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临床中血管外科问题01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7043958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56.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科临床中血管外科问题01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各科临床中血管外科问题01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各科临床中血管外科问题01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各科临床中血管外科问题01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各科临床中血管外科问题01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科临床中血管外科问题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科临床中血管外科问题01(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中医院周围血管科 李建鹏,除了心脏本身的血管、颅内的血管,其它血管病变都属于周围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淋巴管。,人体每个组织器官都必须有良好的血液循环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如果器官的血管发生病变必然引起器官功能不正常,所以说血管病涉及全身,从头到脚无处不在。而且血管疾病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后果非常严重,轻者导致残疾,重者引起死亡。,血管疾病遍及全身无处不到,因此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科。在各科临床中“遇到疑难情况要想到血管问题”是一个正确的思路。,疼痛:任何部位的疼痛都要想到血管病 肿胀:局限性肿胀多是静脉回流不畅 血压异常:四肢血压不相称,首先考虑血管病 静脉曲张:静脉曲张不

2、简单,缺血性肢体疼痛 :脉管炎 动脉硬化闭塞症 郁血性肢体疼痛:深静脉血栓 浅静脉炎 血管扩张性疼痛:红斑性肢痛症,间歇性疼痛: 运动性疼痛:间歇性跛行 体位性疼痛:抱足而坐 温差性疼痛:遇冷痛重,遇热疼痛也加重。,持续性疼痛:缺血性静息痛,抱足而坐,彻夜难眠,痛如汤泼火燃。缺血性静息痛是组织坏死的前奏,说明组织已严重缺血濒于坏死,稍不注意即可发生缺血性溃疡或坏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肢体坏疽 肢体动脉栓塞 各种类型的血管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嗜烟者,女性很少见。 病变主要在肢体中小动脉 病程分三期: 缺血代偿期:间歇性跛行 缺血失代偿期:静息痛 溃疡坏疽期:肢体溃烂,发黑

3、坏死,多见于中老年,男多于女 病变部位主要在大中动脉 病情进展较缓慢,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有较多的病人适合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多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也有少数在出现坏疽后才查出糖尿病。 病因是缺血、感染、神经病变 以缺血为主者同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表现分为三期,最终可出现干性坏疽,感染性坏疽 原有缺血,继发感染而迅速加重。 无缺血病史,因感染而引发坏疽,坏疽呈湿性。易形成坏死性筋膜炎,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死亡率可达1/3或更高。 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为一双不合适的鞋而丧失肢体甚至生命!,大多有心脏病史:心房纤颤最多 发病突然 典型表现“6P”征:疼痛、无脉、厥冷、苍白、麻木、运动障碍

4、 有前3个“P”就可诊断 手术取栓最为可靠。,变态反应性血管炎 类风湿性血管炎:恶性类风湿 白塞病并发血管炎:三联征、针刺反应 硬皮病性血管炎:多有长期的雷诺现象,以后出现肢端坏疽。 此类疾病病变主要在小动脉,主干动脉搏动多可触及。,主要由静脉回流障碍引起: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狭窄,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哪些因素可引起静脉压增高?,引起静脉压增高的常见原因: 静脉堵塞: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狭窄:布加综合征 受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静脉倒流:瓣膜功能不全,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常由手术后、长期卧床和外伤所引起。因病变范围小,未累及下肢主干静脉,发病大

5、多隐匿,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病人仅有轻微小腿胀痛、肿胀;小腿后侧肌群轻压痛,将足急快背屈时可以出现疼痛。 有些病人可突然出现小腿明显胀痛和肿胀,不能正常行走,但较少见。大多数是血栓从小腿向大腿继续伸延扩展,发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才被病人发觉和引起重视。,腘静脉血栓形成,腘静脉及其以下主干静脉的血栓形成,临床上并不少见。无任何发病诱因,病人突然出现小腿剧烈胀痛,难以行走;小腿广泛肿胀,紧硬饱满,呈弥漫光亮,压痛明显。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发生血栓脱落,并发肺动脉栓塞,应引起重视。有的病人发生肺栓塞之后,才注意到有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源于髂-股静脉的血栓形成(中央型)。

6、突然发生髂腰部、大腿内侧(股三角区)明显胀痛,或下肢广泛性胀痛,迅速出现整个下肢明显肿胀,伴有下肢浅静脉怒张。在股三角区常可扪及股静脉呈硬索条状,有压痛。血栓可向远侧扩展而累及全下肢,发生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有轻度全身反应,发热不超过38.5。,静脉狭窄,下腔静脉上段的狭窄 布加综合征 髂静脉的狭窄: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布加综合征,肝静脉及肝后段下腔静脉的狭窄或闭塞 有腹水、肝脾肿大(易误诊为肝硬化) 伴有双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表现:肿胀、静脉曲张、色素觉着、静脉性湿疹及溃疡。,布加综合征,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严重的髂静脉受压使静脉内腔明显缩小,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和静脉内压升高。导致髂股静

7、脉扩张、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而出现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等一系列表现。 持续性下肢肿胀和乏力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髂静脉受压肿胀的特点,发病比较缓慢。 多是一条下肢(尤其是左下肢),少数可累及双下肢。 肿胀多从足踝处开始。 肿胀早上轻、下午重。 可伴有患肢的痠胀、乏力。 病程长了可出现下肢的皮色改变。 较多伴有静脉曲张。,根据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当髂静脉狭窄超过正常静脉管径的50以上时,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当有血栓形成的诱因时,如大手术,尤其是骨关节手术、妇科的盆腔手术后,严重外伤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卧床等,将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大多数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以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面貌”

8、出现,其发生率高达71.4%。,凡具有下肢浮肿和浅静脉曲张及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者都应该考虑有无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可能。 下肢静脉顺行和(或)股静脉插管造影是特异性诊断方法,且被称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 CT血管成像和MRA血管成像可同时显示髂动、静脉,且可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应与静脉造影相互印证。,正常髂静脉造影,髂静脉狭窄放置支架前后造影,静脉倒流性疾病,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深-浅静脉交通支瓣膜关闭不全 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静脉回流示意图,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分级,参照国际上的CEAP分级标准,将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症状分成6级: C1: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 C2:

9、浅静脉曲张 C3:静脉性水肿 C4:皮肤改变( 色素沉着,湿疹,脂 质硬皮症, 白色萎缩) C5:皮肤改变加已愈合溃疡 C6:皮肤改变加活动期溃疡,静脉功能不全4级,静脉郁滞性溃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的肿胀,血浆蛋白降低(低蛋白性水肿) 常见疾病: 肾脏病:大量丢失蛋白 肝脏病:蛋白合成减少 营养不良:合成蛋白原料缺乏,肿胀特点,双下肢对称 身体最低位置肿胀(坠积性水肿): 从足背部开始肿。卧位腰背部肿。 水肿按之如泥 除了水肿,无疼痛不适 无明显皮色改变,或水肿光亮。,低蛋白性水肿,红斑性肢痛症:遇热痛重,得冷则舒。 血管球瘤:多为蓝红或蓝灰色坚硬或柔软的结节,直径为0.10.5厘米大小

10、。多发于甲下。常有阵发性疼痛,用大头针帽压之可激发剧痛。 肢体动脉瘤:真性、假性。,不是心绞痛和感染,突然发生的胸痛要考虑血管外科问题。 肺动脉栓塞:突然发生的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或晕厥。 胸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搏动性肿块。出现疼痛常是破裂的前奏。 白塞病患者可自发性的假性动脉瘤 肠缺血: 可由肠系膜动脉或静脉病变所引起。,病因:大动脉炎之腹主动脉型、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表现特点:餐后腹痛(恐食)、体重减轻、血管杂音三联征。,症状剧烈而体 征少的腹痛、器质性和并发房颤的心脏病、胃肠道排空表现称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三联征。 本病由于

11、早期难以明确诊断,死亡率常在80%以上。,起病较缓,常有数日或1周以上的腹部不适、厌食、大便习惯改变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体征较少。以后出现血性便,特征的检查是血性腹水。病人由于大量的失液可出现休克。,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手术、外伤、产后,长期卧床 表现:约3/4的病人发生在左下肢,其它为右下肢和上肢。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浅静脉代偿性扩张 主要危险:肺动脉栓塞,单侧肢体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 双上肢及头面部肿胀:上腔静脉综合征 双下肢肿胀:下腔静脉综合征、布加综合征 腓肠肌肿胀、疼痛、“抽筋”,考虑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四肢血压不对称,肯定血管有毛病。 高血压患者“浑身上下都是高血压”? 测不到血压的患者还可能是高血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双下肢及胸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腹水 K-T综合征:静脉曲张、患肢增粗增长、局部皮温增高 静脉高压引起溃疡(臁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