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临习张猛龙碑附图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049478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附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附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附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附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附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附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临习张猛龙碑附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临习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刻于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522),碑文正书阴刻,无撰书人姓名。此碑今存于山东曲阜孔庙中。 张猛龙碑书法俊秀刚健,其用笔方圆兼备,曲直相生,结构欹侧险劲,避就呼应,章法参差错落,迎让关照,诚为北碑中难得的神品,清康有为称之“为正体变态之宗”,不为过誉。从张猛龙碑中,我们不难发现爨龙颜之奇古,比干碑之瘦硬,李超、杨大眼之峻整,南碑之气韵。 张猛龙碑历来被认为是学习魏碑书体的最佳范本之一,康有为等人的推崇,更使世人刮目相看。今天,我们把它介绍给喜欢魏碑的朋友,并希望通过对范字的讲解,帮助学书者略窥门径。一、张猛龙碑点画特点 1右点(见图一)

2、右点在张猛龙碑中的变化最为丰富。书写右点大约有两种形式,一种与欧书相类,起笔或藏或露,然后按笔右挫,提笔回锋。另一种,则呈菱形状,起笔或藏或露,然后按笔下挫,再提笔回锋以成。碑中的右点还有长、短、方、圆的差别,不似欧书规范,其妙也正在于此。 2左点(见图二) 张猛龙碑中的左点也有大小、轻重、长短、方圆的差别,但表现最突出的却是向背的变化。向势左点,其形稍圆,点的左边缘弧线向外;背势左点,其形多方,点的左边缘弧线向里。圆点为左转笔回锋,方点为左折挫回锋。 3挑点(见图三) 挑点承前启后,与前后笔画意连,使字势灵动。挑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左下向右上挑出,一种是自右上向左下带出。书写时,一般多露锋

3、起笔,待按笔把点的轮廓写满后,再轻轻出锋,就势写下笔。 4长点和顶点(见图四) 长点在张猛龙碑中,起笔或藏或露,差别不十分明显。收笔有的如欧书长点,按笔右挫,回锋收笔,有的收笔处呈菱形状,写法是按笔下挫,提笔回锋。顶点在张猛龙碑中变化很多,有方圆、长短和角度的区别,还有的以挑点为之。 5散水(见图五) 张猛龙碑中的散水,有断有连,有方有圆,有大有小,变化十分丰富。书写时首先要注意上两点的姿态和朝向。其次,注意上两点和下点挑之间的关系,是笔连,还是意连。最后还要注意挑笔的起笔是方是圆,以及出挑尖的方向。 6火点底(见图六) 张猛龙碑中的火点底,大约有三种形式:其一,四点独立不连贯,左点向右,右点

4、向左,中间两点向上,一般右点稍大,变化亦稍多;其二,四点中有一二挑点贯连其中,使四点气脉通畅;其三,四点连点为线,以一长横替代,收笔处按笔回带,有行草意趣。 7向势点、背势点 向势点也称作曾头点,在宇头上,左右取向势,抱拢相向。张猛龙碑中的向势点多用方笔切下,左作挑点,笔画较小,右为啄撇,比较厚重。背势点在字下部,或左为短撇,右为长点,或左为回锋撇,右为长点,出磔脚,有浓重的隶书痕迹。8上下点 张猛龙碑中的上下点处理得十分巧妙。一般上点较小,取势俯下。下点有两种书写方法,一种是下点呈仰势,上下呼应,另一种则是把下笔写长,两端轻、中间重,呈菱形。9长横 张猛龙碑中的长横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实起实收

5、,起笔或藏锋或露锋,或方笔或圆笔,待把笔尖调至中锋后,逆锋推起,腰部略瘦,收笔时回锋满外。另一种则是实起虚收,藏锋起笔,且行且提,左重右轻,收笔回锋不必重按。张猛龙碑中的长横多取俯势,亦不乏直势、曲势,学书者必须注意观察。10短横 张猛龙碑中的短横变化也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起笔和收笔,以及短横整体的俯仰曲直上。起笔和收笔除方圆、轻重、藏露的变化外,主要表现为实起实收与实起虚收的差别,短横整体以仰势为主,亦不乏直势与曲势的变化。11长竖 在张猛龙碑中,长竖的“悬针”与“垂露”的区别并不十分明显,收笔一般都比较含蓄。长竖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提按曲直的变化。一般说来,长竖上重下轻,但也有的上轻下重,有的

6、两头重中间稍轻,还有的微微弯曲,学书者应仔细分辨模仿。12背势竖 张猛龙碑险劲奇崛,早有定论。其竖画瘦劲如铁,多取背势,和结构相得益彰。尤其两个竖画并举,一般左竖稍轻稍短,右竖略重略长。两个竖画左右相对,则左边竖画背势稍小,右边竖画背势略大,且皆微微向外倾斜。13短竖 短竖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如“山”、“止”、“上”等字中的短竖,起笔或藏或露,或方或圆,整体多取背势,要求上重下轻,劲如曲铁。另一种如“亻”、“丌”下短竖,上轻下重,收笔多为圆笔回锋。亦见露锋者,但不能尖削。14竖钩 张猛龙碑中的竖钩虽有长短和角度上的差异,但一般为方笔,似无圆笔。竖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竖钩,藉努而下,至挑钩处

7、,微蹲,然后笔尖不动,笔腹折而使上,顺势挑出,挑不可过长。另一种是弧弯钩,挑法亦同直竖钩,但平推向左,钩宜略长。15戈字 张猛龙碑中的戈字钩,势有曲直之分,钩有长短之别。曲势用笔多两头重,中间略轻。直势用笔多上略轻,下略重。挑钩多为方笔,书写的方法是,微蹲,把钩的下部边缘写满后,笔尖不动,笔腹折而使上,得势疾出,力贯锋芒,不可虚浮。16横钩 张猛龙碑中的横钩基本上都以方笔为之。书写的方法是,横画微微向上倾斜,至挑钩处,提笔上挫,腕部随势外翻,把钩的外边缘写方,然后笔尖不动,笔腹折而向里,得势而出。此碑中横钩,有些钩与横上挫较大,书写时横与钩之间笔势一定要连贯,不能断为两笔书写。17右向钩 张猛

8、龙碑中的右向钩有方圆、向背之分。书写的方法是钩上短竖或向或背,向势多为圆钩,背势多为方钩。圆钩要求曲劲,不可圆滑,方钩则须折挫刚劲。此种钩不论方圆,关键在于调顺笔锋,气力贯注。18包字钩 包字钩是由竖、横、钩以及竖和横之间过渡的曲线组成。书写时应观察竖画朝向,并应借助过渡的曲线把笔锋调至横向,再注意横向笔画的曲直,至挑钩处微留,然后笔尖不动,笔腹折而向上,得势而出。张猛龙碑中的包字钩一般比较短小,但气力一定贯注画尾。19心字钩 张猛龙碑中的心字钩整体小巧紧凑,和左点相呼应的钩挑一般都胃劲长。书写时,尖下笔,且行且按,注意弯曲的弧度和长短,至写钩时,笔微蹲,把下边缘写满,然后,笔尖不动,笔腹折而

9、使上,得势后迅速挑出。 20挑 张猛龙碑中的挑笔,起笔有藏露之分,藏则圆劲含蓄,露则锋棱外突。通体有曲直之别,一般短挑多为直势。书写挑笔,关键是逆锋涩进,笔背着纸而仰收。挑尖须全力贯注,不可虚浮。 21长撇 张猛龙碑中的长撇变化较大,起笔有藏有露,有轻有重。通体有直有曲,腰部有提有按。出撇尖,有的锐利劲健,有的比较含蓄。一般藏锋起笔后,把笔尖调至笔画中路,笔管的指向与笔画运动方向相反,逆锋涩进,出锋亦须全力贯注。22悬戈撇、偃月撇、挑脚撇 张猛龙碑中撇的变十分丰富,悬戈、偃月、挑脚是变化的一些特例。悬戈撇,起笔或藏或露,上直下曲,锐禾劲健。偃月撇,起笔稍轻,在撇出锋前微微按笔,如一弯新月。挑脚

10、撇,不是顺势出尖,而是留住笔锋,折笔微微上挑。写者应认真观察字帖,把握住撇的变化。23短撇 张猛龙碑中的短撇变化也十分丰富,起笔有藏锋也有露锋。收笔有的尖削,有的含蓄。书写的关键在于,首先把起笔写满,然后笔尖不动,笔腹左转,把笔锋调到笔画中路,得势疾出。24斜捺 张猛龙碑中的斜捺,有的方劲锐利,也有的圆润秀婉,整体有的起伏大,曲势明显,也有的劲挺直出。磔脚有的十分丰腴沉实,也有的十分轻巧瘦劲。一般写法是起笔后先起一向上的小弧,然后随势下沉成向上的大弧,所谓“波三过”,但一定注意自然流畅。25平捺 张猛龙碑中的平捺变化十分丰富,整体弯曲程度有大有小,磔脚有方有圆。书写时,一般应注意藏锋起笔,待把

11、笔锋调顺后,先成一弧向上,然后顺势成弧向下,按笔后揭而暗收,轻轻提笔以成磔脚。平捺的磔脚一般比斜捺的磔脚略长。26折 张猛龙碑中的折笔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方笔,用提按折挫的方法写出;一种是圆笔,书写时,一边行笔,边调顺笔锋,潜笔暗度,保证中锋运行;第三种有明显的隶书痕迹,横画终了写满后,提笔硬折。二、张猛龙碑的字形结构特点1内紧外疏 张猛龙碑的字形结构属于内紧外疏一类,中宫紧凑,四面笔画伸展幅度较大。中宫紧凑可使字的整体重心凝聚,神完气足;四面伸展能使字形超逸洒脱,富有动感。书写时应注意几点:(1)中宫部位笔画交错,应意在笔先,相交相错,既要紧结,又要活动,结而不死。(2)张猛龙碑中的横画之

12、间,排布比较紧凑,尤其中宫位置更为明显。(3)张猛龙碑中凡有长横、戈字钩、长撇、长捺者,都尽力开展,形成内紧与外疏的鲜明对比。 “尽”字横画较多,横画之间应注意距离紧凑,保证中宫的凝聚。为了使字灵动,上长横沉实厚重,微微向上倾斜。起笔切下,收笔上撩,有隶意,但须含蓄,不能出锋。为了使字复归平正,下横平出。起笔藏锋,收笔亦须按笔回锋。上下两横不论走势还是起笔、收笔,均不雷同。其余几个短横用笔稍轻,应注意长短错落,不可整齐划一。此字上下两部分,下“皿”微微右错。 “首”字上两点左点上挑,右啄撇劲力带下,气脉通贯。横画长出,左长右短,左实右虚,微微向上倾斜,极富动势。长横和下“目”之间距离紧结,中宫

13、饱满。下“目”用笔轻秀,左竖微曲,右竖直出。折肩处方圆兼蓄,中间两小横轻巧自如。“目”的左右两个竖画,左竖稍短,右竖长出,压住右下角,稳住字势。 “帝”字中所有的横画都微微向上倾斜,成奇崛之势。“一”和下面的“一”之间的两点轻瘦劲长,构成空灵之势。“巾”的横画和“冖”横画之间距离紧凑,构成中宫的凝聚。“巾”的竖画长出,下部的空阔和“亠”下的部位相呼应。 “寻”上的“刁”刚劲方正,横画之间的距离也比较大。“彐”下的“工”、“口”紧结,紧凑于“彐”的下横。“寸”的横画挺拔长出,向上倾斜,把上面的部分稳稳托起。“寸”的竖钩厚重长出,竖画支撑的位置和上面“彐”的折肩基本在一个纵轴上。2结体欹斜 结体从

14、大体上讲有两种趋势,一种是端庄凝重,一种是欹斜险绝。颜鲁公的楷书多属前者,而张猛龙碑的结字属于后者。书写张猛龙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横画取势向上倾斜,多左长右短,左实右虚,使字有一种自左下向右上运动的趋势。(2)为了使字经险绝的变化后复归平正,应突出右下角的作用,一般凡长捺、戈字钩、右边的竖画等多长出或用重笔书出。(3)张猛龙碑中的结构变化丰富,有的经险绝的变化后复归平正,有的则字势倾斜,不欲平正,学书者不可不知。 “使”字左部的“十”作“彳”处理,是魏碑书异写。两撇起笔方劲平齐,竖画偏右轻出。“吏”上横画左探,向上倾斜,扁“口”右错,亦向上倾斜。中撇高高拔起,通体上直下曲。起笔方整,腰

15、部略瘦,撇收笔略重,出锋含蓄。捺画起笔左探,紧贴“彳”的竖画,通体厚重,压住字的右下角,使一字安稳,复归平正。 “节”字“艹”左右两个短竖上重下轻,起笔方劲,左右角度呼应对称。两个小短横左低右高,取势向上倾斜。“即”的四个短横向上倾斜,左右两个竖画亦向内倾斜。“ 卩”向下错落,因斜就斜,竖画和字左下部的竖画平行而出。此字字势倾斜,极富动感。 “晋”上短横,左重右轻,略取俯势,微微向上倾斜。中间的两个小“口”左稍小,右略大,两小“口”亦微微倾斜。中横左长右短,左实右虚,略取俯势,且微微向上倾斜。下“日”厚重沉凝,向右错动,压住字的右下角,使“晋”字复归平正。 “当”字上部开阔伸展,中竖厚重,两点呼应,中间的横画瘦劲挺拔,向上倾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