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基坑止水导水排水施工方案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07041378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基坑止水导水排水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基坑止水导水排水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基坑止水导水排水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基坑止水导水排水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基坑止水导水排水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基坑止水导水排水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基坑止水导水排水施工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基坑止水导水排水施工方案本工程大部分管线基坑较深,施工期间受水位影响较大。因此,对明挖基坑及顶管工作井进行止水、导水、排水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之一。为解决基坑排水、导水、止水,我司将采用常用方法进行一般排水、止水、导水。同时设计要求在地下水埋深达到3米时,应采用井点降水,故本节主介常用排水方法及井点降水方法。为加快施工进度,在开挖一般基坑我司将采用一般排水方法施工,对于深井、泵房等地下水比较多情况下,将采用井点降水方法施工,具体在施工中确定。(1)、止水、排水、导水的目的1、疏排天然降水、渗入水、地下水,确保施工全过程中,基坑内不积水,为截污管道施工提供干而坚实的工作

2、面。2、稳定基坑壁,防止塌方。3、稳定槽底,尽量减少对地基承载力的破坏。(2)、施工技术措施1、施工前收集本地区水文地质资料,了解珠江潮汐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详细摸查施工现场附近现有排水管、渠的位置以及流向,并对堵塞的市政排水设施及时疏通,为施工排水找出路。2、基坑支护采用止水效果较好的拉森型密扣钢板桩。钢板桩逐块打设,桩与桩间的锁口要对准咬合,确保钢板桩形成整体共同挡水。3、做好地表水和天然降水的疏导和排出,防止地表水流入或渗入基坑内。特别是在暴雨季节更须注意加强防范。对于低洼路面,在机械开挖完成后沿基坑顶四周用彩条布包裹砂袋筑成一堵高约30cm 的挡水墙,将地表水及雨水拦截在基坑外。4、基坑

3、开挖过程中如遇坑底出现地下水及积水情况,应立即将水抽出坑外,采用基坑内明沟排水。安排好基坑开挖顺序,先人工挖排水沟、集水井,抽水见效,自井向上游挖土,明沟和集水井宜随着基坑的挖深而逐步加深。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集水井的井壁宜加支护,其水深为0.8m 左右,集水井底部用粗砂、细碎石、粗碎石作反滤层,反滤层施工一定要按规范做好,既要防止集水井井壁坍塌,又要避免泥沙堵塞管道。具体为:集水井抽水的位置宜在上流及下流各设一个,同时集水井宜用木模板安装成400400600mm,在底铺上150mm到200mm厚的碎石层,然后把潜水泵放在竹椤内放下集水井内进行抽水作业。5、根据收集的资料,估算出正常情况下基坑

4、排水量,然后对排水设备进行选配。保证在整个施工期间内有连续稳定的抽水的能力,包括开挖、安管、管基、试压和回填的全部施工过程以及根据实际抽水量变化调整或更换设备时,都要保证有连续抽水的能力,为此要求确保连续供电(双电源)和有备用水泵。6、当暴雨来临时,应暂停基坑开挖作业,待雨停后抽干水再开挖。当基坑开挖完成或正在进行管道施工时,除了用砂袋筑挡水墙外还要将彩条布覆盖基坑面上,避免雨水直接落入基坑内,尽量将暴雨对基坑与管道的影响减至最低限度。同时制定紧急应救措施,确保出现遇管涌或流砂等紧急情况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基坑或已建管道的破坏。7、地表水和雨水引至道路现有侧入式进水井直接排走,排水基坑及接收井引

5、出或泵出的污水严禁排往围蔽外道路或珠江内,在基坑或接收井边设沉淀池,污水经沉淀池过滤后再排入附近市政排水设施。(3)、井点降水施工技术措施根据现场量测勘察钻孔水位,勘察期间测得钻孔水稳定水位埋深1.4至6.4米。而本次施工基坑大部分在此范围内,为确保基坑开挖在无水条件下作业,必须进行施工降水和排水,排出的水引入当地污水系统。基坑开挖前在施工范围内选取井位,测试水量及影响半径,在取得实测结果后进行布井,并在基坑开挖前35天先降水,待箱体顶覆土回填碾压完成后方可停止抽水。施工采用深井加真空降水的方法,即在井中用真空集水,水泵抽水,以达到基坑降水和土体排水固结的目的。采用井径200mm,全孔下入70

6、/80mm水泥砾石滤水管,井口下部3m的滤水管外包一层40目尼龙网,井深范围内回填37mm滤料。根据涌水量大小选取深井潜水泵的型号,潜水泵下放到设计深度,泵管连接紧密不漏水。基坑周围设400*400水沟,上置盖板,水沟与市政污水排放系统连接,抽水通过水沟排入市政污水系统。降水井构造和深井潜水泵安装见下图:降水井施工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设备、材料进场立钻架安装水泵连接管路降水任务完成降水管理试抽安装真空泵洗井下井管清孔成孔定井位填滤料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图(1)成孔采用GPS-10型回转钻机钻孔,确保孔径不小于150mm,深度大于设计深度,以考虑抽水期间沉淀物可能达到的沉积高度所产生的影

7、响,并保证钻孔圆正垂直。钻孔过程中采集土样,核对含水层所在部位和土的颗粒组成。(2)清孔井管下入前进行清孔作业,清孔采取注入清水置换,利用砂石泵抽出沉渣,并测定井深。(3)下井管井管采用钻孔PVC150管。井管接头处用尼龙网包裹严密,下到设计深度,顶部高出地面20cm,并采取措施加以临时保护。(4)填滤料井管到达设计深度后,适当稀释井内泥浆,然后立即在井管周围灌填滤料。滤料采用人工沿井孔四周均匀连续填入,滤料填至井口下1m处,其上用粘土回填。滤料采用37mm干净石屑。(5)洗井完成滤料灌填后,按规定进行洗井。在成井后8h内,将污水泵放入井底反复抽洗,保证渗水效果,洗井过程中观测水位及出水量变化

8、情况。(6)安装潜水泵及管路系统安装前检查电机和泵体,确认完好无误后方可安装;潜水电机、电缆和接头的绝缘安全可靠,并配有保护开关控制,以确保安全运转;安装过程中保证各连接部位密封可靠不漏气;将真空泵进出水、进出气调节好,保证正常运转;管路在基坑边缘汇入总管,将水排入市政污水系统;管路上装有真空表、水表、闸阀、单向阀,以便于控制、管理,气管连接处保证密封、不漏气。(7)试抽洗井后,对井管进行单井试抽,如有异常情况,重新洗井,并再次进行抽水试验。降水管理按设计要求,降水井施工结束后,在基坑开挖7天前开始抽水,在基坑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抽水。此段时间较长,降水管理工作的要点是:(1)降水开始后,随时

9、了解水位动态变化,根据水位观测情况,控制降水井排水时间和时间间隔,控制真空泵抽吸力度,保证系统有足够的真空度。(2)降水期间安排三班人员日夜值班,进行排水降水控制操作、水位观测和数据记录。(3)降水期间安排专人负责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定时维护、检查和保养,观测记录水泵的电源、出水等情况,保证抽水设备始终处在正常运行状态。(4)降水期间严禁随意停抽。(5)更换水泵时,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全深度,防止埋泵。(6)发现出水、涌砂,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处理。(7)备好备用电源,保证抽水正常、连续进行。(8)基坑开挖过程中,密切注意真空效果,做好密封工作。(9)若因地下围护结构渗漏而引起坑外水位下

10、降超过规定值时,控制抽水力度或停抽。采取措施处理后再复抽。(4)、降水监测整个降水过程中,连续进行降水监测,主要包括水位观测和对周围环境影响观测两项内容。(1)水位观测1、降水开始前统测1次自然水位;2、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降到设计深度(基坑下0.5m)前,每天测3次水位;3、水位降到设计深度后,且趋于稳定时,每天测1次水位;4、雨季加强监测频次;5、水位监测精度控制为1cm;6、设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及时整理监测数据,绘制水位降深值s与时间t曲线图,分析水位下降趋势,预测达到设计降水深度所需时间;7、根据水位监测记录和st曲线图,分析查明降水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1、确保降水作业顺利进行。(2)周围环境监测1、降水作业开始前,布设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建筑物沉降和倾斜测点,并会同监理工程师和相关管理部门作好周围环境原始状况记录;2、降水作业开始前3天测3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3、降水作业开始后,在水位未降到设计深度前,每天测3次数据;4、当水位到达设计深度后,并趋于稳定时,每天测1次;5、监测精度同水位监测精度;6、设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及时整理监测数据,绘制沉降值s与时间t曲线图,分析沉降趋势以及降水作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7、根据监测数据及s-t曲线,合理调整降水方案,确保地下管线及周围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5)、地下水资源再利用为尽可能减小基坑降水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我们在基坑降水方案中给予充分考虑外,基坑降水所抽出的外排水的充分利用也是对地下水资源的间接保护。为此我们借鉴以往工程项目的经验,对本工程地下水的充分利用采取如下具体措施:(1)利用基坑降水系统的外排水解决本工程的施工用水(比如:利用外排水进行进出现场车辆的轮胎冲洗、为消防水箱提供水源、现场浇水防止扬尘、卫生厕所用水等)。(2)一旦基坑降水系统开始抽水运行,我们与环卫部门、绿化部门联系,无偿为市政部门的环卫、绿化用水提供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