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教案--刘孟虎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047915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教案--刘孟虎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教案--刘孟虎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教案--刘孟虎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教案--刘孟虎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教案--刘孟虎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教案--刘孟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教案--刘孟虎(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西安安市广播电视大学视频课教案主讲:刘孟虎2014年12月13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概述一、 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掌握作品的要义与艺术特色,达到对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深一层认识并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按中国文学发展顺序,精选诗、词、散文中若干名篇,节录古典小说与戏曲名著中若干篇章,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给予评析。 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作品只是节选,有条件的学生应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

2、内容。 三、教学资源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以葛晓音与周先慎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为基本教材。主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二)媒体资源通过西安电大教学平台浏览各种媒体资源。四、教学建议 (一)主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是以中国文学发展的时间为经,以作家、作品这两个概念为纬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文学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一点,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作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结构,培养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1)(2)(3)、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

3、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五、阅读建议1、以主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中的精选作品为主,引导学生对文学名著进行“鉴赏性阅读”,即强调学习者心灵的投入,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不仅注意作者“写什么”,更着重体味作者“怎么写”,反复揣摩作品的言语,行文结构与文体风格 2、在鉴赏性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部分基础与条件较好的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即进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进行质疑与客观评价。要引导学生把作品放回到“文学史”中,进行比较性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等等)。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

4、3、本课程与其它文学课程相比,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学中要突出两个环节。首先是“读”:要集中主要精力读教材中的选文,读全书,读作家的其他作品,读得越多越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再去读必要的参考资料,开拓阅读视野。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的细读,揣摩作者的语言与写法。最好背诵诗词与文章的精彩片断。 其次,在多读的基础上还要“多写”,一是要勤写“读书笔记”,要养成“每读书必动笔”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写法是自由的:读后感想,片断的分析,提出不同看法,抄录选文中的佳句好词都可以。有条件与兴趣,还可以进行模仿性以至创造性的写作。教师的任务是在学生的读与写中作适当地点拨;不要越俎代疱地作过多的、过于琐碎的分析。

5、六、教学要求与阅读提示 1、我们对所选作品作了“精读”与“略读”的区分。“略读”要求对作品有一个总体的感悟与把握;“精读”则要求在总体感悟与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品的语言和写法。(精读作品加予以标注,其余都为略读作品,大纲重点介绍精读作品。)2、针对全体学员。我们提出不同要求。对基础与条件较好、有进一步学习兴趣的学员,引导他们把作品放回到文学史中,进行比较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代的作品的比较,等等),或作更深入的研读,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 第一编 先秦部分一古代神话故事神话是上古人类在幻想中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战胜自

6、然界,战胜危害生命的一切致人的愿望。反映了原始人类企图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表现了古代人民顽强的斗争精神。 1、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神话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2、鲧禹治水写上古人类与洪水的斗争。神话塑造了两个正面的半神半人的形象,鲧是失败了的英雄,他不怕天帝的威势,宁可触怒天帝,也不放弃拯救人民的理想。禹是成功了的英雄,在他身上表现出了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3、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原始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人类为了生存

7、而与自然灾害进行的斗争构成了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内容。在斗争中不断涌现出战胜自然灾害和凶禽猛兽的英雄,他们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都鲜明地集中于女娲身上,因此,故事反映了上古人类战胜自然的理想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女娲是为民除害的英雄。她辛勤劳作,有神秘的法力,过人的智慧和随机应变的斗争手段。这一形象的突出特点和本质意义,在于当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表现出崇高而伟大的精神。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幻想。故事用奇妙新颖的幻想来反映现实生活,既有气势又优美动人。二诗经(一)基本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广泛,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社

8、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其艺术特点:赋、比、兴的手法。(二)主要作品 1、周南芣苢这首诗的语言、节奏都非常简单,好在哪里?芣苢(车前子)既不能当饭吃,又不宜当柴烧,更不能盖房屋,采集芣苢是一种什么劳动呢?另一种理解:毛诗对芣苢 的理解是:“妇人乐有子也。”因芣苢(车前子)结籽多,古人便认为它有“宜子”的功能,反映了古人祈求多子的观念。在古代社会里,人口繁衍是部族、家庭的大事之一。妇女在部族、家庭中的地位往往是由他是否生孩子和生孩子多少来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来体会这首诗,则采集芣苢只是妇女祈求多子的象征性仪式,不同的妇女心情是不同的:少妇满怀着对多子的憧憬和不能生育的惊

9、惧。已生子的妇女祈求多生。已经多子的妇女满怀喜悦,感谢神灵赐福。早该生子而未生的妇女满怀悲伤,同时又不甘绝望2、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诗,是一个女子追忆和男方从恋爱、定约、结婚到受虐、被弃的过程,倾诉她悔恨交加的心情;反映了妇女被玩弄虐待,婚姻没有保障的悲惨命运和她们的不平。女主人公(弃妇)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在结婚前,对爱情一往情深。婚后她诚挚无私,勤劳持家。被弃后他对氓的虚伪暴虐进行了揭露、谴责,她是一个善良、勤劳、理智而刚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美德和不幸命运。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既充满悔恨之情,又暗示了婚姻的转折。大量地运用感叹词,造成具有

10、排比形式的感叹句,以加强感情效果。艺术上的另一特色的赋、比、兴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3、豳风七月是一首农事诗,采用按月歌唱的形式,但由于月份之间有跳跃,初读起来觉得不通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作为歌唱之词,当初人注重的是传唱效果,不大注意意义的严谨;二是由于文字流传中的错简。第一编 先秦部分本诗用平铺直叙的手法,按月歌唱的形式,层次脉络还是清楚的。全诗好像是以一个老农哀哀倾诉的口吻,叙述农民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过程和他们的衣、食、住等方面的生活状况。贯穿全诗有一条思想线索,这就是贵族与农民的生活悬殊,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差别和社会本质。这种社会的不平是从诗歌的客观叙述中表现出

11、来的,而叙述主人公主观上对贵族老爷还是驯顺的,还没有明显的反抗意识。三、先秦散文(一) 基本常识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有萌芽而至成熟。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事记言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熟。 先秦散文兴盛的原因有:1、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促进了散文的兴盛。2、“士”阶层的形成,促成了散文的发展。3、诗歌篇章短小,于是散文起而代之。4、竹简和书的发明,书写工具的进步。 (二) 主要作品1、齐晋鞌之战(节录左传成公二年)(1)、生动逼真的战争场面描写。记述了战国时代秦晋间争夺霸权的一次大战的前后经过,通过蹇叔

12、哭师和秦师骄纵轻狂的描写,指出了秦军失败的必然性。人物形象鲜明,(2)、在紧张的战斗过程叙述中写出了双方将帅的不同表现和性格。清晰交待了战争发生的原委,并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原因。(3)、语言精练传神。从人物言行中写出了生动的个性,外交辞令巧妙精美,隽永含蕴。2、冯諼客孟尝君:通过士人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使孟尝君相位稳固的事迹,颂扬了士的智谋及其在战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颂扬了冯谖争取民心的政治卓见。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因事显人,事由人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作者通过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等情节,不断制造悬念,展现了冯谖的奇士风采。用笔曲折,欲扬先仰,欲露先隐。冯谖一出场故作平庸,表面

13、是“抑”,其实是要给人以不同寻常之感。3、庄子逍遥游描述了庄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逍遥游。(1)有待和无待。 庄子所追求的 “无所待而游于无穷”。(2)无功、无名、无己。这是一种忘怀一切的境界,是一种无所追求的人生态度。(3)大智和小智。由于生活范围的不同引起的精神境界、思维视野的区别。浪漫气息浓厚,突出体现了庄子富于想像力,诗意与哲理交融的特点。巧妙灵活地运用了比喻和寓言,形象生动,寓意丰富而深刻。行文跌宕纵恣,大开大阖,挥洒自如,具有章法结构的变化之美。四、楚辞“楚辞” 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两湖)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

14、方特色。汉代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为楚辞。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离骚是屈原的第一代表作,也是楚辞的第一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伟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抒写了屈原的美好理想,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表现出屈原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离骚的艺术成就:(1)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2)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3)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具有很大的创造性。以大量的方言口语入诗,特别是“兮”字的运用,增强了咏叹的抒情气氛和诗句的音乐感。第二编、两汉部分一、两汉辞赋 (一)基本常

15、识汉赋乃两汉一代之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司马相如的大赋是汉赋的顶峰。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为汉大赋力作。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二)主要作品1、鵩鸟赋是贾谊谪居长沙因受了鵩鸟入室之事的触发而作。假托占鵩鸟的问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情绪,并以老庄死生等祸福及知命不忧的思想来自我排遣,体会贾谊“以文为赋”赋中说理的特色,同时也体会其“文洁而体清”的艺术风格,还要注意比喻、对比手法的运用。 2、枚乘七发:楚太子有病,吴客往问。以吴客与楚太子互相问答的形式。意在揭示,养尊处优,吃喝玩乐,不仅消磨了一个人的意志,使人一事无成;而且连个健康的身体也保不住。作为一个统治者,不能整天沉醉于声色狗马这种,要研究春秋以来各派的学说,从中找出对巩固统治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