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中华书局)(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34421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中华书局)(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中华书局)(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中华书局)(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中华书局)(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中华书局)(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中华书局)(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中华书局)(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明朝疆域图,一、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 1.背景:元朝灭亡后,蒙古贵族退回北方草原,分为 三部对明边境构成严重威胁。 2.经营蒙古明朝采取的措施 (1)明成祖五次亲政漠北,制止蒙古势力的南侵 (2)修筑长城 (3)设置九边 3. 经营东北地区的措施 (1)1409年在特林设立奴儿干都司 (2) 派遣大臣多次巡视东北地区 (3) 在特林建造永宁寺,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军事家,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台州,登州,平定了浙江的倭寇,想一想:戚继光抗倭为什

2、么能够取得胜利?,戚家军取得胜利的原因:,评价: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戚继光抗倭是中国人民抵御外倭的第一次胜利。,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戚继光抗倭,背景: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过程:组建戚家军先后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 结果:取得了胜利东南沿海人民安居乐业。,2008年8月8日,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明,其中“郑和下西洋”一幕再现了600多年前明朝的郑和7次率船队远航,创造航海奇迹的辉煌历史。,交往篇,看图回答: 此人是谁?他最大的

3、历史贡献是什么?,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 印度洋沿岸地区。,文莱,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郑和的英勇无畏;明成祖的支持,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思考: 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目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宣扬明朝的国威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马六甲海峡,郑和下西洋盛况,14051433年,先后7次,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

4、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明代罗盘,郑和船队编形图,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郑和下西洋带来了什么影响和贡献?,(2)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和贡献,(1)郑和下西

5、洋的时间早,人口多,规模大,范围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1、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地方叫“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靖难之役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土木之变 2、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民族英雄的是: A、岳飞 B、戚继光 C、文天祥 D、郑和,巩固新知,C,B,3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A,A,5.阅读下列材料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瞑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衙”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说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郑和下西洋,1405-14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