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工程基站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107040352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线通信工程基站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无线通信工程基站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无线通信工程基站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无线通信工程基站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无线通信工程基站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线通信工程基站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通信工程基站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南宁市一至十二期无线通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要本)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2008年11月目 录1总论11.1项目背景11.2编制依据11.2.1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和文件11.2.2相关的标准和技术导则11.3评价技术路线和评价工作重点21.3.1评价技术路线21.3.2评价工作重点21.4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21.4.1评价范围21.4.2环境保护目标31.5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确定31.6评价标准42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概况52.1自然环境概况52.2社会环境概况52.3环境质量概况73项目概况73.1工程名称73.2工程建设规模74工程分析84.1电磁波传

2、播方式与移动通信原理84.1.1电磁波传播方式84.1.2移动通信原理84.2移动通信的基站和天线94.3建设项目污染源分析114.3.1施工期114.3.2运营期115 环境监测与影响评价135.1典型基站的选取135.2监测布点原则与方法165.3测量仪器175.4典型基站监测结果与评价176 电磁辐射影响校核计算236.1功率密度核算236.2辐射防护距离计算236.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237 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257.1环境管理257.2污染防治措施258产业政策相符性和规划相符性分析268.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268.2规划相符性分析26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710环境风险

3、评价2810.1环境风险识别2810.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2811 结论和建议2911.1评价结论2911.2建议291总论1.1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广西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界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用户数量和业务量呈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同时用户对通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广西移动对GSM网络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容及优化资源配置,以强化该网络在全区的布局,扩大其覆盖区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现有基站1260个(微蜂窝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相关

4、规定,广西自治区环保局要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委托具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评单位就其移动通信现有基站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按各地市分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分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委托具备相应环评资质的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就上述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确定在各地市的一至十二期无线通信工程中选取10%的典型基站进行现场监测。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在接到环评任务后,认真收集了本项目的相关技术资料,征求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对工程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确定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委托相应的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了

5、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的环境现状背景监测;同时开展了本工程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进行了理论计算的验证;对本工程的噪声、生态等环境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 1.2编制依据1.2.1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和文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5)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8号令,1997);6)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6、(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8号,2006)。1.2.2相关的标准和技术导则1)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2)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3) 辐 射 环 境 保 护 管 理 导 则电 磁 辐 射 监 测 仪 器 和 方 法 (HJ/T10.2-1996)。4)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1.3评价技术路线和评价工作重点1.3.1评价技术路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本次工程已建基站1260个。根据上述状况,本次评价对已经建成运行的基站进行电磁环境现状监测评价,并进行电磁环境理论预测验证。鉴于本项目中涉及

7、的基站数量较大,评价时采取了抽样的方法,在地市区域重点选择基站周围存在环境敏感点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基站作为典型基站开展电磁辐射现场监测,所选取典型基站的数量占基站总数的10%,根据典型基站的监测结果并结合电磁辐射理论计算来评价南宁分公司一至十二期无线通信工程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基站的水平保护距离和垂直保护距离。1.3.2评价工作重点本项目的评价重点具体包括:1) 工程分析;2) 电磁辐射现状监测和评价;3) 电磁辐射影响校核计算;4) 公众参与。在上述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本工程的环境影响作出结论,论证其环保可行性,并提出基站在今后运行中需要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监测计划等。1.4

8、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1.4.1评价范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GSM网基站发射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00kW,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规定,发射机功率P100kW 时,评价范围应为以天线为中心,半径500m的区域。在本项目的工作中,鉴于GSM网基站的天线发射功率均小于100kW,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信息产业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监测范围为天线周围50m;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范围也取相应的半径,重点评价电磁辐射强度最大的天线主瓣方向的影响。1.4.2环境保护目标如基站位于建筑物楼顶时,环境保护目标为基站天线所在建筑50m范围的邻

9、近建筑物内的居民和人群。如基站为立塔建设,则环境保护目标为基站50m范围内的建筑物内的居民和人群。1.5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确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一至十二期无线通信工程建设已完成,其中大部分基站选择建设于城市建筑物楼顶,利用现有房间作为机房,其建设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另一部分基站需要建设地面铁塔和小型机房,需要永久占用小部分土地,但其建设规模极小,对周围环境影响有限。施工期已完成,无环境影响。基站运行期间通过天线向周围环境发射无线电信号,从而产生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基站运行时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基站空调设备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由于基站配置的空调为家用柜机,

10、均为通过国家检测合格的产品,其噪声指标低于国家标准,只要充分注意空调外机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质量,空调设备运行的噪声影响可以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不会产生扰民现象。由于所有基站均为无人值守,基站运行期间不存在废水、废气污染。因此,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可以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基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建设项目运行期间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详见表1.1。表1.1 运行期间的环境影响识别序号项目环境影响1土地占用部分立塔建设和机房建设用地,永久占用2噪声主要为空调外机的影响,只要合理安装,对周边环境影响有限3植被没有影响4景观影响不大5交通没有影响6有线和无线通讯没有影响7电磁

11、辐射有一定影响8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没有影响9水土保持没有影响10大气环境没有影响11水环境没有影响1.6评价标准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规定,在303000(MHz)频率范围内,对公众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为电磁辐射源在接受点产生的功率密度小于0.4W/m2。根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的规定,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包括各种电磁辐射源对其影响的总和,即不仅包括所评价设施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影响,还要包括该设施以外所有背景电磁辐射源的影响。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88规定限值的若干分之一。在评价时,对于由国家环保部负责审批的大型项

12、目可取GB8702-88中功率密度限值的1/2。其它项目则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因此,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将以GB8702-88中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即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为0.08W/m2。2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南宁,地理位置优越的中心之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是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又是民族欢乐活力动感的文化之城。南宁市区域构造位于大瑶山西大明山隆起带、大明山南丹褶断带与钦州、防城褶断带交汇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中,经历多期沉积作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地质构造特征别具一格,从而形成与之相关的各类矿产。至2004年底,已发现矿产63种,主要

13、有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全市共有矿床、矿点590处。其中: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28处,小型矿床232处,矿点321处。南宁市水资源较为丰富。南宁市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41毫米1753毫米之间。市辖区河系发达,河流众多,流域集水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郁江、右江、左江、武鸣河、八尺江、清水河、良凤江、香山河、东班江、沙江、镇龙江等39条。最大的河流是郁江,流过南宁市区、邕宁县、横县。右江的下游经过隆安县,在南宁市宋村附近与左江汇合形成郁江。郁江(南宁水文

14、站)平均天然径流量397亿立方米,其中入境水量382.5亿立方米。熔岩地区地下伏流发育,地下水资源丰富,根据地下水调查和分析,南宁市辖区多年平均地下水量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1.1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补给量为2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为15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556亿立方米左右。各江河的多年平均含沙量较少,绝大多数测站均为每立方米0.1公斤0.5公斤。南宁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大小公园、游园、风景区、广场等供人们游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50多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顶蛳山贝丘遗址),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6处。2.2社会环境概况南宁全区22200平

15、方公里,市区面积647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659.54万人,城区人口249.67万人。全市平均海拔74-79米,最高处496米。2008年2月26日,南宁市统计局发布2007年南宁市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数字表明,南宁市经济发展实现了“六大突破”,即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工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农业产值突破2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亿元。2007年南宁市经济运行情况还呈现八大亮点。据统计,2007年,南宁市GDP总量突破1000亿元,达到1062.99亿元,比2006年增长17.1%,增长速度比全区高2.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7个百分点。这表明经济正处在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时间最长,稳定性最好的时期,也是总量规模迅猛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