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心跳骤停与心脑肺复苏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35842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9.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心跳骤停与心脑肺复苏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第5章心跳骤停与心脑肺复苏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第5章心跳骤停与心脑肺复苏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第5章心跳骤停与心脑肺复苏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第5章心跳骤停与心脑肺复苏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心跳骤停与心脑肺复苏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心跳骤停与心脑肺复苏剖析.(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You Can Be a Lifesaver!,2. 案例演练,几位群众七手八脚地抬来一位病人,急诊科分诊台护士甲看见后立即推着平车上前接病人,把病人赶紧往抢救室送,边送边评估病情-病人面色发绀,摸不到脉搏,不见胸廓起伏,护士甲:“小丁,来了一位呼吸 心跳骤停的病人” 护士丁立即上前,快速判断病情, 一边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一边对护士甲说:“快通知医生和其他人员。” 医生张和护士乙、护士丙立即赶到。 护士丁(边按压边组织抢救):“小甲,你行气管插管;小乙,你赶紧开放静脉通路;小丙,你赶快准备除颤仪准备体外除颤。”,(抢救中) 护士甲: 正在按操作规范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道通畅。 护士乙:正在按

2、操作规范为病人开放静脉通路,执行医嘱,并遵医嘱给药。 护士丙:准备好除颤仪在为病人行体外除颤,并上监护仪。 护士丁: 观察生命体征,填写抢救记录。,心脏骤停的危害?,分布广-每年超过30万心脏骤停的院外急救病人 突发-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年龄段 紧急 致命-超过92%的院外心脏骤停病例以死亡收尾 没接受及时复苏-不到1/3的院外心脏骤停病人接受了旁观者实施的CPR,心脏骤停是死亡的宣判?,要挽救病人生命,必须尽早实施标准规范的CPR. 及时实施CPR,心脏骤停病人的存活率可提高至90%. 每延长1分钟开始CPR,死亡率增加3%,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一)心脏骤停的病因、类型及表现 (二)心

3、肺脑复苏 (三)复苏的监测与护理,急救护理技术石文青 第五章,第一节 心脏骤停的病因、类型及表现,心脏骤停的定义 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以突然意识丧失、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为临床特征。,一、心脏骤停的病因 (一)心源性: 1.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原因。 2.心肌炎、心瓣膜病、先心、主动脉病变等。,一、心脏骤停的病因 (二)非心源性: 麻醉、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中的意外事件,如心包穿刺、气管切开、心导管检查等; 突然意外事件,如电击、雷击、溺水; 严重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等严

4、重的电解质紊乱; 各种中毒(药物/酒精)如洋地黄中毒、药物过敏等。 窒息,心脏骤停的 类型,1. 心室颤动(约占80%) 2. 心搏停止 3. 无脉性电活动(即电-机械分离),二、心脏骤停的类型,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心音消失 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 瞳孔散大 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大动脉搏动消失是诊断心脏骤停最重要的依据,补充:呼吸骤停 (1)定义 呼吸骤停是指有效呼吸功能的停止。 (2)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 1.气道阻塞 5.窒息(自缢) 2.药物过量 6.溺水 3.脑外伤 7.电击伤 4.脑血管意外 8.烟呛等,无意识、无脉搏、无自主呼吸

5、,是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识别标志,先判断意识,再判断呼吸,最后判断脉搏,一般不超过10秒,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复苏 心肺复苏(CPR) 心肺脑复苏(CPCR),复苏术: 一切为了挽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 心肺脑复苏(CPCR): 使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迅速恢复呼吸、循环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生存链,一、基础生命支持 (初期复苏心肺复苏术) 病情判断 呼救 包括ABC三步骤 目的是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向人体重要脏器供氧,直致延续到建立高级生命救护或恢复自主的心跳、呼吸。 是三期复苏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1)判定病人无意识 方法: 1)轻拍或轻轻摇动病人肩部,高声

6、喊叫:“喂!你怎么了?” 2)如认识,可直接呼喊其姓名。,(2)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一看二听三感觉”:看胸廓有无起伏、听病人有无呼吸声、感觉有无气流。,(3)判断有无脉搏,成人(8岁以上)及儿童(1-8岁):检查颈动脉 儿童:可检查股动脉 婴儿:检查臂部肱动脉或股部的股动脉 检查脉搏的时间要少于10s,判断颈动脉搏动的方法: 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 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 在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胸外按压,一旦确定无颈动脉搏动,立刻开始胸外心脏按压。,(4)呼救 一旦初步确定病

7、人为心脏/呼吸骤停, 应立即招呼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前来 协助抢救。 方法:大叫“来人啊!救命啊!”,(5)将病人放置复苏体位 进行CPR时,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双臂置于躯干两侧。 翻转时注意将病人头、颈、躯干作为一个整体,平直无扭曲。 如病人睡在软床上,应在其身体垫硬木板。,基础生命支持三步骤,传统: A:开放气道 B:重建呼吸 C:重建循环,2011新标准: C:重建循环 A:开放气道 B:重建呼吸。,VS.,C. 重建循环,即人工循环,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后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经动脉流向全身器官。,胸外按压,是指对胸骨下段有节律地按压。 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产生60

8、80mmHg的收缩期动脉峰压。 通过胸外按压产生的血流能为大脑和心肌输送少量但至关重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1.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 成人: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 儿童:胸骨中下1/2处,右手中、食指沿一侧肋弓向中间滑动至肋骨与胸骨连接处向上2横指左手掌跟靠紧食指。,胸外心脏按压,1)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成人按压手法:双手重叠,在下的一只手之掌根部接触胸骨,垂直压向脊柱。 儿童:根据身高大小,应用单手或双手 胸外心脏按压,以一手的掌根部置于按压区部位,另一手掌叠于此掌背,两手手指交叉翘起使手指脱离胸部。 两肘部伸直,用肩臂力量垂直向下,使胸骨下压,然后放松,手掌不离开胸壁

9、。,胸外心脏按压用力方式: 按压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 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垂直用力向下; 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胸外按压常见的错误:,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 按压定位不正确; 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垂直,按压力量减弱,按压深度达不到4-5cm; 冲击式按压、猛压,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 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按压速度不自主的加快或减慢,影响了按压效果(说明:为避免此错误,可数出按

10、压次数); 两手掌不是重叠放置,而呈交叉放置。,胸外按压常见的错误:,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100次/分,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成人:45cm 小儿:23cm,A-开放气道,包括开放气道和清除异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病人衣领和裤带;挖出病人口中的分泌物、呕吐物、异物、义齿等 是首要措施,也是判断呼吸和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开放气道的方法,仰头抬颈法 仰面举颏法 托下颌法,1.仰头抬颈法,救护者一手托抬病人颈部,另外一手以小鱼际下按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 对疑有头、颈部外伤者不宜使用。,2.仰面举颏( k )法:,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

11、)。 不要将手指压向颏下软组织的深处,否则会阻塞气道。 不要用大拇指抬颏部。 口不要完全关闭。,仰面举颏法,3.托下颌法:,用双手(一侧一只)紧抓病人下颌角托起,一面使头后仰,一面将下颌骨前移。托颌而不仰头; 对疑有颈外伤的病人是最安全的,是首选的开放气道方法。,B.重建呼吸 (p48),即人工呼吸,是用人工的方法借外力来推动肺、膈及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进入肺,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维持一定的氧分压。,B、人工呼吸,在畅通呼吸道、判断病人无呼吸后,即应给予人工通气。 (1)口对口人工呼吸 (2)口对鼻人工呼吸 (3)通气管应用,口对口呼吸:,2.用按于前额的手的拇 指与食指捏闭

12、病人的鼻孔,不使其漏气; 3.深吸一口气,口张大包紧口唇,深而慢的用力吹气,使胸廓起伏,送气时间为1秒钟。 4.救护者口离开后松开病人鼻翼。 做两次人工呼吸; 有效指征:胸廓有起伏。,1.仰头举颏,口对鼻或口对口鼻呼吸,牙关紧闭、口唇外伤、婴儿时采用。 用口对鼻呼吸,吹气时使口闭合,呼气时放开。,通气管的应用,口咽通气管(图5-3) 将通气管沿舌背从口腔插入,救护者捏闭病人鼻孔,从外侧含部将气吹入。,心脏骤停时实施人工呼吸注意事项,每次人工吹气持续1秒钟以上; 避免快速、用力吹气,以免引起胃部膨胀; 保证足够潮气量使胸廓产生起伏; 不要为了通气而中断胸外按压;,心脏骤停时实施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13、如果已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不必考虑通气和胸外按压之间的同步、协调。按压者不间断的进行胸外按压100次/分。通气频率为810次/分; 有脉搏无呼吸者,应给予单纯人工呼吸,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按压与通气之比,成人:30:2,5个循环 大约2分钟 8岁以下小儿: 1名复苏者(30:2,5个循环 大约2分钟) 2名复苏者(15:2,8个循环 大约2分钟),CPR 一 览 表,复苏有效的表现 能触到大动脉搏动、动脉血压达到60mmHg或以上、口唇及皮肤转红、瞳孔由大变小、有知觉反射,开胸心脏挤压,1.适用证 胸部创伤引起的心脏骤停者。 经常规胸外心脏按压10-15分钟无效者。 2.方法

14、:采用左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右手大鱼际肌和拇指置于心脏前面,另四手指和手掌放在心脏后面,80-100次/分,有节律的挤压心脏。,小结,本节重点1: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本节重点2:急救生存链 本节重点3:基础生命支持步骤 BLS顺序:评估、呼救EMSS、CPR的ABC和电除颤 简述现场CPR步骤,简述现场CPR步骤,1.判断病人有无意识 2.判断有无大动脉搏动 3.判断有无呼吸 4.呼救 5.将病人放置复苏体位,简述现场CPR步骤,C: 人工循环 6.胸外心脏按压 (1)胸外心脏按压部位 (2)胸外心脏按压频率:100次/分 (3)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深度:4-5cm (4)按压与通气之比 30:2

15、,简述现场CPR步骤,A:开放气道 7.开放气道 方法? B:人工呼吸 8.人工呼吸: (1)首次2次救生呼吸; (2)无脉搏无呼吸者,通气频率为8-10次/分, 有脉搏无呼吸者,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 9.评估复苏效果 10.保暖,体位,持续心电监护,简述现场CPR步骤,11.快速转运 12.早期ALS,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一)明确诊断:明确病因 (二)气道控制:口咽通气管、鼻咽气道、气管内插管、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 (三)呼吸支持 (四)循环支持 (五)心脏电击除颤 (六)药物治疗,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1. 定义 是指在对呼吸心跳停止病人进行初步复苏后,运用专业救

16、护设备和急救技术,建立并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继续进一步的生命救生。,2. 基本观点,* 提供高质量的CPR是有效ALS的基础 * 所实施的其他全部措施(包括检查ECG/脉搏,给药,气管插管,除颤)均应在CPR不被中断的前提之下进行。,(二)气道控制和呼吸支持 气管内插管 适应症:初级心肺复苏无法保持气道通畅; 有呼吸停止危险需人工辅助呼吸者; 气道堵塞需进行气管内吸引者; 需较长时间人工呼吸者。,具体急救措施,高级气道处理,气管切开术 : 适于需要长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反复吸痰者。主要用于心肺复苏后仍然长期昏迷的病人。,A:建立有效人工气道,简易呼吸器通气法 机械辅助通气 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唯一确切有效的呼吸支持手段,可以增加或代替病人自主通气,改善气体交换,为临床抢救治疗争取时间。,氧疗和支持通气,(四)循环支持 1)心电、血压监测:可以应用心电监护仪或除颤器心电示波装置以及心电图机做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准确辨认心律失常,以采取相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