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电力建设

上传人:fen****835 文档编号:107040460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电力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乡村电力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乡村电力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乡村电力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乡村电力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电力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电力建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ICS07.060B 18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593.12019乡村电力建设第1部分:规划编制指南Rural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Part 1: Guidelines for planning2019 - 07 - 23发布2019 - 08 - 23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与定义14 总则35 高压配电网46 中压配电网47 低压配电网58 智能化要求69 电力用户接入610 分布式电源接入711 电供暖接入812 充换电设施接入813 储能系统接入814 节能和环保要求9前言DB

2、37/T 3593乡村电力建设系列标准分为以下3个部分:第1部分:规划编制指南;第2部分:通用技术标准;第3部分:服务规范。本部分为DB37/T 3593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本部分起草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云亭、王飞、石鑫、孙冰莹、崔伟、王春义、庞怡君、胡永朋、吕卫民、卢志鹏、吴观斌、周洁、杜鹏、张晓磊、刘文哲、吴奎华、梁荣。 乡村电力建设第1部分:规划编制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乡村电网规划应遵循的主要技术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乡村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工作。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6标准电压GB/T 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2433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GB/Z 29328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GB/T 32000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4131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 36549电化学

4、储能电站运行指标及评价GB/T 36622.1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1部分:总体要求GB 50966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NB/T 33012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DL/T 5118乡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 5129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规范DL/T 5131乡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乡村电气化rural electrification通过改造升级乡村配电网,提高乡村供电服务水平和用电保障能力,促进能源需求向电力转化,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乡村产业、乡村生活电气化等方面。3.2乡村配电网rura

5、l distribution network主要为除县级政府所在建制镇以外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村或农场及林、牧、渔场等各类用户供电的110 kV及以下各级配电网。其中,110 kV35 kV电网为高压配电网,10 kV电网为中压配电网,220 V/380 V电网为低压配电网。3.3多规合一multi-planning integration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强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综合交通及基础设施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等目标的规划优化方法及技

6、术体系。3.4饱和负荷saturated load区域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电力消费增长趋缓,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连续5年负荷增速小于2 %,或电量增速小于1 %),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现饱和状态的负荷。3.5供电可靠性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配电网向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3.6供电半径power supply radius变电站供电半径指变电站供电范围的几何中心到边界的平均值。10 kV及以下线路的供电半径指从变电站(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到其供电的最远负荷点之间的线路长度。3.7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

7、近建设安装,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量综合梯级利用多联供设施。包括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含煤矿瓦斯发电)等。3.8电供暖electric heating使用电锅炉或者蓄热式电暖器、发热电缆、电热膜及各类电驱动热泵等供暖设施向用户供暖的方式。3.9充换电设施charging and battery swap facilities与电动汽车发生电能交换的相关设施的总称,一般包括充电站、充换电站、电池配送中心、集中或分散布置的充电桩等。 3.10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8、system通过电化学电池或电磁能量存储介质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设备系统。3.1110 kV主干线10 kV trunk line由变电站或开关站馈出、承担主要电能传输与分配功能的10 kV架空或电缆线路的主干部分,具备联络功能的线路段是主干线的一部分。3.1210 kV分支线10 kV branch line由10 kV主干线引出的,除主干线以外的10kV线路部分。3.13配电变压器distribution transformer将10 kV变换为380/220 V并分配电力的配电设备,简称配变。按绝缘材料可分为油浸式配变(简称油变)、干式配变(简称干变)。4 总则4.1 乡村配

9、电网规划应以建设坚固耐用、灵活友好、智能互动现代化乡村配电网为目标,引领乡村电气化发展,指导乡村配电网改造升级,增强乡村用电保障能力,满足农业生产、乡村产业、乡村生活电气化提升要求。4.2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满足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要求,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信息通信技术,提升数据自动采集、自动获取、灵活应用能力,实现配电网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促进电力能源共建、共筹、共享。4.3 为安全、可靠、经济地向用户供电,乡村配电网应具有必备的容量裕度、适当的负荷转移能力、一定的自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合理的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4.4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的

10、原则,贯彻资产全寿命周期理念,推进智能化升级,推行标准化建设,满足乡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要求。4.5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布局、能源消费特点、用户性质和环境要求等情况,统筹考虑乡村电气化负荷需求,优化调整电网规划方案和项目安排,差异化选择相应的建设标准,满足区域发展和各类用户用电需求。4.6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符合多规合一的原则,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电网与其它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应统筹安排、合理预留各级电压变电站、开关站、电力线路、电表箱等供电设施的位置和用地。配电网设施改造时应实现与村庄规划建设相衔接,符合环保要求,与环

11、境相协调,布置科学合理、设施美观耐用。4.7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增强各层级电网间的负荷转移和相互支援,构建安全可靠、能力充足、适应性强的电网结构,保障可靠供电,提高运行效率。4.8 乡村配电网规划建设应按照饱和负荷需求,导线截面一次选定、廊道一次到位、土建一次建成,同步解决一、二次和各专业需求,避免大拆大建和重复建设,切实提高配电网发展质量与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4.9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适应智能化发展趋势推进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乡村用电信息采集建设,满足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供暖等新型负荷的接入需求。4.10 乡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应符合DL/T 5118的规定,电压

12、等级的选择应符合GB/T 156的规定。4.11 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未经供电企业同意,架空线路杆塔上禁止搭挂与电力无关的广播、电话、有线电视等其他弱电线路。5 高压配电网5.1 同一供电区域的电网结构应尽量统一,一般采用链式、环网或双辐射结构。高压配电网布局应充分考虑安全、集约的原则,尽量与山体、河流、道路等自然地理线状地物走向一致。5.2 高压线路宜采用架空线路,导线截面宜根据规划区域内饱和负荷值及电源发展情况一次选定。导线截面应与电网结构、主变容量和台数相匹配。5.3 110 kV新建架空线路截面宜选用2300 mm2、300 mm2,若线路各段有T接变

13、电站且规划容量较大时,T接点前线路可选用2300 mm2导线。35 kV新建架空线路截面宜选用300 mm2、240 mm2,若线路各段有T接变电站且规划容量较大时,T接点前线路可选用2300 mm2、2240 mm2导线。5.4 既有架空线路入地改造,改造方案必须满足规划目标网架的构建要求,改造后的电网,原则上供电能力和功能不低于原有设计水平,所需资金由主张方解决。5.5 变电站站址选择应符合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电网规划的要求,靠近负荷中心地区。5.6 新建变电站应按无人值班方式建设,现有变电站应逐步改造为无人值班变电站,有条件的地区可试点建设智能化变电站或装配式变电站。5.7 变电

14、站主变压器台数宜按终期不少于两台设计,应采用有载调压、S11及以上节能型变压器,35 kV及以上高压配电装置选用SF6断路器或真空断路器,10 kV配电装置宜采用户内布置,选用真空断路器。5.8 高压电网的容载比宜控制在1.82.2之间,负荷增长较快地区可适当放宽取值。5.9 变电站建筑物应与环境协调,符合“安全、经济、美观、节能、节约占地”的原则,按照最终规模一次建成。6 中压配电网6.1 中压配电网应合理布局,接线方式灵活、简洁。公用线路原则上应分区分片供电,供电范围不应交叉重叠。6.2 中压配电网线路主干线应根据线路长度和负荷分布情况进行分段并装设分段开关,重要分支线路宜装设分支开关。6

15、.3 中压配电网宜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或单辐射接线方式。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接线方式时,应逐步满足负荷转供要求。6.4 中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乡村中压配电网线路供电半径原则上宜控制在15 km之内。6.5 缺少电源站点的地区,当10 kV架空线路供电半径过长,末端电压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可在线路适当位置加装线路调压器,调压器额定电流应满足负荷发展要求。6.6 中压配电网主干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参考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乡村中压配电网主干线截面应按远期规划一次选定,新建架空线主干线导线截面宜选择240 mm2。规划联络线和可能发展为主干线的分支线应按主干线截面进行规划。6.7 中压配电网线路杆塔在乡村一般选用12 m及以上杆塔,路边不宜采用预应力型混凝土电杆,防止车撞脆断。6.8 乡村线路档距不宜超过70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生活/日用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