的糖蛋白GP120、 GP41 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 GP41蛋白横跨类脂膜,GP41外端连接GP120 包膜下有一层基质蛋白P17附着类脂膜的内层(起稳定作用) gp 41 gp 120 env基因编码蛋白 类脂膜 RNA 逆转录酶 蛋白酶 gag基因编码蛋白 Pol基因 编码蛋白 P17 P24 HIV结构 Structure of HIV 发病机制 Pathog

5、enesis 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CD4+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 胞和树突细胞)等有特殊的亲嗜性,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 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 瘤的发生 病毒吸附 2015-1-28 10 病毒吸附 细胞表面CD4结合位点和HIV-1 gp120结合 病毒外膜和CD4受体构象改变,允许GP120 和另一个辅助受体结合(CCR5)。 病毒穿膜 当HIV的包膜蛋白gp120与CD4受体结合后, 在gp41透膜蛋白的协助下,HIV的膜与细胞膜 相融合,病毒进入细胞内。 当病毒进入细胞内后迅速脱去外壳,为进一步 复制作好准备 病毒复

6、制全过程 2015-1-28 14 gp120 与CD4 受体结 合, 随后穿透细胞膜, 并进行脱膜. 病毒 RNA 基因组反 转录成前病毒DNA 基因组,并整合到 宿主细胞基因组内. DNA 转 录 mRNA 、 翻译蛋白及包装、 释放. 淋巴细胞是持续感染的病毒储存细胞 已感染的个体估计有100万个CD4细胞含有稳定整合的前病毒,处于潜 伏状态,当细胞被激活时能充分复制 这些细胞在被激活前不产生病毒蛋白,可以逃避免疫攻击,且对抗病毒 药物不敏感,是最终清除病毒的障耐. 2015-1-28 15 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HIV 2448h 内到达局部淋巴结 5d左右外周血检测到病

7、毒 成分 病毒血症 急性感染 以CD4+T 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为特点,大多数感染者 未经特殊治疗,CD4+T 淋巴细胞数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 水平。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包括 无症状感染期和艾滋病期。 2015-1-28 16 2015-1-28 17 18 CDCD4 4+ + T T 细胞数的减少的原因细胞数的减少的原因 19 破坏增多 病毒感染的直接破坏和细胞毒作用 合胞体形成:单个感染细胞通过其表面的gp120与多个未感染的CD4分 子融合形成多核细胞。 CD4细胞数量的减少 直接损伤:直接损伤:HIVHIV在细胞内大量复在细胞内大量

8、复 制,导致细胞溶解或破裂制,导致细胞溶解或破裂 1. 出芽出芽 病毒出芽导致细胞被病毒出芽导致细胞被破坏破坏 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和致 死性的大量的钙内流,后者 引起细胞凋亡,或者由于水 内流而造成细胞的渗透性溶 解。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 T T 细胞细胞 杀伤杀伤CD4CD4细胞细胞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T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直接损伤直接损伤CTL 但合胞体不常见 未感染的未感染的CD4 CD4 细胞细胞 Gp120 Gp120 阴性阴性 细胞融合细胞融合 被感染的被感染的CD4 CD4 细胞细胞 Gp120 Gp120 阳性阳性 间接损伤:间接损伤: CD4 细胞被破

9、坏 合胞体形成(多核巨细胞) 23 CD4CD4细胞耗竭细胞耗竭 未被感染的CD4细胞的“无辜旁观者”毁灭:由于CD4分子吸附游离的gp120, 致使对免疫袭击易感 CD4细胞数量的少 CD4细胞数量的减少 24 游离的Gp120结合CD4 细胞,使 没有感染的T4 细胞看着象感染 细胞 补体介导溶解可以解释未感染 HIV的T4细胞的丢失 CD4细胞减少的机制破坏增加 25 2.生成减少 HIV感染干细胞或诱导胸腺耗损,导致辅助性细胞生成减少 CD4细胞数量减少 CD4细胞数量的减少 26 CD4+细胞减少的机制-产生减少 Memory CD4 thymus memory naive thym

10、us AIDS 10 : 10 年年: : (5%)(5%) 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 HIV 后24周。部分感染者出现病毒血症和免 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 13周后缓解。 临床表现: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 关节痛、神经系统症状及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体征。 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 HIV-RNA 和 P24 抗原,而 HIV 抗体则在感染 后数周才出现。 CD4+T 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同时 CD4CD8 比值亦可倒置。部 分患者可有轻度WBC和PLT减少或肝功能异常。 2015-1-28 30 急性HIV感染期血清学检查 高病

11、毒血症,血液中检出HIV-RNA P24抗原检测(+) CD4+T 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倒置 抗-HIV阴性 窗口期的概念:感染 抗HIV阳性(1W6M) HIV抗体初筛检测程序 样本 选用初筛试剂 初筛检测 阳性反应 阴性反应 原有试剂另一种原 理初筛试剂 重复检测 均呈阳性 一阴一阳 均呈阴性 送确认 阴性报告 1.初筛试验方法: (1)ELISA (2)明胶凝集试验 (3)金标法 (4)自动化仪器测定 HIV抗体的检测 确证实验 2015-1-28 34 免疫印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沉淀法 (1) 方法原理 (2) 确证试验结果判断: 美国CDC:gp160/g

12、p120或p24/gp41 任意二条带 美国FDA:gp160/gp120或p24、gp41、p31 三者组合 WHO:至少二条以上env带 美国红十字:gag、pol、env每组至少一条带 中国:至少二条以上env带或一条env带和一条 (gag)p24带。 无症状期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 年。 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营养 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CD4+T 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同时具有传染性 血清中能检出HIV-RNA,病毒载量稳定在较低水平。 2015-1-28 35 艾滋病期 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为 200cells/l, HIV

13、 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 临床表现 :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HIV 相关症状:持续 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质量减轻 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 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 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 ()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直径cm,无压痛,无粘连; ()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2015-1-28 36 诊断标准 诊断原则 HIV/AI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 射毒品史、输入未经抗 HIV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抗 HIV阳性者所 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 临

14、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诊断HIV/AIDS必必须须是抗HIV阳性(经确证试验证实),而HIV-RNA和 P24抗原的检测有助HIV/AIDS的诊断,尤其是能缩短抗体“窗口期” 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的 HIV感染。 2015-1-28 37 急性期 患者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 结合实验室 HIV 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 2015-1-28 38 无症状期 有流行病学史 无临床表现 结合抗 HIV 阳性即可诊断。 2015-1-28 39 艾滋病期 有有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史史 实实验室检查验室检查 HIV HIV 抗体抗体阳性阳性

15、CD4+T淋巴细胞数 200cells/l ,可诊断为艾滋病。 下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艾滋病;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 (2)腹 泻(大便次数多于3次/d), 个月; (3)个月之内体质量下降 10%以上; 2015-1-28 40 Wasting 艾滋病期艾滋病期 (4)反复发作的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 2015-1-28 42 艾滋病期艾滋病期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2015-1-28 43 艾滋病期艾滋病期 2015-1-28 44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艾滋病期艾滋病期 (5)反复发作的单

16、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2015-1-28 45 艾滋病期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艾滋病期艾滋病期 (6)肺孢子菌肺炎(PCP) 2015-1-28 47 2015-1-28 48 艾滋病期艾滋病期 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2015-1-28 49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 单胞菌 艾滋病期艾滋病期 (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2015-1-28 50 艾滋病期 2015-1-28 51 (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艾滋病期艾滋病期 (9)深部真菌感染; 2015-1-28 52 艾滋病期艾滋病期 (9)深部真菌感染; 2015-1-28 53 艾滋病期艾滋病期 (10)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2015-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