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分析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047129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分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分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分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分析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分析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分析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分析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分析一、题目根据下列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70分)(可用比喻类作文写作技巧来审题:1.找本体;2.化虚为实,联系生活; 3. 揣测命题意图,选取恰当角度。)二、考题解读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结构布局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近年的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题,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单从作文题目出发,最直接的立意就变成了人们应该珍惜自己“心灵的微光”,学会从自己的角度,

2、自我反省,自我审视,并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发自每一个人的“心灵的微光”都自有其价值,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只是他并没有像“天才”一样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抒发出来。如果要深入分析的话,首先可以对“心灵的微光”加以界定,你认为的“心灵的微光”究竟是什么东西?是灵光乍现的灵感?还是思想的火花?是日常生活的感悟?还是发人深思的哲理?总之,“心灵的微光”可以是灵感之光,是思想之光,是智慧之光,是存在之光(以上为纵向分析),也可以是诗意之光,是自由之光,是正义之光,是公正之光(以上为横向分析)。对“心灵的微光”的理解和界定,实则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低和议论的深浅。其次,可以就“心灵的微光”

3、展开因果分析,分析人为什么要珍惜自己“心灵的微光”,“心灵的微光”对一个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假如没有了“心灵的微光”,人将会变成怎样的人,将会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然后,可以就“心灵的微光”展开对比分析,分析珍视自己“心灵的微光”的人(尤其是天才)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如天才诗人海子,苹果之父乔布斯,美国导演卡梅隆等等,而无视自己“心灵的微光”的人又是多么失败,可用“芸芸众生”作为反例。在此,还可以追问,为什么天才可以发现、观察、感悟、表达自己“心灵的微光”,而普通人就不能,从而推论到怎样才能做到珍视自己“心灵的微光”。再次,可就“心灵的微光”展开措施分析,分析怎样才能做到珍视自己“心灵的微光”,如

4、首先要学会“认识你自己”,学会自我反省,学会自我审视等;其次要学会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等。最后,既然“心灵的微光”会在天才的作品中出现,而普通人往往将之忽视。那普通人不一定完全通过审视自我或审视生活来发现“心灵的微光”,还可以通过从天才的作品中学习天才发现、感悟、表达自己的“心灵的微光”的经验,从而通过审视天才,来学会珍视自己“心灵的微光”。最后,可以就“心灵的微光”展开辩证分析,“心灵的微光”也可能是愚昧之光,邪恶之光,人要善于培育智慧之光、正义之光,摈弃愚昧之光,邪恶之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此之谓也。而在高考作文题目中,人们舍弃自己“心灵的微光”的原因,正是因为

5、人们认为“这是自己的东西”,无足珍贵,这是一种极度不自信、妄自菲薄的表现。既然如此,人要坚守自己“心灵的微光”,最重要的莫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从而“肯定自我的价值”了。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引申到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人要有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就再好不过了。三、例文标杆作文一(一类上)评分68随心之性,思哲之志,羽化而登仙 有人说:“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遥。”愚以为,诚然。 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间,有些人抓住了心底闪过的一丝微光,他们顺藤摸瓜,羽化登仙,创下惊世之作,被人们并为天才之列;而有些人却没有抓住,他们终究认为自己是凡人,对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首先进行自

6、我否定,直到那一丝微光石沉大海。 每个人都想成为天才,每个人都想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惊起世间千层浪。但多数人终究沦为凡人,平庸普通,消殒于那历史长河,堙(yn)没在茫茫人海,终究是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那么该如何抓住这在头脑中闪过的一丝微光呢? 愚以为,随心之性,思哲之志,而后方可羽化而登仙,脱离凡俗的桎梏,傲临于凡世之上。 首先,人要听从心里的想法,坚定自己的抉择。陈寅恪先生曾在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中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若要脱离那凡俗的桎梏,必先有独立的人格,独到的见解,并且有所坚持,有所取舍,能在人潮的风浪中屹立不倒,不人云亦云。有着“举世皆醉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等境界

7、。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被人海吞没,服软于权威,萎靡于金财。心底无意间闪过的那一丝微光,如冬末的萌芽,抓住它,便能超凡脱俗。 但是,愚以为,仅此还远远不够。你还要有能力去追寻那簇微光,有能力去顺藤摸瓜,有能力去驾驭它,把它牢牢地握在手里。光有此“独立精神”一个横向当世之时的维度,是远远不能驾驭得了微光的。所以,还须有一个纵向拉伸的过程,那就是历史的长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思百哲之志,感百哲之悟。 我等有幸处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大中华,有着深厚的底蕴,听孔老之教诲,感孙文先生之遗志,理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如王观堂先生所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持一等之志,追

8、寻曾国藩先生所向往达到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而后立言”的人生境界。 人生须笃定自己的志向,力行自己所言。唯有此方能修成正果,成为世人所追捧的天才,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常人远远不能承受的,但只要他们自己知道那就够了:他们为什么能抓住心底那一丝微光,他们凭什么成为天才。听随心底呼唤之声,思辨先贤明哲之志,待进入修罗之境,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每个人心底都会闪过不止一次的微光,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没有。有些人成为了天才,有些人终究沦为凡夫俗子。当后者看到前者的作品中闪现了自己曾经的灵感,他们唯有后悔不已,感慨唏嘘而已。【阅卷组意见】本文文质兼美,属于难能可贵的“华而实”的作品。从作者的遣词造

9、句之中即可看出其文史底蕴不凡,但不会给人一种堆砌材料之感。所选素材从陈寅恪、王国维到曾国藩等,皆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且非常切合本文的主旨。本文简单地阐述了“心灵的微光”和“天才”之间的关系之后,便着重用力于阐述“如何抓住这在头脑中闪过的一丝微光”,运用措施分析,先后从横向、纵向角度分析,再合二为一,总结全文。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语言骈散结合,铿锵有力,很有艺术感染力。标杆作文二(一类中) 评分65 燎原之火,起于微光 圣人之所以为圣,凡人之所以为凡,人们的界定往往会联系到他们的成就,而成就的成立,构成的重要元素除了坚忍不拔之志以外,亦必有它,心灵的微光。 燎原之火,起于微光。但是

10、怎样才能抓住微光,并将之扩展成燎原之火呢? 荀子说过:“吾尝终日而思,”但他脑中并没有闪过微光,“不如须臾而学也。”的确,微光来自于自身。只有勤学,把脑中的空缺补满,才可以等待那道灵光的出现,许多的世界重大发现都来自于苦思冥想之后的冷却期。有如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是在梦中,他梦到了一条蛇,咬到了自己的尾巴,醒来之后,他便写下了化学史上的突破。人们惊叹于他的幸运之时,殊不知多少日夜的努力,如果没有构成微光的物质,试问空想会有结果吗? 然而,如何将微光培养成那股燎原之火呢?李白找到了,是酒。他将明月,美酒作为自己的朋友,以酒来触发自己的灵感,并将其转化为了自己豪气干云的万古诗篇,无疑,他的诗歌点燃

11、了一个时代。酒之于我们,象征着什么?是把灵感转化为现实的勇气。我们只是一介平民,如何与专家叫板,他们说的肯定就是对的。看来是的,我们的确错了,但我们错的是把自己的点点星火抹杀在了摇篮里。著名探险家贝尔格雷尔斯曾说过:求生的关键在于不断探寻,不能放弃希望。也许你会在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慨叹如果当初的我再坚持一下,或许我也可以写出这么动人的生命乐章,也许你会在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感慨如果当初我再坚持一下,或许我也可以画出这么动人的甜美微笑,可是这都只是也许,我们总是在把那些曾属于我们的微光舍弃之后,才后知后觉地在某个天才身上发现,原来自己曾经也是个天才。如何在拥有微光之后将其扩大?当然还要有

12、一个必要条件,那便是风。具体说来,是自然或是社会的环境。在文字狱横行,或是焚书坑儒的意识形态下,即使出现了光,也会被那时代的阴影所笼罩。他们不愿,也不敢去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每一次的革命成功,必须先打破人们古老陈旧的意识与思想。 那微光,就像初燃的火花,如若不加以氧气的供给,数秒后便会自动的消失,不留下任何存在过的痕迹,但若细心给以保护,便可致那熊熊巨火。燎原,才是那火芯的初衷吧。 火苗虽小,可以燎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把握,什么都是空谈,三毛说:我有一个想法,去做。微光之所以易于舍弃,是因为其微,然而微光之所以不应该舍弃,是因为其虽微,却有其潜质。没有人可以断定人生,无论是自己的,还

13、是别人的,别舍弃了不该舍弃的,而导致不可逆转的悔恨。别让运势、天气成为自己的羁绊,勇敢地把微光展现出来吧,这才是一个人,成为天才的原因。标杆作文二(一类中) 评分65 燎原之火,起于微光 圣人之所以为圣,凡人之所以为凡,(化用名言)人们的界定往往会联系到他们的成就,而成就的成立,构成的重要元素除了坚忍不拔之志以外,亦必有它,心灵的微光。(提出观点:构成成就的因素:一是坚忍不拔之志,二是心灵的微光。本文侧重于微光。) 燎原之火,起于微光。但是怎样才能抓住微光,并将之扩展成燎原之火呢? 荀子说过:“吾尝终日而思,”但他脑中并没有闪过微光,“不如须臾而学也。”(善用课本素材)的确,微光来自于自身。只

14、有勤学,把脑中的空缺补满,才可以等待那道灵光的出现,许多的世界重大发现都来自于苦思冥想之后的冷却期。有如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是在梦中,他梦到了一条蛇,咬到了自己的尾巴,醒来之后,他便写下了化学史上的突破。(举例简洁明了,不像我们有些同学的举例,老长了!)人们惊叹于他的幸运之时,殊不知多少日夜的努力,如果没有构成微光的物质,试问空想会有结果吗?(论微光来自何方) 然而,如何将微光培养成那股燎原之火呢?李白找到了,是酒。(有点奇怪!怎么会是酒?)他将明月,美酒作为自己的朋友,以酒来触发自己的灵感,并将其转化为了自己豪气干云的万古诗篇,无疑,他的诗歌点燃了一个时代。酒之于我们,象征着什么?是把灵感转

15、化为现实的勇气。(将灵感转为现实,一定就是酒吗?)我们只是一介平民,如何与专家叫板,他们说的肯定就是对的。看来是的,我们的确错了,但我们错的是把自己的点点星火抹杀在了摇篮里。(例子有点牵强!“酒”怎么就成了培养微光的动力了呢?文字虽然漂亮,言之似乎成理,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著名探险家贝尔格雷尔斯曾说过:求生的关键在于不断探寻,不能放弃希望。也许你会在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慨叹如果当初的我再坚持一下,或许我也可以写出这么动人的生命乐章;也许你会在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感慨如果当初我再坚持一下,或许我也可以画出这么动人的甜美微笑。(进行假设)可是这都只是也许,我们总是在把那些曾属于我们的微光舍弃之后,才后知后觉地在某个天才身上发现,原来自己曾经也是个天才。(呼应材料)如何在拥有微光之后将其扩大?当然还要有一个必要条件,那便是风。具体说来,是自然或是社会的环境。在文字狱横行,或是焚书坑儒的意识形态下,即使出现了光,也会被那时代的阴影所笼罩。他们不愿,也不敢去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每一次的革命成功,必须先打破人们古老陈旧的意识与思想。(有自己的思想,见解独到。) 那微光,就像初燃的火花,如若不加以氧气的供给,数秒后便会自动的消失,不留下任何存在过的痕迹,但若细心给以保护,便可致那熊熊巨火。燎原,才是那火芯的初衷吧。(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很像理科生啊!)火苗虽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