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苏卷小说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45257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江苏卷小说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江苏卷小说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江苏卷小说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江苏卷小说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江苏卷小说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江苏卷小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江苏卷小说(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高考小说阅读题,小说阅读注意要点,1.故事情节(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如何安排的?) 2. 人物形象(主要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次要人物有什么作用?尤其要注意人物的心理分析) 3.环境描写(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如何?景物环境特点如何?是怎样描写的?有什么作用?) 4.主题分析(小说要表现怎样的核心主题?还可能寓有哪些主题?要注意多角度分析。),2008年高考江苏卷侯银匠,小说全文情节是怎样安排的? 小说写了侯银匠的哪些事?表现他了怎样的心理?写了侯菊的哪些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整体把握:,题目研究,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

2、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问题分析:,小说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注意:这段内容涉及两个人物(侯银匠、侯菊) 这个内容与后文什么内容有关?,【答案】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问题分析:,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这一句关键词是什么?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他为什么会这样?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答案】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

3、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问题分析:,小说中关于花轿的情节有几处? 每一处关于花轿的故事表现了侯菊怎样的性格?,【答案】要花轿早有打算 改装花轿心灵手巧 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问题分析:,主次人物关系:侯银匠与侯菊谁是主要人物?写侯菊对表现侯银匠有什么作用?能表现出人物的什么性格和相互关系? 正面侧面描写:正面重点描写谁?侧面(间接)

4、表现另一人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生活境况? 明写(实写)与暗写(虚写):明写(实写)谁?暗写(虚写)了另一人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生活境况?,这三个角度实质上是统一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情节发展作用:这样安排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行文构思)有什么好处? 表现主题作用:这样安排对小说的主题表现有什么作用?,【答案】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5、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小说创作意图:(1)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角度。(2)表现主题角度。(3)情节(行文)发展及线索安排角度。 (4)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表现作用角度。,2010年高考江苏卷溜索,小说写了怎样的故事?全文情节是怎样安排的? 小说 中“我”、牛、队员、领队都有哪些表现?这些表现能说明什么问题? 重点研究主要人物(领队)的形象。 小

6、说的主题是什么?,整体把握:,题目研究,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问题分析:,写景的“表现特色”一般都从哪些角度分析?(回顾散文麦天的相似题目),(1)选取事物的角度(观察景物的视角);(2)各种表现手法;(3)语言特点;(4)表达效果(艺术效果、情感),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问题分析:

7、,小说中哪里写了牛?牛的表现如何? 小说描写的环境是怎样的?这和牛有什么关系? 写牛,对哪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作用?有什么作用?,【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1)衬托(正衬、反衬)主要人物;(2)照应环境;(3)作为线索;(4)表现主题;(5)便于观察和描写,有利于展开情节,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

8、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问题分析:,小说中的领队有哪些表现?注意细节。 这些表现能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身份地位、内在精神、心理特质等。),研究答案:分析人物形象类的题目,怎样规范答题?,行为表现+形象概括(或反过来),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问题分析:,“深刻意蕴”指的是什么?该怎样分析? “作者的情感取向”指的是什么?该怎样分析?,“深刻意蕴”可简单理解为小说主题,但“探究”与分析主题( “通过表现了” )

9、答法不同。探究“深刻意蕴”可从 透过情节(细节)表现的主题;透过人物(多个人物、人物关系)表现的主题;透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表现的主题等方面去探究。 “作者的情感取向”就是作者创作本文的态度,也就是作者对各种人物、动物、环境、情境的情感态度。 探究“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并获取答案。,【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0、: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研究答案:探究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类的题目,怎样规范答题?,具体情境说明+意蕴(情感)概括(或反过来),2011年高考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这是一篇长篇小说节选。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节选部分写了怎样的事件?情节是怎样安排的? 小说写描写了哪些人物?是怎样展开描写的?表现了各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 小说有较多的自

11、然环境的描写。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何特点?有何用意?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物和事件?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整体把握:,题目研究,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问题分析:,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是什么?上下文叙述的人、事是什么? 应该从哪些角度答题?,【参考答案一】:1、师生的问答补充交代了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参考答案二】 1、这一节通过师生问答,说明了做志愿者的条件,补充交代了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表现出孟弗之对征调大学

12、生入伍的积极支持态度; 2、与第节叙写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形成映衬; 3、为第节写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应征入伍埋设伏笔; 4、与第节萧子蔚老师对征调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参考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爱护、支持欣赏)。 (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认同、支持)。 (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爱憎一致、同仇敌忾)。,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问题分析:,手帕的细节描写在哪里?

13、具体有怎样的细节? 要分析哪些人的“情感活动”? 这个细节展现了这些人怎样的心理?怎样的形象?,细节描写的作用:1、对人物: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衬托人物、心理活动;2、对环境:营造氛围;3、对情节:做铺垫(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4、对主题:揭示或深化主题。,人物对话是用来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就是两组对话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对话情境”问法很模糊,可以从对话的氛围上考虑,可以从对话语言特点去分析,也可以从情节(冲突)的角度答题。,3.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问题分析:,1.孟弗之与蒋姓学生的对话

14、内容是什么?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内容是什么? 2.两个学生形象如何?(对比效果) 3. “对话情境”指什么?对比效果如何?,【参考答案】:(1)学生形象:同是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参考答案】: (1)深刻寓意: 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 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 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 重心情。 萧子蔚、澹台玮面

15、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问题分析:,小说中的 “自然环境的描写”写了哪些景物(意象)?都在哪里? “深刻寓意”要分析什么? “表现人物的作用”要分析什么?,知识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1、内容: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对环境: 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3、对情节: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4、对人物: 衬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 5、对主题: 暗示或

16、揭示主题。,2012年高考江苏卷邮差先生,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小说写了怎样的事件?邮差先生都送过怎样的信件?他送信时的心情如何? 小说有较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何特点?有何用意?小说中的小城在这个时代中,却有着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整体把握:,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题目研究,问题分析:,“简要概括”要求可以怎样答题?“生活的特点”应从哪些角度分析?,答案: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则。 (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小说中的 “自然环境”如何?生活节奏(氛围)如何?人与人的关系如何?,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 );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