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传记类阅读讲稿阅读指导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044896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传记类阅读讲稿阅读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传记类阅读讲稿阅读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传记类阅读讲稿阅读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传记类阅读讲稿阅读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传记类阅读讲稿阅读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传记类阅读讲稿阅读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传记类阅读讲稿阅读指导(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记类阅读 专题指导,考纲要求说明指导,传记文学常识-定义,传记文学常识-分类,传记文学常识-要求,传记阅读方法技巧,传记阅读常设题型,传记阅读艺术手法,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试说明,1. 分析综合 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

2、考和判断 3探究 F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考纲要求,一:传记的定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感受沉重的历史沧桑。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传记文学,二:传记的分类,从叙述人称看,从表达方式看,自传 他传,记述人物的经历, 加以评论,,传记文学,三: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

3、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 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 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 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 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探究),四:传记的方法与技巧,传记文学的特点,如何理解真实性,文学之间的比较,区别“评”和“传”,传记的表现手法,掌握好解题策略,答题常见失误与对策,传记文学,传记文学,答题常见失误与对策,认真审

4、题,找准对应 审清题意,规范答题 明确要求,力图全面 审准题干,分点作答 多做练习,准确表达,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模棱两可,心中无底 只图简单,答案缺漏 惟恐答漏,多多益善 语句不通,表意不明,阅读传记的解题技巧,掌握传记文 学的特点,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阅读传记的解题技巧,如何理解 真实性?,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 一:毛毛写作我的父亲邓小平用了几乎十年时间,搜集并深入钻研有关邓小

5、平的资料。 二: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了十年,如果加上他搜集史料、调查研究所花去的时间,可以说一部史记倾注了他的毕生精力。,阅读传记的解题技巧,熟悉传记文学的写法,从创作方法来说,传记可分为历史传记和文学传记。 文学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方式来写作,即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人物生平,以平实明快的叙述为主,穿插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评说,增加一点抒情和议论的色彩,,传记文学,阅读传记的解题技巧,传记文学与其他文学的比较,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 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

6、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 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使之显得有血有肉。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与感染力。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传记文学,阅读传记的解题技巧,如何区别“评”和“传”,评传是“评”与“传”的结合,是把对传主的评价与对他的生平的叙述结合起来的一种传记。 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 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 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阅读传记的解题技巧,传记文学的表现手法,传记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

7、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衬托、对比、象征、先抑后扬。 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的作用:如 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阅读传记的解题技巧,解题策略,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培养自己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的能力。 1、能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

8、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2、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传记作品包含了议论和抒情,这些就是答题的重要区间。 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五:常设考试题型有如下几种:,(1)要求结合全文,概括要点。 示例: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4分) - (广州市一模) 此题型答题方法指导: 1.审清题意 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

9、句,回归到原文,锁定答题区域; 2.适当取舍 3.进行概括,(2)要求分析文章中某句话/某段话/某几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理解这句话/这段话/这几段话的含义及作用。 示例:在熄灭电灯哀悼爱迪生的这一分钟前后,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与好处。(6分) -(模拟题爱迪生传) 答案:用光明和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 突出爱迪生引导世界走向光明,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分) 表达了后人对爱迪生的敬仰之情。(2分),(3)要求表明自己的观点,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本/现实/自身体会,去论证这一观点。 示例: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

10、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 -(广州市一模) 示例:余光中认为,文学必须坚持纯文学创作,这样的作品才永恒,但他也不全盘否定文学创作的大众化。对此,你的见解是什么,请列举本文外的一个例子简要阐述。(6分) -(梅州市质检题),人称 顺序 描写 修辞 表达,艺术手法,第一人称(自传): -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三人称(他传): -是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 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表现手法-人称,

11、顺叙: -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这种叙述方法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倒叙: -先写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后写事件经过。 作用:这种叙述方法可以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插叙: -叙述主要事件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 作用: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表现手法-顺序,表现手法-描写,(1)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传主心情; 展示传主性格;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环境描写: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

12、个方面。 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传主的心情;寄托传主的思想感情;反映传主的性格或品质。 (3)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 作用:刻画传主的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再现传主所处的典型环境和所表现的典型性格,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展现传主的精神品质,增强传记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传记文学,表现手法-修辞,排比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重点,抒情感染力强

13、;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选材剪裁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从结构安排角度: 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表现手法-结构,表现手法-表达,1、象征法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2、对比法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表现手法-表达,3、衬托法 事物与事物之间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它可以突出强调表现的主体事物,表达强烈的感情和感受,在文中可以丰富文章的表现技法,深化文章的主题。 4、先抑后扬法 先抑后扬的手法,使文章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