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识2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29974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常识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政治常识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政治常识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政治常识2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政治常识2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常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常识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唯物论部分复习,考点一:物质和运动 第一部分 知识梳理,一、世界的物质性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二、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2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三、哲学上的运动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2012江苏单科,27,2分)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 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 诱惑你,然后飞逸/ 什么是人间的欢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 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

2、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认相对静止,绝对的运动是我们无法把握、不能捕捉的,答案B,第二部分 看高考怎么考 1(2015江苏单科,24,2分)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B C D,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而上学的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

3、,2(2015天津文综,7,4分)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 B C D,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辩证的否定,答案A,3(2014福建文综,34,4分)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

4、对独立性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B C D,【答案】 B 定律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不对应实践的观点,排除; 表达了不同的条件下事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对应发展的趋势原理; 正确,高尚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正确,“坐地”是静止,“日行八万里”体现了绝对运动。,4(2011江苏单科,26,2分)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

5、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不合题意,运动,5(2011浙江文综,27,4分)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 B C D,答案B,记忆: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考点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第一部分 知识梳理 一、意识的本质,(2013江苏单科,26,2分)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作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耳朵虫是一种认知

6、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答案A,二、意识的作用 1意识活动的特点,2意识的能动作用,(2014四川文综,9,4分)观察右图。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 ) 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否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A B C D,答案C,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014福建文综,39(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

7、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 材料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10分),构建体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物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正确总结,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

8、得辉煌成就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部分 高考怎么考的 1(2015课标全国卷,23,4分)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本身错误,适应时代需要的正确经验则促进,反之则阻碍,答案D,2(2015江苏单科,6,2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

9、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答案A,3(2015江苏单科,30,2分)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 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A B C D,答案D,4(2015福建文综,34,4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

10、的选项是( ) 滴水穿石 根系沃土 敬德保民 犬吠非主 A B C D,答案A,5(2015重庆文综,3,4分)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 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答案A,6(2015重庆文综,4,4分)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 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 B

11、拓展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答案B,7(2015四川文综,6,4分)观察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 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 B C D,C,8(2014课标全国,20,4分)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物质的东西

12、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B C D,答案C,9(2014北京文综,26,4分)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 ) 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 B C D,答案C,10(2014天津文综,4,4分)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D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答案B,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回答下题。 11(2014重庆文综,9,4分)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