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完整课件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30967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完整课件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财政学完整课件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财政学完整课件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财政学完整课件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财政学完整课件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完整课件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完整课件剖析(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市场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调节经济运行主导力量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能够将人们的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最有机结合起来,将 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源泉最大限度结合起来的、较为理想的制度 安排 最富效率的市场经济只存在于完全竞争市场(P45)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包括(P46) 1、有足够多的买着卖着 2、要素自由流动 3、信息完备且充分 4、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资源再配置成本 5、交易中,生产和交易不存在外部性,市场失灵(P46) 市场调节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本身固有的缺陷和不足,经济学上称之为市场失灵。 1、条件性市场缺陷(P46)

2、 不完全竞争 外部效应 信息不充分 交易成本 偏好不合理 2、原生性市场缺陷(P47) 收入分配不公 经济波动与失衡。政府力量(所谓“看得见的手”)的存在是现代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必须条件。政府的作用对象主要是公共服务领域。政府活动的结果是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公共物品(P48)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同私人物品相比,纯粹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P49) 1、非排他性 2、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 (P49) 一类是天然性公共物品 另一类是制度性公共物品 混合物品(P49)

3、 混合物品也称准公共物品或半公共物品,是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的物品。 混合物品存在的两个原因(P49),财政的公共特征(P51) 1、一国家为主体 2、一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为分配客体(对象) 3、一国家权力为根据,包括国家的财政权力和经济权力 4、以满足社会公需要为目的,这些公共需要物资的载体就是公共物品 5、以分配过程为自己的作用领域 公平(P52) 公平是指社会分配结果处在社会成员都比较满意的状况。 公平的评价指标有两个: 1、贫困指数,贫困指数与公平程度成反比; 2、基尼系数 效率是指现有经济资源的使用结果可以给国民带来最大限度的满足(P54),公平准则,表1.1 部分国家

4、的收入分配状况和基尼系数 (家庭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表1.2 贫困指数(PI),社会福利函数和最优社会福利的决定 既然公平和效率都是社会福利增进所不可或缺的,两者之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此消彼涨的替代关系,那么必须将这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才能最终决定社会福利状况。 经济学用效用可能性边界和社会福利函数来分析,并将两者结合来说明最优社会福利的决定。 效用可能性边界是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外包络线,它代表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各种有效率的产品结构能使消费者达到的最大效用组合。 为了在效用可能性边界上的各点中作出选择,经济学引入社会福利函数通常将全社会的福利水平表示为所有社会成员效用水平的函数,即 W

5、F(U1,U2,U3,Un) 将社会福利曲线和效用可能性边界结合起来,即可确定最优社会福利点。该点即是在既定资源、技术和个人偏好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的生产、交换、分配的唯一组合点。这一点确定后,即可返回去,根据包括这一点的特殊效用可能性曲线,找到与其对应的最优产品组合,根据这一产品组合,进而决定产品的最有交换状况,最终实现经济效率与公平分配的最佳组合。,E,W3,W2,W1,最优社会福利的决定,效用可能性边界,UB,O,UA,一 资源配置职能 二 收入分配职能 三 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职能,公共财政职能,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重新认

6、识财政概念的基本立足点 政府、企业、家庭(个人)和对外四个部门的相互关系,一 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政府为满足社会需要 (social wants)而提供特定的物品和服务, 并为这些支出融资而征税。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财政支出、政府税收 当前财政配置的重点,二 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要素投入与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的公平: 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分配与再分配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 转移支付 累进的所得税,三 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 “发展”和“增长” “有增长而无发展”或“

7、没有发展的增长” 财政的稳定与发展机制和手段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某些起“自动”稳定作用的制度性安排 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安排 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案例:有关政府职能的讨论,案例名称:110警察该不该为居民代买早点? 析论政府职能的错位 案例讨论:某市民外出倒垃圾时,突然一阵 风吹来,钥匙被锁在家中,这时警 察该不该帮助他取钥匙?为什么?,案例:有关政府职能的讨论,案例名称: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析论政府的经济稳定职能 案例讨论:粮食是典型的私人产品,各国却积 极扶持粮食生产。这是为什么?,第二章 财政支出总论 财政支出就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配置活动,是国家对所集中起来的财政资

8、金进行有计划分配的过程。 (P60) 按财政支出与政府职能的关系划分,可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安全支出以及其他支出五大类。 (P61) 根据经济性质的不同,财政支出课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P62),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附表: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支出及其比重,附表:近年我国的财政支出次级结构,第二章 财政支出总论 财政支出规模(P64) 测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一是绝对量指标,用财政支出总额来表示; 二是相对量指标,一般用财政支出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 瓦格纳定律(P6

9、6)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社会公共需要的规模也随之增长,财政支出必然以比生产增长更快的速度增长。,主要西方国家公共支出增长趋势,我国财政支出发展变化趋势,中国统计年鉴069,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原因(P68) 1、财政职能扩张 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质量的提高 3、人口规模增加 4、商品价格及服务费用上涨 5、科学技术的进步 6、突发事件 财政支出效益同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效益的差别(P73) 1、计算效益的范围不同 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3、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P73) 1、“成本效益”分析 2、最低费用选择法 3、公共定价法,一 成本效益分析法 确定成本与收益

10、的范围 成本收益的定价 贴现率的选择 时间期界的确定,二 最低费用选择法 1.含义和适用的财政支出项目 2.方法和步骤 3.目的,公共定价 (一)定价政策 免费和低价 平价 高价 (二)公共定价的选择 边际成本定价 平均成本定价 二部定价:基本费+从量费 负荷定价法 以自然垄断行业为例,说明公共定价方法的选择,自然垄断下的公共定价法,案例:公共定价:俱乐部产品的成本补偿,案例名称:机场建设费为何征收? 析论俱乐部产品的成本补偿 案例讨论:机场建设费的取消,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基本思路(P77) 1、健全法律依据 2、明确评价主体 3、完善评价指标 【 重点】 .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

11、公共支出可做哪些划分? 3.了解我国公共支出的结构及其优化。 4.公共支出规模呈现何种发展规律?我国有何特殊性? 5.分析影响政府公共支出的因素。 6.简述公共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 文科科学卫生事业支出的内容(P80) 1、教育支出 2、科学支出 3、医疗卫生支出 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P82) 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各级权利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交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费用的支出。 国防支出(P83) 国防支出是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和民兵建设方面的费用支出。 影响国防支出水平的因素(P84),一 行政管理支出

12、和国防支出的属性 二 行政管理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构成 (二)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三)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变化和现状 (四)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三 国防支出 (一)我国国防政策 (二)我国国防支出规模及其变化和构成 (三)国际比较,案例:关于行政事业性经费规模的讨论,案例名称:我国行政成本为何偏高? 析论行政管理费膨胀的体制 原因,一 文教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和筹资机制 非生产性支出 混合产品 二 教育支出 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经费规模和来源结构;支出结构和效益 科学研究费支出 经费投入方式;规模和来源结构;支出结构 四 卫生支出 政府干预公共卫生事业的理由;

13、支出规模;我国“十一五”的规划 文教科卫支出的管理和效益 1.逐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供应范围 2.改革和完善文教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 3.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4.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 5.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文教科卫支出,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 政府投资支出的特点(P84) 政府投资的作用(P85) 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P85)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 3、就业创造标准 基础设施投资(P86) 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物质基础实施。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P87),财政投融资制度(P87) 财政

14、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继续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也称为“财政性金融”。 财政投融资的必要性(P88) 我国财政投融资进一步的改革方向(P88) 财政农业投资的必要性(P89) 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的重点(P90),一 基础设施投资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社会先行资本、共同生产条件 公共产品 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1、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 混合提供 2、基

15、础设施提供方式 政府独资建设,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 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 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二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一)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部门的特殊性和财政投资的必要性 (二)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科技推广 农村教育和培训 (三)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资状况 进一步完善思路:观念 方向 具体措施,一 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一)概念 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

16、,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二)意义 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的有机结合 (三)基本特征 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二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一)“三大”政策性银行概况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业务职能的政策性 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 (三)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