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教学教案

上传人:踏**** 文档编号:107011736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教学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魏晋诗歌艺术特点方面的特点与成就;2.了解五言诗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特点及奇偶相配、富有变化节奏的句式特点3.了解陶渊明平淡、朴素中见真情的语言风格。二、教学重点: 1.迢迢牵牛星中用平凡的意象表达的刻骨铭心的感情2.揣摩短歌行中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3.体悟归园田居中作者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态。三、教学难点:1.鉴赏三首诗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语:从上星期进入的现实主义代表作诗经开始,到屈原的浪漫主义杰作离骚,再到东汉建安年间的爱情悲剧孔雀东

2、南飞,我们透过经典文学作品在古代社会徜徉良久,今天我们将从东汉幽幽怨情出发,体会三国时期的豪情,再到魏晋南北朝的人间天堂。恩爱的牛郎织女却被天河隔开,只有苦苦相望泪流满面;一代骄雄曹操却极尽委婉恳求之致,向全国各地纳求贤才;厌恶官场的陶渊明终得回归故里,在人间制造出一心所向的“桃花源”,现在我们走入这三首诗,于诗人同悲同喜,同愁同闲吧。2.迢迢牵牛星1)背景介绍选自梁代萧统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第十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选作的选集。内容: 抒写夫妻、朋友间的离愁别绪 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 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彷徨失意的心情特点: 叙事委婉曲折 抒情真挚深

3、入 语言朴素自然 形成曲中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2)后人评价: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一字千金”3)同学讨论:A. 诗歌基本内容,写作思路和艺术特色;需要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翻译:遥远牛郎不可及,皎洁织女奈何喜纤纤素手自举起,札札机杼声声泣半匹布帛竟终日,千行清泪度整年清浅银河阻我期,谦和君子任我思盈盈之水间怀人,脉脉情意不得诉写作思路:远景近景特写虚化交融 以旁观者角色远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走近观察其整体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细看其工作表情终

4、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深入其内心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替其审视与幽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艺术特色:叠词的运用:“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叠音词的运用既是对外在情境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B. 这首诗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并作简要评析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前面的描述只是为这句话作铺垫,后问的描述是为哭泣寻找原因。4)扩展:宋朝的苏门四学子之一,秦观也写了一首“鹊桥仙”来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鹊桥仙 秦观纤云

5、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3.短歌行1)导语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

6、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2)关于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人,东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她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后, 曹丕即位,呈递,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曹操在文学上又很高造诣。他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在诗歌方面

7、,吸收民歌的营养,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写了一些语言质朴的五言诗。他又善于写四言诗,使诗经以后渐趋衰落的四言诗又获得了升级。他的诗歌现存二十余首,大都采用乐府旧题,明显地表现出对汉代乐府的继承。他的诗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 作品有曹操集。 3)关于标题的介绍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4)同学讨论:本诗内容、风格、艺术手法A. 内容:a.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

8、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点出全诗之脉“忧思”。b.渴望贤才,希望对贤才像对嘉宾一样礼遇;c.思念贤才的渴望,点出忧思的真正原因d.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e.翻译:面对美酒宜高歌,人生岁月有几何生命好比晨露水,逝去时光实在多青青衣领实情人,绵绵思慕为郎君纵使我未往君家,何为子不续相问岂知皆因君之故,沉思吟咏到如今群鹿呦呦唤同伴,嘉宾定当奏乐飨远道客人屈驾探,谈心宴饮情谊惦月明星稀鹊南飞,绕树三匝何不栖山海不辞水土丰,一饭三吐英才顺B. 风格: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镇南子,大手笔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C. 艺术手法:a.用典丰富而贴切,包括语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9、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事典“周公吐哺,天下归心”。b.丰富的比喻,贴切,形象c.抒情、写景、叙事为一体,d.想象中表达自己的心意5)教师总结4.归园田居1)导入: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景色怡人。 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与世隔绝,幸福快乐。 热情好客,淳朴。 )我们知道这样美好的桃花源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理想国呢?(当时社会黑暗,政局动荡,陶渊明想以这个幸福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祈求安定的理想。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政局混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桃花源正是这样理想的居所。

10、 )中国文人受儒、道、释的影响巨大。东晋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原,所以陶渊明受到儒家与道家的影响。根据桃花源的内容,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思想中的道家的影子:无君、无压迫、人人平等和平相处。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

11、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另外补充一点,二十九岁到四十三岁时官时隐生涯使陶渊明更清晰地认识了官场的黑暗,对现实的失望使他更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才是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有在自然中人才可以发现自己的纯朴天性,即“真”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