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名词术语详细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047838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舞名词术语详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舞名词术语详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舞名词术语详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舞名词术语详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舞名词术语详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舞名词术语详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舞名词术语详细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舞名词术语形:一切外在的,直观的动作,姿态,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神: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劲:指内在的节奏处理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律:指舞者在完成动作时即能有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顺势,又能在动作中有起伏跌宕,相反相成的逆向效果,形成一种特定的节奏。拧:即下肢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颈头)向左或有作水平的旋扭。倾:指上肢向前或旁做“折”状。含:以腰,肋,胸的收缩并往前倾。仰:凡是上肢向后“折”状,即使“仰”。平圆:无论是手的局部动作或是整个上肢动作,运动时要如“磨盘”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竖面的

2、圆线运动。立圆:它的运动轨迹如同“车轮”状,即展开在面前的是一个竖面的圆线运动。八字圆:又称“风火轮”,指肩部或双臂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两个圆线运动,形成“前后”或“左右”两个车轮式的圆线运动。点:从动作的外部而言,是指动作中的突出的强拍或瞬间的停顿。从神韵及内涵而言,是指呼吸中瞬间的闭气,“提沉”中起伏的强弱;眼神运用时动幻中的凝聚;身法变换中意念的闪动。线:从动作的外部而言,现是指运动遵循的路线。从神韵及内涵而言,线是指运动全过程中内在意识的旋律感。动律:指经过对一切动作分析,概括,提炼,使之成为不同于某一具体或完整动作的,具有概括性质的“元素”。元素:指提,沉,冲,靠,含。腆,移,庞提,这

3、些由心意带动呼吸,又由呼吸支配腰部而体现出来的基本势态。坐: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臀部全着地,双腿盘于身前,开胯,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手腕搭于膝上,双肘放松,也可双手背于身后,肘尖下垂。沉: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在“坐”的姿态上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没丹田,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在此过程中眼皮随着沉气而徐徐放松。提: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在“沉”的基础上深吸气,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由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部顶向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静止憋住,随着“头顶虚空”的感觉向上延伸,同时眼皮也向微松状逐渐张开,瞳

4、孔以气之力放神。冲: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移斜,肩与地面要保持平行线,切忌上身向前倾倒,头部的配合或与肩相反,或向右转成后看状。靠:“靠”和“冲”相反的不可割裂的一对动律,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靠”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无向后躺倒感。身如向右靠头则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无上仰状。含:中国古典舞基本姿态。过程与“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含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状,空腰低头。腆:中国古典舞基本姿态。是与“含”相反的运动。是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

5、,胸尽量前探,头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开。移:中国古典舞基本姿态。肩部在腰的发力下向左或右的正旁移动,与地面成横的水平运动。现经“提”,在“沉”的过程中,以腰发力,用肩带动向旁拉长肋肌,头与运动方向相反。旁提:中国古典舞基本姿态。在“沉”往上“提”的过程中,身体由下经“移”往上的上身弧线运动,形象犹如一轮弯月和满风的船帆。横拧:中国古典舞基本形态之一,胯不动,以腰为轴,水平向左右拧动。倾俯拧:中国古典舞基本形态之一。胯不动,以腰为轴,拧的同时,上身从髋关节向下倾做俯势。倾仰拧:中国古典舞基本形态之一。胯不动,以腰为轴,拧的同时,上身从髋关节做倾势,上身从胸腔一节做翻胸。正步:中国古典舞基训

6、脚的位置之一。两脚靠紧,脚尖朝正前,身体与面部均朝正前,重心在两脚。丁字步:中国古典舞脚的位置之一。丁字步又左右之分,以左为例,左脚跟靠紧右脚窝,两脚成型为丁字,两脚尖朝前斜角,重心在两脚。做把杆动作时身体和头可对正前,在中间是要求身体稍向右前侧摆,头朝左前侧偏。站右丁字步时,做法相同但方向相反.又有前脚尖朝正旁者称横丁字步。小八字步:中国古典舞脚的位置之一。两脚跟相靠,脚尖朝前方两斜角,身体与面部均朝正前。重心在两脚。大八字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位置之一。两脚跟间距离横的一脚半,脚尖对前方两斜角,其余同小八字步,重心在两腿中间。踏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位置之一。这种较富姿态性的动作具多种规格

7、。以左为例:左脚尖向前,右脚撤至左脚后旁,以小趾虚踏于前脚左后方,后脚尖与前脚跟成一横线,前腿伸直,后腿膝稍弯,前膝盖内侧和右膝盖相靠,重心在前脚,后脚虚踏,身体微向左前倾,面朝左前侧。弓箭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位置之一,是丁字步的一种变形和发展。将丁字步的前腿向旁伸出后弯曲,后退绷直,即前腿弓,后退绷,弓的腿足尖向正旁,直的腿足尖向正前,弓的腿要求小腿与地面成垂直角度,大腿与小腿成稍大于90度的钝角,重心在两腿中间,上身直立,方向朝正前。双肩与腿在一平面上,不要前后突出,面部可看正前或前侧。一字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辅助位置之一。大一字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辅助位置之一。两脚跟间距离横的脚,

8、脚尖向两边正旁,重心在两脚中间,身体与面部均朝正前,其余同一字步。一字步蹲: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做法:在一字步的位置上,膝盖对前脚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全脚着地蹲到最大限度为半蹲,微抬脚根蹲至臀部距足跟15公分左右为全蹲。大一字步蹲: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在大一字步的位置上,膝盖对着脚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无论半蹲或全蹲均不可踮起脚跟,大腿和小腿弯曲的角度大于90度为半蹲,大腿成180度为全蹲。正步蹲: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在正步的位置上,膝盖对着脚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不踮起脚跟的最大限度为半蹲,踮起脚跟继续到臀部接近脚跟时为全蹲。踏步蹲:中国古典舞基训

9、腿的动作之一。丁字步准备,后退撤步成踏步,蹲时前脚尖稍向外侧方,后脚掌踏地,脚尖也朝侧方,前后脚尖在一斜线上,中间距离约一脚,重心在两腿中间,上身保持正直,后退膝盖经前腿膝盖的后窝,在前腿外侧伸出,双腿交叉蹲下,此时双腿上部重叠,前脚始终全脚抓地,后脚用脚掌踏地,起来时重心渐移前脚,恢复踏步姿态。在运用上有半蹲与全蹲之分,半蹲成钝角,全蹲成锐角。弓箭步蹲: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做法有四种:半蹲时,弓箭步准备。弓的腿膝盖脚尖方向屈,让原来和地面呈垂直的小腿尽量倾斜,以脚跟不抬的最大限度为标准,绷的腿保持绷直。半蹲加踮脚深蹲:完成上述半蹲后,弓的腿将脚跟踮起,继续弯曲到大腿与小腿贴上为止。全

10、蹲:完成半蹲后,绷的向旁滑出去,使前腿的小腿与地面成垂直。弓箭步左右移动蹲:弓箭步准备(以左腿弓,右腿绷为例)双脚跟微踮,左腿不动成大一字步踮脚半蹲状,然后左腿辗动,膝盖向前,将腿伸直,双脚脚跟落地,如此形成右腿弓,左腿绷的弓箭步,反复练习即为弓箭步左右移动蹲。摆扣步:中国古典舞常用步法之一。强调人体在“姿态侧腰”的舞姿下,通过双脚一向外“摆”一向里“扣”,形成一种在交换移动中产生向心性的圆周步法。擦地绷腿练习:中国古典舞基训把杆上的练习动作之一。正步准备,动力腿保持正直,全腿用力擦地向前伸出到最大限度为止,同时脚背完全绷起,回来时由脚尖用力擦地收回。小踢腿:中国古典舞基训把杆上的练习动作之一

11、。正步准备,动力腿脚尖为爆发力向前或向后擦地踢起25度并突然静止,然后经原来路线恢复为正步。踢正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正步准备,手双山膀,动力腿绷脚或勾脚向前踢起,然后落回正步,可在原地踢也可移动踢。踢旁腿: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丁字步准备,手双山膀或托按掌,动力腿向正旁踢起,落回丁字步,也分绷脚踢和勾脚踢两种。踢后退: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正步准备,手双山膀,动力腿向前绷脚点地,在上身和腿保持正直的情况下,动力腿往正后方高处踢起,落正步。踢探海: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踢法如后腿,但踢起后允许上身稍往前压,动力腿往更高处踢起,成探海舞姿。倒踢紫金冠:中国古典舞基本训

12、练腿的动作之一。这是踢后腿的一种变形,踢法如上,手双托掌,但动力腿膝盖可稍弯曲,上身挑腰,踢的目标是用小腿肚打后脑勺,整个身体成一“元宝形“。大蹁腿:又名踢月亮门腿。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腿的动作之一。丁字步准备,手双山膀,动力腿从十字腿方向踢起在空中作宽臼关节环动,经过前面,侧面从旁腿落下。整个动作如用腿画出一个“月亮门“。蹁腿转身: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腿的动作之一。斜线或横线进行。丁字步准备,手双山膀,以踢左腿为例:左腿踢蹁腿后,落在左旁一步左右,重移过去,右脚在左脚旁交叉上一步,重心移至双腿中间,这时在左脚旁交叉上一步,重心移至双脚中间,这时上身仍向正前,然后双脚用脚掌辗转(上身随转),转四分

13、之三圈时,重心移至右脚,在右脚继续辗完四分之一圈的同时,左脚再起蹁腿,这样反复进行。踢盖腿: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丁字步准备,手双山膀,动力腿从旁腿方向踢起,踢起时要用掀胯的力量然后经过前面在十字腿方向落下,落时腿成后撤步,整个动作是蹁腿的相反。盖腿转身: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同蹁腿转身,但原来蹁的一腿改成上步,原来上步的一腿改成盖腿,重心移动及转身等要求相同。蹁盖腿转身:中国古典舞腿部动作之一,将蹁腿转身与盖腿转结合起来就成为蹁盖腿转身,这是一个踢腿的组合动作。将蹁腿转身的上步用盖腿来做就是蹁盖腿转身,方向,要求一切相同。踹燕: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踹燕二字,顾名思义就是要经过

14、一个“踹”的过程,形成面,胸,腹,腿水平朝天的姿态。动作经由高的吸腿,再向前做90度水平躺身。同时手臂向两旁伸手,手心向上,头微梗,眼看脚尖。还原时,由胯骨处起,用立腰的劲带动整个上身直立,然后再落腿。也可吸正腿伸出同时躺身。快踹燕: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这种踹燕的特点是快,脆,硬。它与普通踹燕的区别在于不是先做好正腿然后向后躺身,而是动力腿吸腿同时,主力腿微弯,上身稍向前侧,膀子在胸前准备,然后在急速间,同时做伸动力腿,直主力腿,躺上身,膀子向旁分开的动作而成踹燕。软踹燕: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是踹燕的发展,与快踹燕成反比。它不是脆的和硬的,而是一种柔和的,舒展的控制动作。先是正吸腿向上

15、伸出,越高越好;同时上身由胸和头起向后下腰(腿不落),要求头能碰到主力腿的大腿。双手在吸腿的同时在胸前交叉,伸腿踹时双手从头上分开向两边伸平,起来时,由腰开始立,然后胸,头恢复,最后落腿。旁腿躺身: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横丁字步准备,手山膀,动力腿指起旁腿,做到最高的高度,然后保持住旁腿和山膀的姿态,从主力腿的大腿根起到上身,头部,整个往主力腿的方向倾斜45度,手的姿态可由双山膀随旁腿躺身而变成托按掌或顺风旗式。探海: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直抬起的和吸腿伸出完全和后腿的动作方法一样,区别在于将后腿抬到最大限度否,上身往下探,动力腿继续往上抬,上身和主力腿长90度为止,同时挺胸,头自然抬起,

16、眼看前方,不要向下看。还原时,先起上身,然后带动后腿。深下探海:又名冲天炮。中国古典舞中探海类动作之一。在探海的基础上,动力腿继续再往上抬,同时上身往下沉,直到腹部,胸部和主力腿贴上,同时主力腿和动力腿成180度,双手在这个过程中,经交叉至胸前,然后向自后背膀子,或抱住主力腿的脚腕,头微抬起或向动力腿旁后方看。商羊腿: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丁字步准备,手顺风旗,动力腿向主力腿脚尖方向抬起至90度或更高,膝盖微弯,大腿根不动,膝盖向下压,让大腿和小腿的内侧都向上翻,要求小腿高于大腿,落时先将腿伸直,手也可在做商羊腿同时经双擦掌成顺风旗。商羊腿躺身:又名商羊腿踹燕。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做好商羊腿,上身向外拧身,保持拧身状态后向后躺平,同时动力腿向前上方伸,手保持顺风旗。射燕: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站45度角的丁字步,手顺风旗。动力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