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048020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选择题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堤坝题跋提纲挈领B.沦落抡拳论资排辈C.晦涩侮慢诲人不倦D.哄动拱卫烘云托月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攀缘陌路万马齐喑B.嘉许徒劳扑朔弥离C.收敛较勘大智若愚D.附庸拘泥绵里藏真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这个群岛位于地中海西部一个_的自然环境之中,虽然岛屿之间自然风景相似,但都_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自十九世纪以来,众多的作家、画家和音乐家来这里_灵感,他们的艺术创作也给群岛带来了国际声誉

2、。A.巧夺天工流行捕捉B.巧夺天工保留发现C.得天独厚流行发现D.得天独厚保留捕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设备十分复杂,了解其结构原理有助于在维修保养中有的放矢,避免盲目。B.这家刚开业的公司的业绩连续十个月保持增长,真可谓江河日下、一日千里。C.一些食品加工小作坊不顾有关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仍然我行我素,违规生产。D,主管部门应该一视同仁,让民营剧团享受到国有剧团的政策补贴和优惠待遇。种可能性就是地球和月亮都来自于同一种尘埃和气体的旋流,最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星体。如果是这样的话,二者就应该全部都是由岩石和金属等物质组成,并且月亮就应该像地球一样有一个金属核,可事实上它没有。

3、另一种可能性就是他们原来就是由两种不同的旋流分别形成的两颗独立的行星。其中一种旋流可能大一些并含有丰富的铁物质,因此形成了现在带有一个金属芯的地球;另外一种旋流形成了小一点的并全部由岩石构成的月亮。月亮所在的运行轨道使它每时每刻的运行都相当接近地球,并且在它每次接近地球的那一刻,会被地球的引力作用捕捉住。但是,科学家们至今仍未找出地球能“抓住”像月亮这么大的一个天体的真正原因。以上三种假说都没能就月亮的存在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后来,一位脾气暴躁的天文学家不耐烦地说:“既然所有的解释都失败了,那么结论只能是月亮根本就不存在!”可事实上月亮的确是存在的。1974年,美国天文学家威廉姆K哈特曼提

4、出第四种可能性。他认为,在行星形成过程最初的几十亿年里,会经常发生一些碰撞。碰撞的结果是较大的个体依靠消耗较小个体的能量而使自身不断地发展,同时也给宇宙留下一大片纯净的空间。有一个类似地球而质量只有地球的10%的小天体撞到地球上,这两个天体都各自含有一个铁金属核,并有可能已经凝聚。但是,其外层的岩石部分却有可能爆发到空间中,并形成了月亮。一开始,这一猜想被忽略了。后来,计算机对这一猜想中的“碰撞”进行了模拟,认为这是可能的。(节选自阿西莫夫宇宙指南)7下面对第一段有关“双行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双行星”的说法,表明月球与地球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B.“双行星”的说法,表明月球与地球在历史

5、上是共生关系。C.从卫星与行星质量比上看,月球的质量相对较大,所以称地月为“双行星”。D.月球的尺寸和质量与地球相差无几,成分相同,所以称地月为“双行星”。8根据第二段文意,下列观点不属于达尔文假说根据的一项是A.在潮汐作用下,月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远离地球,它们本来是一个整体。B.如果月地一体,它们会快速自转,可能抛出的外层物质与月球的成分一致。C.刚好可以容纳月亮宽度的太平洋,也许是月亮脱离地球后留下的痕迹。D.时间是可以倒溯的,现在彼此远离的天体,原来极有可能是在一起的。对第四段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话以委婉的叙述,说明了科学家的困惑与无奈。B.这些话以婉转的语气,讽刺了

6、那位天文学家的浮躁。C.这些话以幽默的风格,表明了解释月亮成因的艰难。D.这些话以诙谐的笔调,过渡到下文中进一步的阐发。10根据文意,下面对“科学假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假说”要符合客观的事实。B.“科学假说”要经过理论的论证。C.“科学假说”要经受实验的检验。D.“科学假说”要成为新研究起点。非选择题三、(2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罗布人有许多东西遗忘在路上了,但是,有一条关于胡杨的俚语,我还记着,这就是:胡杨有三条命生长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朽一千年!”一位叫热合曼的老人对我说。“胡杨在我们的叫法中,还有一个名字,叫三叶树。它的底部长的是窄长的柳

7、叶,中间长的则是圆圆的大杨叶,顶部它的顶部是椭圆形的小杨叶。三种树叶奇怪地长在一棵树上,所以我们叫它三叶树!”另一位叫亚生的老人对我说。两位老人向我说话的时间是1988年的秋天。说这话时,那位叫热合曼的老人105岁,那个叫亚生的老人102岁。说话的地点是在阿拉干一片死亡的胡杨林里。通常,他们被认为是最后的两个罗布泊人,或者换言之,是两千年曾经建立过辉煌的楼兰绿洲文明的楼兰人尚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两个后裔。在罗布泊一年一年的盈亏中,在罗布泊像钟摆一样一次一次的位移中,逐水而居的罗布泊人总是在不停地搬迁。他们将自己新建的每个村庄都叫“阿不旦”,在这里建立起新生活的愿望,并希望这一次搬迁是最后的搬迁

8、。当然,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随着罗布泊的继续收束和碱化,他们又得循着塔里木河水系,向上游走,继续寻找他们新的“阿不旦”。也许在几千年的岁月中,罗布人就是这样过来的,辉煌的楼兰绿洲文明,就是这样延挨着日月,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烁在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一个民族要靠这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来承担整个民族的记忆,那是一件太沉重的事情。所以在阿拉干,在那狰狞万状的死亡胡杨林里,热合曼说,他把许多的记忆都遗忘在路上了。胡杨是中亚细亚的树木。胡杨是苦难的树木,和伴生它的楼兰民族一样苦难。在这里,水到哪里,胡杨便生长到哪里,因此塔里木河两岸,是两条绿色的胡杨林带,而阿拉干这地方,当年更是有

9、着遮天蔽日的胡杨林。但是往事如烟,随着塔里木河的断流,随着风沙一年一年的侵蚀,胡杨林正在大片大片地死亡。我曾经在塔中地面、见过大片死亡的胡杨林。它们还没有完全死亡,只是处于濒死状态。粗壮的树木、奇形怪状地仆倒一地。记得有一棵树已经死了,但在树身一人高的地方,却令人感动地生出几片绿叶那是柳叶,正像亚生告诉我的那样。但是带给我巨大刺激的,或者说带给我最大感动的,还是这阿拉干的胡杨。中亚细亚的太阳,在正午的时候很亮很白,亮得炫目,白得刺眼,但正午一过,太阳稍稍西斜一点,林中便昏暗了起来。有些树木倒了,横躺在那里,你得迈过去。有些树木虽然死了许多年,但是还端端地立在那里,在完成着它们早已确定的宿命。这

10、些树木模样都十分庞大、粗糙、丑陋、可怕。那些像狮、像虎、像蟒蛇的丑陋外状,是时间的刀工,是岁月的产物。它们仿佛是我们在侏罗纪公园中看见的那些史前怪兽、或者像高烧病人在梦境中出现的令人恐怖的想象。 热合曼和亚生还告诉我,活着的胡杨,在整个夏天叶子会是一种纯粹的墨绿,但是等到每年的10月25日这一天,中午12点的时候,如果有太阳,好像接收到一项指令似的,所有的胡杨树叶会在那一刻变得金碧辉煌。(节选自高建群阿拉干的胡杨)11在第一段中,两位老人是怎样各自描述胡杨的?作者为什么详细记录了说话的时间、地点和老人的年龄?(6分)12第二段中所说的“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烁在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指的是什么?这

11、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结果。(6分)13第一段开头和第二段结尾都提到了“遗忘”,这两种“遗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内涵。(6分)14第三段写胡杨林的盛衰,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说阿拉干的胡杨给了他“最大感动”?最后一段转述两位老人的话,有什么深意?(7分)四、(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趁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

12、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注】盗泉:传说孔子经过一处名叫“盗泉”的泉水,恶其名,渴而不饮。杼:织布用的梭子。稽:耽搁。日知其所亡:每天学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亡,同“无”。这是孔子的话。懿德:美德。15对于羊子拾金和辍学两件事,其妻分别是怎样劝说他的?各自阐明了怎样的道理?(8分)16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本文所讲的两个故事之间的关联?试作具体分析。(4分)17羊子妻用“嗟来之食”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成语的意思发展到今天有了怎样的变化?(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

13、题。归至武阳渡作宋刘克庄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遮时留取城西塔,蓬底归人要认家。【注】武阳渡:武阳水上的一个渡口,在现在江西省南昌县武阳镇境内。盲风:疾风,大风。楝:也叫苦楝,一种落叶乔木。蓬:船篷。18诗的前两句传达出有关诗人行程的哪些信息?全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19诗的第三句是怎样由写景过渡到抒情的?结合全诗来看,“城西塔”在诗人心目中有怎样的地位?(5分)五、作文(60分)20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或经历,以“学而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201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14、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一、(24分,每小题4分)1.B2.A3.D4.B5.C6.D二、(16分,每小题4分)7.C8.D9.B10.D三、(25分)11(6分)热合曼老人引用民间谚语(俚语),描述胡杨顽强的生命力(2分);亚生老人引用民间称谓,描述胡杨一树之上三种奇特的叶子(2分);作者详细记录了说话的时间、地点和老人的年龄,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也为全文奠定了一个苍凉悲壮的基调(2分)。(意思对即可)12(6分)“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烁在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即指热合曼和亚生两位老人(1分);这里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两位老人比喻为“水滴”,表明罗布人的生存与水息息相关,也

15、暗示了曾经辉煌的楼兰绿洲文明走向了衰亡的尽头(4分)。13(6分)这两种“遗忘”相同之处:都是因为楼兰文明的衰落而产生的“遗忘”(1分);不同之处:前者是集体的“遗忘”,后者是个体的“遗忘”(1分);前者的“遗忘”与楼兰文明的衰落同步,表现为缓慢的客观衰减(2分);后者的“遗忘”在楼兰文明衰落之后,表现出不堪重负、不忍回顾的悲壮(2分)。(意思对即可)14.(7分)第三段写胡杨的盛衰,象征了楼兰文明的盛衰(2分);作者说阿拉干的胡杨给了他“最大感动”,是因为这里曾经“遮天蔽日的胡杨林”大片死亡的场景刺激了他,也让他感受到文明衰败的惨烈(2分);最后一段转述两位老人的话,是对曾经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胡杨林的追忆(1分),也是对曾经极为繁华的楼兰绿洲文明的缅怀(2分)。(意思对即可)四、(25分)15.(8分)对于羊子拾金,其妻引用古训劝丈夫不要求利污行(2分),阐明了做人要洁身自好的道理(2分);对于羊子辍学,其妻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