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电路课件-电路理论总复习-2009年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41094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大电路课件-电路理论总复习-2009年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大电路课件-电路理论总复习-2009年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大电路课件-电路理论总复习-2009年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大电路课件-电路理论总复习-2009年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大电路课件-电路理论总复习-2009年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大电路课件-电路理论总复习-2009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大电路课件-电路理论总复习-2009年(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路理论复习指南,电路理论复习指南,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一、电路及电路模型 电路、理想元件、理想电路模型,二、电路分析基本变量 电压/电流/功率/能量、大小/单位/方向、关联参考方向,基本概念、定义式 定律、定理的适用条件,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注:* 章节属于默认不要求部分,以下同,四、基尔霍夫定律 KCL、KVL内容、推广形式、物理意义,三、电路常用元件 无源元件(电阻)及其VCR/功率/能量; 有源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 受控源、线性受控源,第二章 电阻电路等效变换,一、等效变换: 等效概念、对外等效,二、电阻等效: 串并联、混联、电导、Y- 变换,三、电压/电流

2、源等效: 串并联、实际电源两种模型,四、输入电阻: 定义、求解方法:电压电流法,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一、支路法:,依据:KCL、KVL、VCR 适用:集总参数电路(线性、非线性;时变、时不变;具有耦合元件电路等)。 特点:待求量物理意义清楚、概念明确;方程数目多。适宜计算机辅助分析求解。,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二、网孔/回路法,待求量:网孔/回路电流 依 据: KVL、VCR 适 用:线性平面电路 特 点:方程数目少:方程数=内网孔数,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三、结点法:,待求量:结点电位 依 据: KCL、VCR 适 用:线性电路 特 点:方程数目少: 方程数=独立结点数,

3、第四章 电路定理,一、叠加定理: 线性电路中任一条支路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二、齐次定理: 线性电路中,当所有激励增大K倍时,其响应也相应增大K倍。,三、替代(置换)定理: 了解 在任意集总参数电路中, 若第k条支路的电压Uk和电流Ik已知,则该支路可用理想电压源Uk或理想电流源Ik或Rk= Uk/Ik电阻支路替代。,四、等效电源定理: 戴维宁定理:线性含源单口网络对外作用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 诺顿定理:线性含源单口网络对外作用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五、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一个实际电源模型(Uo、Ro

4、)向负载RL传输能量,当且仅当RL= Ro时,才可获最大功率Pm。,第六章 储能元件,一、 电容: 元件特性、动态元件、VCR、记忆性、功率能量,二、 电感: 元件特性、VCR、记忆性、功率能量,三、 电容、电感的串、并联等效,第七章 一阶电路二阶电路,一、基本概念 一阶电路、动态电路、换路、初始条件、电容/电感的换路定则 二、不发生跃变 电容电荷/电压;电感磁链/电流 三、响应分解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零状态响应与零输入响应;自由分量与强制分量;暂态分量与稳态分量,第七章 一阶电路二阶电路,四、一阶分析方法 RC、RL一阶电路响应求解、时间常数;三要素法:,五、二阶电路 RLC串

5、联电路 (RLC并联了解) 过阻尼、欠阻尼、临界过阻尼;电路结构参数/特征根与三种状态的关系,第八章 相量法,1. 正弦量的概念、时域与频域表示;相位差、有效值,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i(t)=Imcos(t+i),3. 电路定理的相量形式,相量形式KCL和KVL:,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一、 概念 阻抗、导纳;复阻抗、复导纳及等效变换:,二、 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伏安关系,阻抗表示的欧姆定律:,阻抗三角形 功率三角形 瞬时功率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复功率 功率因数,三、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 从时域电路模型转化为频域模型: 正弦电流、电压用相量表示

6、; 无源支路用复阻抗表示。 2)选择适当的电路分析方法: 等效变换法(阻抗等效变换、电源等效变换) 网孔 法、节点法、应用电路定理分析法等; 3)频域求解(复数运算)得到相量解; 4)频域解转化为时域解。,四、正弦稳态电路功率: 1) p(t)、P、Q、S、cos; 2) 最大功率传输条件:共轭匹配,第十章 含耦合电感电路,一、基本概念: 耦合、互感、耦合系数、同名端、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二、电路计算: 1、含互感元件电路分析计算: (1)直接法: 列方程时不要漏掉互感电压; 注意同名端与互感电压的关系; (2)去耦等效法: 去耦等效法条件、联接方式和参数计算。,耦合电感 磁通链、磁通 同名

7、端判定 异名端 互感 变压器原理及功能 理想变压器的理想化条件,2、含变压器电路分析计算: (1)含理想变压器电路 理想变压器电压、电流、阻抗变换关系:,(2)理想变压器二次侧折合至一次侧等效阻抗,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响,一、基本概念: 网络函数(复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驱动点/转移 二、RLC串联谐振 谐振条件;谐振特性; 谐振参数:谐振频率、品质因数: Q对频率特性的影响:选择性、通频带,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响,三、 RLC并联谐振 谐振条件;谐振特性; 谐振参数: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四、滤波器 低通、高通基本单元电路,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一、基本概念 三相电源:,三相电路: Y-Y; Y

8、-; -; - Y;,端线(火线、相线);中线(零线、地线) 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2、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Y形电路的电流与电压; 形电路的电流与电压; 三相电路中-; - Y实际并不用,故不考 特 点:各相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分析法:取A相计算,递推其余二相。,3、不对称三相电路,不要求,4、三相电路的功率,一、二端口网络基本概念 二端口定义;对称二端口、互易二端口;二端口等效网络 二、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级联,串联,并联 三、二端口网络方程及参数 基本方程和参数,第16章 二端口网络,非覆盖的章,Ch4.2 Ch 5(compute) Ch7.8 Ch11.5 Ch1

9、2.4 Ch 13 Ch14 Ch15 Ch 16.6 Ch1718,电路理论复习指南,趋势1:The language is English,The Final Examination of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Date:2009.7.9 Class: Name: Student No.,趋势2:题型多样,Fill in the blanks,Select the answers,Calculate the following problems.,Check ture-false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趋势3:覆盖广,趋势4:重基础,轻偏门,电路理论复习指南,考试注意事项,按学号入座 将学生证放在桌子角 考试中不要使用手机,手机关机,应该用手表计时 带科学计算器 考试成绩并非与答题时间成正比 期末卷面分数计划占总评成绩60%,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