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课件:必修四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10065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课件:必修四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一政治课件:必修四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一政治课件:必修四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一政治课件:必修四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一政治课件:必修四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课件:必修四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课件:必修四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本质,导新:,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那么意识对物质有没有影响?,5.2意识的作用,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能动作用: 是指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的的积极主动自觉的反应。 1.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的特点,一、意识的作用(能动作用),世上最奇特的建筑,鸟巢,思考:人的意识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什么区别?,人类的家,普通的鸟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

2、动,(1)人的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不同于动物的无目的的本能活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对该行动做出相关的计划。,意识的能动作用,P38,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马克思,结合课本思考: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这说明了什么?,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 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 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等, 造出各种各样的房子,他们活 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 性、选择性的活动。,而最灵巧的蜜蜂筑巢表面上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的、计划,但实质上它们的操作纯粹是 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这说明了人的意

3、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选择性。,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有所选择。,P38,(不同于动物的无目的的本能活动),鸟巢,“鸟巢”,区别?,国家体育场总设计师李兴刚,它的构思恰恰是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内部是借鉴古罗马竞技场的理念设计,东西高,南北低,便于比赛与观赛;外部一开始是为符合通风、透气、 采光的需要,找到一种编织式的结构,后来一步步按照它的功能逻辑、结构逻辑、美学逻辑完成设计。,“不是开始先看到一个鸟巢,然后决定做一个鸟巢的。”,主动创造性,(2)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不仅反映事物的外

4、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反映当前,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们可以根据过去遗留下来的事物追溯过去,人们可以用科学的手段预测未来的各种情况,1、UFO之迷 2、埃及古墓咒语之迷 3、鬼魂之迷 4、裹尸布之迷 5、韩国客机坠毁之迷 6、肯尼迪死之迷 7、尼斯湖水怪之迷 8、奇迹之迷 9、人体自燃之迷 10、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迷,十大未解之谜,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未知不可知),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未知不可知), 就每个个人以及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 但就整个人类的

5、无限发展和认识不断前进的总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P39专 家点评,大自然可以演化出一座珠穆朗玛峰,但是即使再过几亿年,自然界也不可能演化出一台电脑。人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动物能吗?这说明了什么?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注意: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不等于意识的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表述: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表述: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思考:1、意识中的东西能直接变成现实的东西吗? 2、怎样才能使意识的东西

6、变为现实的东西?,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A.含义(正确理解 ),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对其理解要注意以下两点:,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具有双重性,2.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探究活动(P40),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万万不能的。”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

7、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贝多芬,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 还有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试验。他在一个班选了学习最差的10名学生,用仪器给学生检查后对他们和班主任说,经实验证明这几个学生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他们都会是未来的科学家,只是你们自己不知道罢了。过了两个月,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发现这10名学生都获得了长足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意识活动对生理过程有能动作用,高昂的精神,萎靡的精神,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8、导作用,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会使人悲观、消沉,失去斗志。,方法论: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我们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承认人的精神对人产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但不能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把精神看作是万能的,就会陷入唯心主义!,1.含义(是什么),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P41,【提示】 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反对从主观出发,从主观出发有三种表现: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 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认识;是规律。实事求是一方面强

9、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原因(为什么),(1)哲学依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2)现实意义P41 2 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要求(怎样做),(1)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2)要重

10、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两个结合”: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两个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P41, 知识误区 ,1.意识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2.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4.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才具有反作用,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

11、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不仅反映当前,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小结,3.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1)是什么? (2)为什么?(3)怎样做?(要求),1.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引导公众科学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这体现了 A.意识活动

12、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A,练习题:,2.“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A,4.“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哲学上说是因为( ) A.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又是对物质的反映 B.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客观物质起促进作用 C.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D.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意识的反作用,B,6.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 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 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 意识可以代替物质 C . 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 . 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A,5.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 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据此回答: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 B .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物质的反作用,B,7.“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哲理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 C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D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