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40683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9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1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1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1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1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1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丰都中学语文备课组,第一课 六国论 苏洵,一、解题 1.论 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 2.苏洵,字明允,宋朝眉山人,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中的散文家。,二、预习检测 1.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读音 赂秦(l ) 暴霜露( p ) 与嬴 (yng )洎牧以谗诛( j ) 燕国 ( yn ) 下咽 ( yn ) 草芥( ji ) 互丧 ( sng ) 胜负之数(sh ),2.解释词语的意义 赂l:贿赂。 厥ju:其,他的,他们的。 暴p:暴露。 草芥ji:喻细

2、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厌:满足。 与y:亲附、亲近。 洎j :等到的时候。 谗chn诛:受诬陷被杀。 数sh:天数,命运。 劫ji:挟持,3.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不能独完 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 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 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使动用法。 礼天下之奇才 礼待,名词作动词。 日削月割 一天天、一月月地,名词作状语。 并力西向 向西,名词作状语。,第一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l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第二段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

3、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第三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

4、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第四段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五段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三、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第二部分(2-3):论证中心论点

5、。 第一层:论述分论点1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二层:论述分论点2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第三部分(4-5):作出结论。 第一层:总结历史教训。 第二层:讽谏北宋王朝。,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赂 秦 力 亏,不赂者以赂者丧,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总 分),(第一段),(总分),(第一段),(总分),(第二段),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五段) (引古),(递 进),毋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第六段) (讽今),(并 列),不战胜负判,智力孤危败亡,中心论点,分论点,事 实,论 断,结 论,(分 总),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相同

6、点,评论的内容,写作的意图,分析的结构,论证的方法,三篇文章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统一这段史实;,语言的运用,三文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作者所处朝代的帝王进行规劝;,三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三文都采用了逐层推进的形式;,三文都是整散结合,运用了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过秦论希望汉文帝能以仁义治天下: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国论希望北宋统治者不要妥协投降: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苟以天下

7、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阿房宫赋则希望唐敬宗不要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劳民伤财: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 不同点 一、主旨不同: 过秦论是因时而作,意在劝汉。汉初战事甫定,人口稀少,经济凋弊,急需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为此,贾谊写此史论,规劝汉文帝要施行仁政,莫蹈暴秦覆辙。 阿房宫赋是为帝而作,意在戒唐。当时的唐敬宗昏庸荒淫,大兴土木,起造宫室,劳民伤财。见此,杜牧写此赋,借秦

8、统治者荒淫奢侈、自取灭亡的史实,讽喻敬帝应当节俭爱民。 六国论是缘事而作,意在鉴宋。当时北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军事掠夺采取以赂求和、苟且偷安的退让政策,作者写此文是要告诉宋仁宗,应该以六国破灭为鉴,不要对契丹和西夏屈膝求和,以免像六国那样“为积威之所劫”。,二、结论不同 过秦论就史论史,言尽即止,结论落在秦王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上,其讽谏之意在于言外。 六国论在论证六国失败原因在于赂秦后,由古及今,再作引申,得出以北宋之大,如果一味屈辱苟安,势在必亡,并置自己于六国之下的结论。 阿房宫赋虽是散文,后两段却是议论,论点就是讽喻之意不要荒淫奢靡,重蹈亡秦覆辙,让“后人”哀叹前人的悲剧

9、重演。,第二课 祭十二郎文 韩愈,学习目标: 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 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韩愈,_代文学家。字_。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世称_。因官吏部侍郎,又称_。谥号“文”,又称_。(唐、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 后人尊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其传世的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

10、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二、解题 祭文由于所祭的对象不同,有的主要在于称颂死者,往往华而不实,仅为一种应酬文字;有的则追溯平昔,以叙写悲哀为主,是抒情文的一种。本文属于后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的四言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此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更是变体。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古文观止评点此文:“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

11、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可见祭十二郎文是一篇令人感动的祭文。,三、预习检查 重点字 羞(xi):通假字,通“馐”,美味食物,美味珍馐。 殁():死。 省(xng):看望父母、尊亲:省亲。知觉,不省人事。 孥():妻子儿女的统称。妻孥。 薨(h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 辍(chu):中止,停止:辍学。 遽(j):急、突然:不敢遽下断语。 戚(q):忧愁,悲哀:休戚相关。 飨(xing):用酒食款待人:以飨读者(喻满足读者需要)。本文指鬼神享用祭品。,重点词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12、,例如老大为伯,老二为仲。 孤:幼年丧父叫孤。 就食:谋生。就,接近,靠近。就车:上车,乘车;金就砺则利:放在磨刀石上磨。 形单影只:形,指人。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伴侣:每到傍晚时分,总有一个形单影只的老人从这里走过。 孰谓:谁知道。 万乘:一辆兵车四匹马为乘。古代天子方有万乘,战国时,地方千里的大国都可称万乘之国。 终丧:丧期终了。古子为父服丧三年。 尤:指责,归罪,如怨天尤人;罪过,过错,如“非臣之尤,谁任其咎?”(不是我的错,谁承担这个过错呢?)优异,突出,尤物;副词,特别,尤其,更,如“食饮被服尤节约。” 幸:希望,“幸来告语之”;幸运,“不幸短命死矣”;宠爱,“

13、高雅得幸于胡亥”;特指皇帝到某处去。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四、整体感知 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死期。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至篇末),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叙事和抒情完美的结合 这篇祭文抒发生离死别之情,深沉真挚,悲哀凄楚,婉转曲折。这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事显情,融情于事,叙述平常琐事毫不觉得平淡单调,只觉一

14、片哀情出自肺腑,读来催人泪下,这是间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断积蓄,到高潮时,则直接抒情,感情的潮水喷涌而出,令人感动。,课后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中年兄殁南方( ) 请归取其孥( )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 明年,丞相薨( ) 呜呼哀哉!尚飨( )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 及长,不省所怙( ) 窆不临其穴( ),附答案: 中年兄殁南方(m) 请归取其孥(n)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s) 明年,丞相薨(hng ) 呜呼哀哉!尚飨(xing )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yn ) 及长,不省所怙(h) 窆不临其穴(bi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能衔哀致诚 致

15、诚:表达诚意。 B.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悼念 C.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过不了多少日子。 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何尤:怨恨谁。,3.下列各句加点双音词与现代汉语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吾与汝俱少年 B.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C.又可冀其成立邪 D.而汝抱无涯之戚 答案:D 解析:“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几何”,此处是过不了多少日子之意,今天是几何学的意思;“成立”,在此处是成长自立之意,今天是建立或有根据之意;“无涯”一词古今同义。,4.下列各句“其”字词性相同的两项是( ) A.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其无知,悲不几时 C.亦不知其悲也 D.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答案:AD 解析:A,副词,表示推测,恐怕;D难道,表反问语气的副词;B如果,连词;C她、她的,代词。,5.下列各句“其”字词性相同的两项是( ) A.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其无知,悲不几时 C.亦不知其悲也 D.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答案:AD 解析:A将,副词;D难道,表反问语气的副词;B如果,连词;C她、她的,代词。,6.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将成家而致汝。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