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社科院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047884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社科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社科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社科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社科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社科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社科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社科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科院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5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新引擎: 多中心群网化城市体系发布会”。与会专家学者回顾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表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充分肯定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中国城市发展所起的引导、激励和决策参考作用,对报告未来改进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围绕第十四次报告所提出的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讨论。通过课题组的长期研究及实验,按照指标最小化原则,报告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当前短期竞争力)指数和可持续竞争力(未来

2、长期竞争力)指数,对2015年中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2015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台北、天津、北京、苏州、澳门和无锡。与2015年相比,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名单没有显著变化,只有广州超越台北跻身第4位,北京超越苏州跻身第7位。从十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中西部地区无一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从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来看,重庆、成都、武汉分列第5位、第8位和第9位,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天津的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最高,而澳门的综合效率竞争力指数优势明显

3、。2015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十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澳门、广州、杭州、苏州、南京和青岛。与2015年相比,青岛取代厦门进入可持续竞争力十强城市之列,深圳延续了近年来的良好势头,超越澳门跻身可持续竞争力十强城市第4位。虽然香港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被深圳赶超,但是相对于内地城市而言,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在可持续竞争力的六大分项里,香港的和谐城市、生态城市和全域城市三大指标均位居榜首。2015年宜居城市竞争力十强:珠海、厦门、舟山、香港、海口、深圳、三亚、温州、苏州和无锡。其中,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分别占据4席和3席,环渤海地区无一城市入选,海南省的海口和三亚双双位列中国宜居城市十强

4、。从近三年来全国宜居城市十强分布来看,珠海一直占据榜首位置,厦门和舟山首次进入宜居城市三甲,温州成为宜居城市十强中进步最快的城市。宜居城市竞争力五个指标维度中,由房价收入比、居民消费购物场所数以及人均住房面积综合反映的城市居住环境的得分最低。2015年宜商城市竞争力十强: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基本上为全国性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中,香港、北京、上海仍牢牢占据中国宜商城市竞争力三甲位置,重庆从2015年的第9位跃升至今年的第7位,而杭州则取代南京跻身于宜商竞争力十强城市。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无论是宜商城市竞争力的得分均值还是中位数都持续走低,降幅分别进一步扩大

5、至22.34%和24.08%。2015年知识城市竞争力十强: 北京、深圳、上海、南京、广州、天津、杭州、苏州、武汉、大连。其中北京已经连续三年蝉联第一,深圳超越上海成为最大看点,南京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科技实力稳居前五位。知识城市间“马太效应”凸显,排名前十的城市科研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37.88%,前20强城市占比高达49.94%。专利指数的61.25%集中在前10强城市,高科技进出口总额的80%都集中在前10强城市。2015年和谐城市竞争力十强:深圳、北京、武汉、上海、厦门、宁波、苏州、青岛、大连、威海。中国和谐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从2013年的2.52上升到2016年的3.90,全国城市整体

6、水平有所提高。除了沿海少数发达城市外,基本上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并且城市之间分化严重,城市级别越高的城市和谐度越好。东、中、西三大地带差距显著,东北地区下滑严重。2015年生态城市竞争力十强:香港、鄂尔多斯、黄山、十堰、澳门、南宁、大连、北海、丽水和宜昌。中国城市的生态竞争力整体下滑明显,排名后10位城市的得分均值降幅高达2/3左右。低于0.5水平的城市数量则达到197个,“两头少、中间多”的分布格局进一步强化。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城市整体生态竞争力水平最好,环渤海地区和西北地区整体表现较差。2015年文化城市竞争力十强:香港、北京、澳门、苏州、重庆、广州、杭州、武汉、成都。文化城市建设两极分化

7、较严重,少数城市聚集着大量的文化资源。从各省占百强城市数量看,浙江、江苏、广东、山西、河北、山东数量最多,其中浙江省11个样本城市全部入选文化城市百强。区域的排名依次为港澳、东南、环渤海、东北、西北、中部、西南地区。2015年全域城市竞争力十强:香港、澳门、深圳、北京、东莞、上海、苏州、广州、杭州、南京。近年来,中国城市全域城市建设一直在稳步推进。在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建设方面,总体得分呈现出东、中、西和南北梯度分布态势,区域间分化严重。全域城市建设在城市间呈现极度的不平衡性,与经济发展呈现高度的关联性。短期内区域城市竞争力得分的金字塔形、层次性、梯度性分布特征难以改变,但区域内城市间差距趋向收

8、敛。2015年信息城市竞争力十强:广州、上海、深圳、香港、北京、杭州、宁波、东莞、厦门、南京。信息城市竞争力依旧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中部、东北、西南、西北几个区域相对落后。信息竞争力指数低于0.6的城市高达80%,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带动了整体平均值的增加,从而拉高了总体平均分。报告通过构建城市病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数据,对全国38个主要大城市的城市病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深圳、北京、杭州、温州、广州、济南、上海、西安、佛山、石家庄依据严重程度,分别排在第一到第十位。竞争力较强的四个一线城市均排在城市病指数的前十位,深圳市的城市病指数值最高,表

9、明其城市病最为严重。单项(房价、交通、环境)得分较低的温州、济南、石家庄也进入前十名,前十名城市城市病指数均值为0.751,远高于全国38个大城市的平均值(0.476),除个别大城市的城市病指数值相对较低外,多数大城市均不同程度存在城市病。综合竞争力蝉联榜首根据上述报告,2015年中国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台北、天津、北京、苏州、澳门和无锡。与2014年相比,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名单没有显著变化,只有广州超越台北跻身第四位,北京超越苏州跻身第七位。深圳则连续两年蝉联榜首。资料显示,深圳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75万亿元,增长8.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

10、入2727亿元,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创17年来新高。此外,2015年和谐城市竞争力十强深圳也位居榜首。排名依次为:深圳、北京、武汉、上海、厦门、宁波、苏州、青岛、大连、威海。报告称,深圳虽然在金融、科技方面与北京、上海还有一定差距,但制造业优势明显,涌现出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本土制造业企业和众多外向型中小企业,成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城市病日趋严重城市竞争力强的城市,城市病也日趋严重。人口单中心过度聚集是导致城市病的重要原因。深圳都“病”在哪里?记者发现,在城市病挂钩的诸多分项指标中,深圳排名都很靠前,除环境一项外,其余均在前十之中。首先是安全,大城市正面临着

11、公共安全问题,犯罪人口的基数不断扩大。在城市商业区、城乡结合部、车站、宾馆、酒店、娱乐场所等,存在着容易导致犯罪的消极因素,从而引起治安问题。人口规模较大、人口流动性强的深圳市刑事犯罪率相对较高,达到了0.221%,在刑事案件率指数榜上排在第一位。在交通方面,报告显示,全国各大城市交通普遍拥堵,交通拥堵得分均值为1.74。北京、济南、哈尔滨、杭州、大连、广州、上海、深圳等跻身中国十大交通拥堵城市,深圳位列第8,得分1.86,超过均值。住房压力是大城市病的典型表征。大城市住房紧张问题明显,房价高企,严重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收入水平。过去一年半来,深圳楼市行情看涨,全市平均房价由2014年底的29577元/平方米涨至最高点的56149元/平方米,涨幅高达90%。全国38个大城市数据显示,医疗设施短缺、看病难问题严重,平均床位数仅为36.8个/万人。从医院、卫生院床位紧张的前十大城市情况来看,深圳同样排进“三甲”之中。由于城市规模大,腹地人口数量多,平均每万人只享有25.6个床位。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