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矿+1250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107023022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煤矿+1250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XX煤矿+1250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XX煤矿+1250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XX煤矿+1250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XX煤矿+1250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煤矿+1250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煤矿+1250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掘防水1104XX煤矿+1250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编 制: 生产技术部 总 工 程 师: 矿 长: 编 制 时 间: 2012年3月7日 修 改 时 间: 2012年 月 日目 录 第一章 前沿部分第一节 、工程概况8第二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8第三节、矿区地层.9第四节 煤层及煤质.11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12第六节、 区域、局部探放水措施及设备18第七节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25第二章 探放水设计第一节、概况26第二节、探放水设计26一、逢掘必探的日常工作(预测预报).26二、局部探放水设计(警戒线后的探放水设计)28第三章 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第

2、一节、安装探水钻机前的技术要求33第二节、探放水前的准备工作33第三节、探水施工中的技术要求34第四节、放水的技术要求35第五节、放水注意事项探放水安全注意事项36第六节、探放水的安全技术措施.41第七节、 探放水孔验收制度.42第八节、 探放水汇报制度.42审 批 会 签 表施工单位:审批意见:部门生产技术部通风安全部机电运输部调度室签名日期部门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程师签名日期+1250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学习和考试记录 负责人: 传达人: 班次:贯彻时间听传达人贯彻时间听传达人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1250轨道石门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

3、措施复查记录作业规程名称施工单位复查时间参加复查人员签字一、存在主要问题: 二、处理意见:第一章 前沿部分第一节 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1250轨道石门2、巷道设计长度,服务年限:设计长度约230米,服务年限为矿井服务年限。3、工程用途:矿井通风、运输、行人。4、巷道位置:+1250轨道石门根据设计方案要求按设计图施工,作为矿井通风、运输、行人使用。5、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预计2012年3月1日开工,预计2012年4 月5日完工。6、巷道坡度:357、穿层掘进。第二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一巷道井上下标高:地面标高+1350m+1375m,井下标高+1250.2m+1250

4、.89m。二地面位置:+1250轨道石门地面对应高山,距离地表104.8-124.11米,无水体及建筑物,对井下开采影响甚微。三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本巷西面为XX煤矿11901采煤工作面(未布置)及1250轨道石门(正布置)。第三节、矿区地层1、地质构造及特征1、地层、煤系地层及含煤性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及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第四系。自新至老简述如下:(1)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沟谷及缓坡地带。由残坡积物、塌积物(粘土、亚粘土及岩块、碎石等)组成。厚05m左右。(2)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岩性为浅灰色灰岩、泥

5、灰岩、白云岩容塌角砾,夹紫色、黄色粉砂岩、细砂岩。与下伏地层夜郎组呈平行假整合接触。本组厚310m。(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上部为紫红色钙质粘土岩、页岩,中部为灰色、浅灰色中至厚层灰岩,下部为黄褐色、土黄色钙质粘土岩夹薄层泥灰岩,平均厚度220m。(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区内的含煤系地层,主要为灰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粘土岩、薄层灰岩、泥灰岩,厚度约500511m。含煤1033层。可采和局部可采24层。矿区有可采厚度的煤层为4层,即C7、C18、C19、C20。2)煤系地层及含煤性本矿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平均总厚511m,含煤33

6、层,平均总厚为14.80m,含煤系数为2.9%,含煤地层特征明显,标志层稳定,主要煤层易于对比。可采煤层4层(C20、C19、C18、C7),平均总厚约6.9m。由上至下为C20、C19、C18、C7煤层,各可采煤层特征如下:C20煤层:以亮型和半亮型为主,黑色,多呈片状或薄层状,位于龙潭组(P3l)上部上距飞仙关组底界,煤层变化不大,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煤层顺层产出。倾向东南105,倾角约为28,煤层厚度1.301.70m,平均1.50m,无夹矸。围岩界线清楚,结构单一。C19煤层:以亮型和半亮型为主,黑色,多呈片状或薄层状,位于龙潭组(P3l2)第二段中部,煤层变化不大,煤层产状与地层

7、产状一致,煤层顺层产出,上距C20号煤层约这66m。倾向东105,倾角28,煤层厚度1.451.70m,平均1.6m;无夹矸。围岩界线清楚,结构简单一。C18煤层:以亮型和半亮型为主,黑色,多呈片状或薄层状,位于龙潭组(P3l2)第二段底部,煤层变化不大,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煤层顺层产出,上距C19号煤层约这52m。倾向东南105,倾角28,煤层厚度1.701.90m,平均1.80m,无夹矸。围岩界线清楚,结构简单。C7煤层:以暗为主,黑色,位于龙潭组(P3l1)第一段。煤层变化不大,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煤层顺层产出,上距C18号煤层约这93m,倾向东南105,倾角28,煤层厚度1.7

8、02.50m,平均2.00m,煤层含夹矸。夹矸岩性为炭质粘土岩,厚度不稳定,有时尖灭,总厚010cm。围岩界线清楚,结构较复杂。2、煤系地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规律矿区位于六枝向斜北东翼,构造简单,为一单斜构造,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105107,地层倾角较陡,倾角2731。局部见小的挠曲现象,对矿区内煤层开采影响不大,地质构造属中等复杂类型。3、断层、褶曲、陷落柱、剥蚀带发育情况及其分布规律(1)断层目前掌握的地质资料,未发现断层。(2)褶曲本矿区除局部见小的挠曲现象外,总体来看为简单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变化不大。(3)陷落柱目前掌握的地质资料,未发现陷落柱。(4)剥蚀带发育情况

9、及其分布规律目前掌握的地质资料,未发现剥蚀带。4、火成岩倾入情况根据勘探地质报告,井田范围内至目前止尚未发现火成岩侵入的构造形态。5、构造类型综上所述,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类型。第四节 煤层及煤质1、煤层本矿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平均总厚511m,含煤33层,平均总厚为14.80m,含煤系数为2.9%,含煤地层特征明显,标志层稳定,主要煤层易于对比。可采煤层4层(C20、C19、C18、C7),平均总厚约6.9m。可采煤层特征见表2-1-1。表2-1-1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稳定性厚度(m)层间距(m)倾角()结构顶底板岩性C20稳定1.3-1.7距C19顶板66m28

10、简单,无夹矸顶板为粘土岩,底板细砂岩1.5C19稳定1.45-1.7距C18顶板约52m28简单,无夹矸顶板为粘土岩,底板细砂岩1.6C18稳定1.7-1.9距C7顶板约93m28简单,无夹矸顶板为粘土岩,底板细砂岩1.8C7稳定1.3-1.728复杂,夹矸0-10cm顶板为粘土岩,底板细砂岩2.02、煤层露头(含隐露头)及风氧化带情况根据XX核实报告介绍:煤层风(氧)化带呈垂向分带,其深度受水面、岩性、构造、地貌等因素制约,垂深一般2030m,矿体及围岩风化强烈,铁染现象普遍,原岩颜色由灰色、深灰色等变为土黄、褐黄、砖红等杂色,岩石中含有黄铁矿、自然砷等表生矿物。氧化带以下,垂深一般在020

11、m为混合带,基本保留了其原岩的结构构造特点,黄铁矿等含铁矿物已大部转变为褐铁矿,煤层呈半风化近黑色、灰黑色等。混合带以下均属于原生带。煤层保持原有的颜色和结构构造,靠近混合带附近可见少量褐铁矿。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质情况1、水文地质概况XX煤矿区行政区划属XX乡管辖。地处贵州高原中部,面积1.8808km2。故该区属乌江水系三岔河流域。区内无河流,但溪沟发育,沟水变化幅度大,雨季暴涨,枯季流量小甚至干枯,流量大小也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在井田中部及北部边界外围附近,分别发育一条相对本区最大的山区雨源型季节性溪沟,总体自西向东穿越或绕经井田并在评估边界北东部附近交汇延伸出评估区。因此,整个评估区内斜坡上沟谷中的大气降水沿冲沟向斜坡下部排泄,汇集于上述两条溪沟中。溪流多具季节性,其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山泉及矿山的矿坑抽排水,沽水期流量约1.53.5L/s,丰水期流量相对较大,属山区雨型溪流,流量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总体呈基流水、流程短、季节性流量变化大的源头性水流特征。2、地层富水性地层富水性与岩性、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其中岩性对地层的富水性起主导作用,根据评估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及含水介质特征可将评估区的地下水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