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和答案——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047935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和答案——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和答案——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和答案——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和答案——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和答案——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和答案——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和答案——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课程代码:0053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开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先河的作家是

2、AA.鲁迅B.茅盾C.台静农D.叶绍钧2.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提出“人的文学”的主张,下列最符合原意的表述是 DA.以人的生活为材料的文字B.视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文字C.合乎礼教道德的生活的文字D.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3.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刊物是 BA.新潮B.语丝C.每周评论D.新月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于 CA.“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卅”运动时期C.大革命失败之后D.“左联”成立之后5.被鲁迅评为表现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的小说是 BA.八月的乡村B.生死场C.牛车上D.旷野的呼喊6.

3、茅盾采用日记体形式的小说是 CA.蚀B.虹C.腐蚀D.霜叶红似二月花7.对巴金早期思想和创作具有明显影响的是 BA.国家主义B.无政府主义C.无产阶级思想D.泛神论8.以下符合张天翼小说创作特色的判断是 AA.富有喜剧色彩和讽刺性B.具有浓厚的怀乡情绪C.富有理想主义精神D.具有感伤主义情调9.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的作家是 AA.穆时英B.施蛰存C.刘呐鸥D.叶灵凤10.三十年代开展“农民戏剧实验”的剧作家是 BA.洪深B.熊佛西C.夏衍D.田汉11.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 DA.李家庄的变迁B.李有才板话C.邪不压正D.小二黑结婚12.下列均属于解放区的作家是 CA.巴金 丁玲 梁实秋 李

4、季B.郭沫若 李广田 张爱玲 赵树理C.李季 阮章竞 孙犁 赵树理D.艾青 梁实秋 孙犁 无名氏13.用讽刺、夸张等手法表现旧中国知识分子灰色人生的长篇小说是 DA.人兽鬼B.南行记C.北极风情画D.围城14.四十年代创作了描写四川农村生活的三部长篇小说的作家是 AA.沙 汀B.艾 芜C.李劫人D.路 翎15.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代表性长篇小说是 AA.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B.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C.创业史、山乡巨变、百炼成钢D.三千里江山、三里湾、山乡巨变16.通过“我”、“通讯员”、“新媳妇”三者之间的生活片断的描写,揭示了军民的血肉关系是赢得革命战争胜利保证的主题的小说是 DA.李辈

5、的李双双小传B.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C.冯德英的苦菜花D.茹志鹃的百合花17.对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的准确概括是 DA.用大段哲理性语言深化主题、造成气势B.冷隽诡奇的白描语言C.客观冷静、严酷悲悯的叙述语调D.简洁明快、生动传神的诗化小说语言18.诗句“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出自 CA.纪念碑B.这也是一切C.回答D.一代人19.新时期报告文学中把知识分子作为主人公、叙写数学家陈景润事迹的作品是 BA.祖国高于一切B.哥德巴赫猜想C.地质之光D.大雁情20.沙叶新采用“冰糖葫芦式”戏剧结构的作品是 AA.陈毅市长B.假如我是真的C.寻找

6、男子汉D.马克思秘史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参加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的各方有 ABDA.创造社成员B.太阳社成员C.新月社成员D.鲁迅、茅盾E.胡秋原、苏汶22.三十年代以农村“丰收成灾”为题材的小说有 ABCA.春蚕B.多收了三五斗C.丰收D.咆哮了的土地E.一千八百担23.丁玲创作于解放区的小说有 CDA.我在霞村的时候B.莎菲女士的日记C.在医院中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E.水24.在茶馆中,老舍以“一个茶馆三幕戏”埋葬了三个时代。

7、这三个时代分别是 BCEA.鸦片战争时期B.戊戌变法失败后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E.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25.“新写实小说”的特色有 ACA.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呈现出一种毛茸茸的原生状态B.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C.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D.创作主体往往缺少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E.节奏急促,人物夸张变形,情节散乱无章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2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8、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2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包括5月2日所作引言和5月23日所作结论两部分,1943年10月19日在延安解放日报正式发表,1953年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28.“寻根小说”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四、简

9、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9.巴金小说憩园在表现反封建主题方面有何特点?30.简析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31.简述董桥散文的主要特征。董桥的散文,常常从某篇文章,或某个事件、某种观点引伸出去,自由发挥,恣意驰聘,最后轻轻一收,遂成为一篇有思想、有情怀、有文采的好散文。董桥散文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即在他的一些散文中,常常运用大段让人读之不免觉得有些“野”、有点“黄”的比喻。然而,作者正是借助于这些大段大段一气呵成的妙喻,把所叙形象描绘得呼之欲出,把道理阐发得透彻分明。32.简述马原的先锋小说的艺术特点。1打破叙述者与读者的界限,混淆之间的区别如马原2第一次注重技巧,要求实

10、验性文本,与传统的故事生动大大不同3角度和视野很开阔,向西方的承继性很大,摆脱了传统故事性的道路和传统视角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3分,共26分)33.论述呐喊、彷徨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补天),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以下介绍呐喊的内容。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

11、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他在彷徨书扉

12、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34.论述曹禺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贡献。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和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艺术,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公认的杰出之作。曹禺的作品,不但提高了戏剧文学的水平,对导、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曹禺的作品,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并使职业剧团得以存在,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他的作品,特别是雷雨和日出,是50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一直是各剧团的保留剧目和院校的实验演出剧目。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