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中晚唐诗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49558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中晚唐诗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大学语文中晚唐诗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大学语文中晚唐诗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大学语文中晚唐诗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大学语文中晚唐诗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中晚唐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中晚唐诗(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晚唐文学,一、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一)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中晚唐文学,1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为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人。,中晚唐文学,贞元十六年(八)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初,补盩厔尉。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终刑部尚书。,中晚唐文学,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

2、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世称白香山。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中晚唐文学,(二) 白居易的诗论主张与新乐府运动,中晚唐文学,1.唐德宗贞元初到唐宪宗元和年间(785820),新乐府运动逐渐兴起。这时社会比较安定,出现了短暂的回升现象。一些关心王朝命运的士大夫看到改革现实有一点希望,便力求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良方妙药。他们需要运用文学来宣传政治改革主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批判现实为宗旨的新乐府运动便逐渐兴起。,中晚唐文学,所谓“新乐府”是一种用自命新题写时事的诗。用乐府诗写时事,又不受古题束缚,而是“因事立题”,自创新题。内容上多反映现实生活,

3、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李绅等人积极用新乐府写民生疾苦,元稹和白居易更在理论和创作上大力提倡,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把唐诗创作推向了新的高潮。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白居易。,中晚唐文学,2.白居易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理论主张。其与元九书更是全面、系统阐释其诗歌理论主张。,中晚唐文学,首先,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的政治目的。他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将诗

4、歌和政治、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中晚唐文学,其次,白居易还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策林六十九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与元九书也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便是这一理论的实践。,中晚唐文学,第三,他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白居易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中晚唐文学,(三)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性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他最重视的且价值最高的就是讽喻诗,其讽喻诗的艺术特征:,中晚唐文学,

5、1.主题专一和明确。白居易采用乐府歌行体作新乐府五十首,来揭露时弊,批判现实,以诗的首句为题,并在题下用小序注明诗的美刺目的,如卖炭翁“苦宫市也”;同时还利用诗的结尾(卒章)来突出重点,主题思想非常明确。 2.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卖炭翁,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炭工;这样的手法在缚戎人、上阳白发人中都能看到。,中晚唐文学,3.叙事和议论相结合。讽喻诗基本上都是叙事诗,但叙述到最后,往往发为议论,对所写的事作出明确的评价。 4.鲜明的对比手法。白居易的诗歌常常采用对比的手法,从而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中晚唐文学,5.语言的通俗化。白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格就是平易近人。

6、白居易的诗歌往往老妪能读,且通俗而不肤浅。,中晚唐文学,课文:长恨歌,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从白居易的诗论主张出发,它应该成为一首讽喻诗,但事实上,更多描写了一个“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悲剧。,长恨歌的艺术成就很高,前半写实,后半则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没有丰富的想象和虚构,便不可能有“归来池苑皆依旧”一段传神写照,特别是海上仙山的奇境。但虚构中仍有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使人不觉得是虚构。语言和声调的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融合无间,也都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琵琶行是白居易贬江州的次年写的,感伤意味虽较重,但比长恨歌更富于现实意义。,中晚唐文学,二、中唐其

7、他诗人,中唐诗坛,诗人繁多。 前期: 1、元结、顾况等现实主义诗人,注重反映现实,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2、刘长卿、韦应物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见称;李益则继承盛唐边塞诗传统;还有卢纶、吉中孚、钱起、司空曙等“大历十才子”。,中晚唐文学,后期: 1、韩愈、孟郊、贾岛。他们师法李白诗歌的自由豪放、杜甫诗歌的体格变化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传统。偏重追求艺术技巧,风格奇奥险怪。,中晚唐文学,韩愈的基本诗风是奇崛险怪。他的诗勇于标新立异,多用古体,好发议论,有散文化倾向;造语新奇,想象奇特,创造一种雄奇险怪的境界。其南山诗连用50多个“或”和“若”,逞奇创新。韩愈一反大历以来平庸诗风,开拓了传统的诗歌美

8、学境界,有着重要意义。但另一方面,韩愈刻意追求奇字拗句和险韵,却是把诗引入了另一种形式主义,反而削弱了诗趣,破坏了诗的韵律美。,中晚唐文学,孟郊早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方中进士,当过几任小官。一生不苟同流俗,贫寒至死,有孟东野集。他的一些诗关注社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更多的是抨击黑暗世俗,强烈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如秋怀“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纹,肠中转愁盘”。不光是写住房破陋,贫病交困,寒夜难眠,也是写诗人悲泣梦想的破灭,为一生壮志难酬,贫穷困顿寒心。,中晚唐文学,贾岛与孟郊一样以苦吟著称。诗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内容多写荒凉悲寂的生活境遇。诗风纯朴清谈,嶙峋瘦硬。故

9、东坡称之为“郊寒岛瘦”。,中晚唐文学,2、李贺 李贺字长吉,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少时即有文才,名动京华。但因父名“晋肃”,避父讳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后虽被举为奉礼郎,但郁郁不得志,27岁即早逝。存诗230余首,有李长吉歌诗,其诗多抒写被压抑的郁闷情怀,以及对世事的不满和感慨。,中晚唐文学,艺术上多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在浪漫主义的虚似世界里超时空地自由流动,构筑瑰诡凄泠的意境,寄托自己的追求、失意与忧伤;也善用象征和比喻。 格调幽冷,诗中多阴森怪诞、冷艳凄迷的意境,大量使用冷、死、血、鬼、泣、啼等字构成极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以致被称为“鬼才”、“诗鬼”。,中晚唐文学,诗歌风格奇崛幽峭,瑰丽凄

10、清。他继承了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传统,也受韩愈诗追新求奇的影响,重视主观化的想象和内心世界的挖掘,在中唐以“长吉体”独树一帜。但缺点是内容过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刻意追求怪异,有的诗过于晦涩。,中晚唐文学,3、刘禹锡、柳宗元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进士,授监察御史。因参与王叔文等人的政治改革被贬朗州司马,后又转徙连州、和州等地剌史,晚年迁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中晚唐文学,刘禹锡诗成就较高的有四类: 政治讽刺诗。大多寓意深刻,辛辣犀利。如戏赠看花诸君子、乌衣巷等。 怀古诗。多吊古伤今,沉郁苍凉,寄慨遥深。如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等。 民歌体诗。吸收了民歌生动自然,清新流利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

11、天然风韵。如竹枝词、浪淘沙等。 寓哲理于景物。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中晚唐文学,柳宗元,字子厚。贞元进士。他与刘禹锡等一起参与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并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剌史,有柳河东集。,中晚唐文学,柳宗元在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其诗歌大都写于贬官之后,多抒发自己的悲愤抑郁和离乡去国的情思。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 他的山水诗情致深沉委婉,描绘细致简洁,将自己的身世遭际与奇秀的山水风光相融合,形成冷峭清逸的风格,如江雪、渔翁等。沈德潜唐

12、诗别裁评:“柳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中晚唐文学,中晚唐文学,4、元稹 元稹字微之,官至宰相。他是白居易好友,诗风相近,故世人并称“元白”。同是新乐府的积极倡导者,文学观点与白居易较一致,推崇杜甫。主张“即事名篇”、“刺美见事”。诗歌语言较为通俗。,中晚唐文学,他的连昌宫词是和白居易长恨歌并称的长篇叙事诗;小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江。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耐人寻味,含蓄蕴藉;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也颇脍炙人口。但元稹诗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不如白居易。,中晚唐文学,三、晚唐诗人,晚唐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当推杜牧和李商隐,人称“小李杜

13、”。另外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写下了一些反映民生疫苦的佳作。,中晚唐文学,1、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主张文章应该“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擅长七绝,诗风清丽俊逸,意蕴悠扬。,中晚唐文学,一些抒情写景之作,意境清新,绕有情趣,如江南春、山行、清明等;一些咏史诗则或借历史题材有所讽刺,或寄寓史论,抒写怀抱,如过华清宫、泊秦淮、赤壁等。,中晚唐文学,2、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牛僧孺与李德裕党争激烈。,中晚唐文学,李商隐早年受知于牛党的节度使令狐楚,25岁中进士后,又被隶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史王茂元辟入幕府,并

14、招为女婿。由此构怨于牛党,坠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终身不得解脱。一生困顿失意,有志难伸,只活了46岁。,中晚唐文学,李的遭际促成了他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加上他富于才情,感情细腻,更使他灵心善感。他的政治诗、抒情诗和爱情诗最有特色。,中晚唐文学,政治诗广泛反映晚唐社会政治现实,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赋税苛重、治安混乱、社会腐败等,有强烈批判色彩。其咏怀诗,或表现用世之志,或抒写人生感慨,而其爱情诗最为人所传诵。这些诗有的以“无题”命名,有的借诗中首二字为题,多以爱情相思为题材,含蓄蕴藉,情思曲折,历来为有无寄托而争论不已。其实,这些诗确实多写爱情,但也不排除有的诗承袭了楚辞传统,“为芳草以怨王

15、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或别有寄托,或影射政治得失。,中晚唐文学,李商隐的诗富于浪漫主义精神。它远承楚辞的比兴手法和齐梁诗的精工浓艳,近则深受杜甫的谨严沉郁和李贺的象征手法等影响。在形式上,他爱用七言律诗,基本上是用暗示、烘托、比喻或象征、影射的手法来写,浓色重彩,密思重典,属对工巧、音韵和谐,其用字琢句,更达到了圆润精炼的高度。总的来说,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上构思细密,深情婉约,意境曲折,语言清丽,韵律和谐,充满着悲剧美、朦胧美、含蓄美,成为晚唐诗坛上的最后一座高峰,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中晚唐文学,李商隐:夜雨寄北,夜雨寄北 三、四两句在时空上作了一次跳跃,从今日异地思念

16、跳跃到将来相会的温馨场景,共剪窗烛,却又在谈论现在我的生活,这样不说自己现在如何的思念之苦,却以将来团圆的甜蜜温馨反衬现在的孤寂。于是未来的乐衬托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为未来剪烛夜话的话题,增添重聚的乐。四句回环往复,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清何焯评曰:“水精如意玉连环”。,李商隐:锦瑟,锦瑟 此诗乃义山诗之代表作,但颇难解说。 历代以来,众说纷纭,大致有:咏令狐楚家青衣(恋情)、咏锦瑟、自伤生平、悼亡、政治寄托、诗序、寄托不明、自寓创作等说法。,课文篇目:无题,李商隐首创“无题诗”。盖其内容有不宜明言、不敢明言、不愿明言者,皆称“无题”,而“无题”反胜“有题”,引人遐思连翩。意旨含蓄朦胧。,中晚唐文学,作品讲读,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首句言相见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