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08828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原理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机械原理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机械原理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机械原理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机械原理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返回,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及自锁,5-1 机械的效率,5-2 机械的自锁,因摩擦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故必 有 0和 1。,机械的损失功(Wf)与输入功(Wd) 的比值,,5-1 机械的效率,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意义,(1)机械效率,机械的输出功(Wr)与输入功(Wd)的比值,,以表示。,机械损失系数或损失率,,以 表示。,Wr/Wd,1 ,1Wf/Wd,(2)机械效率的意义,它是 机械中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机械效率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的程度,,降耗节能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2. 机械效率的确定,(1)机械效率的计算确定,1)以功表示的计算公式,Wr/Wd1Wf/Wd,

2、2)以功率表示的计算公式,Pr/Pd1Pf/Pd,3)以力或力矩表示的计算公式,F0/FM0/M,实际机械装置 , = Pr /Pd=GvG /FvF,0,0 = GvG /F0vF =1,因其正行程实际驱动力为FGtan(),理想驱动力为F0Gtan,故,例1 斜面机构:见图4-3,已知 正行程 F Gtan(),反行程 FGtan(-),现求 及 ,解,F0/Ftan/ tan(),因其反行程实际驱动力为GF/tan(),理想驱动力为 G0 F/tan,故,G0/G tan()/ tan,例2 螺旋机构:见图4-5,已知 拧紧时 M Gd2tan(v)/2,放松时 MGd2tan(v)/2

3、,现求 及 ,解,采用上述类似的方法,可得,拧紧时 M0/M tan/ tan(v),放松时 G0/G tan(v)/ tan,(2)机械效率的实验测定,机械效率的确定除了用计算法外,更常用实验法来测定,,许多机械尤其是动力机械在制成后,往往都需作效率实验。,现以蜗杆传动效率实验测定为例加以说明,1)实验装置,同时,根据弹性梁上的千分表读数(即代表Q力),来确定 出制动轮上的圆周力FtQG,,从而确定出从动轴上的力矩M从,,M从FtR(QG)R,该蜗杆的传动机构的效率公式为, P从/P主,从M从/(主M主),M从/(iM主),式中 i为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对于正在设计和制造的机械,虽然不能直接

4、用实验法测定其 机械效率,,但是由于各种机械都不过是由一些常用机构组合而成 的,而这些常用机构的效率又是可通过实验积累的资料来预先估 定的(如表5-1 简单传动机构和运动副的效率)。,据此,可通过 计算确定出整个机械的效率。,2)实验方法,实验时,可借助于磅秤测定出定子平衡杆的压力F来确定出 主动轴上的力矩M主,,即 M主Fl,3. 机组的机械效率计算,机组,由若干个机器组成的机械系统。,当已知机组各台机器的机械效率时,则该机械的总效率可 由计算求得。,(1)串联,串联机组功率传动的特点是前一机器的输出功率即为后一机 器的输入功率。,串联机组的总机械效率为, 12k,即串联机组总效率等于组成该

5、机组的各个机器效率的连乘积。,只要串联机组中任一机器的效率很低,就会使整个机 组的效率极低;且串联机器数目越多,机械效率也越低。,要提高并联机组的效率,应着重提高传动功率大的路 线的效率。,结论,(2)并联,并联机组的特点是机组的输入功 率为各机器的输入功率之和,而输出 功率为各机器的输出功率之和。,即并联机组的总效率与各机器的效率及其所传动的功率的大 小有关,且min max;,机组的总效率主要取决于传动功率大 的机器的效率。,结论,(3)混联,混联机组的机械效率计算步骤为,1)先将输入功至输出功的路线弄清楚;,2)然后分别计算出总的输入功率Pd 和总的输出功率Pr;,3)最后按下式计算其总

6、机械效率。, Pr /Pd,例 设已知某机械传动装置的机构的效率和输出功率,求该 机械传动装置的机械效率。,解,机构1、2、3 及4串联的部分,5kW/(0.9820.962)5.649 kW,机构1、2、3“ 、4“及5“串联的部分,0.2kW/(0.9820.9420.42)0.561kW,故该机械的总效率为, Pr /Pd,(5+0.2)kW/(5.649+0.561)kW,=0.837,=5kW,=0.2kW,1. 机构的自锁,5-2 机械的自锁,(1) 自锁现象,某些机构,就其机构而言是能够运动的,但由于摩擦的存在,,却会出现无论驱动力如何增大,也无法使机械运动的现象。,(2)自锁意

7、义,设计机械时,为使机械能实现预期的运动,必须避免机械在 所需的运动方向发生自锁;有些机械的工作需要具有自锁的特性,,(3)自锁条件,机械发生自锁实质上是机械中的运动副发生的自锁。,如手摇螺旋千斤顶,F,例 移动副,摩擦角。则,Ft=Fsin=Fntan,Ffmax=Fntan,当时,有,FtFfmax,设驱动力为F,,传动角为,,FR,即当时,无论驱动力F 如何增大,其有效分力Ft总小于 驱动力F 本身所引起的最大摩擦 力,因而总不能推动滑块运动。即自锁现象。,结论 移动副发生自锁的条件为:在移动副中,如果作用于滑块上的驱动力作用在其摩擦角之内(即 ),则发生自锁。,例 转动副,设驱动力为F

8、,,力臂长为a,当F作用在摩 擦圆之内时(即a ),则,M0=Fa Mf=FR =F ,摩擦圆半径为,,即F 任意增大(a不变),也不 能使轴颈转动,,即发生了自锁 现象。,结论 转动副发生自锁的条件为:作用在轴颈上的驱动力为单力F,且作用于摩擦圆之内,即a 。,故其自 锁条件为v,2. 机械自锁条件的确定,(1)从运动副发生自锁的条件来确定,原因 机械的自锁实质就是其中的运动副发生了自锁。,例1 手摇螺旋千斤顶,当v时,,其螺旋副发生自锁,,则此机械也必将发生自锁,,(2)从生产阻力G0的条件来确定,当机械发生自锁时,无论驱动力 如何增大,机械不能运动;这时能克 服的生产阻力G0。,F,G,

9、例 手摇螺旋千斤顶,自锁要求M 0,即 tan(v) 0,故此千斤顶自锁条件为v,G0意味着,只有阻抗力反向变为驱动力后,才能使机械运 动,此时机械已发生自锁。,M,反行程:,驱动力为G,,机构的自锁(5/7),(3)从效率 0的条件来确定,当机械发生自锁时,无论驱动力如何增大,其驱动力所作的 功Wd总是不足以克服其引起的最大损失功Wf,,例 手摇螺旋千斤顶,其反行程的效率为: G0/G= tan(v) /tan,令0,,则得此自锁条件为v,例2:如图所示,为一斜面压榨机,求在G 作 用下的自锁条件。,2)分别取滑块2、3 为分离体,列出力平衡方程式,解:1)作出各移动副 的总反力。,G,F,

10、FR23,FR32,FR13,FR12,FR13,G,F,FR12,FR23,FR32,作力多边形,于是由正弦定律得:,F = FR32sin( 2)/cos,G = FR23cos( 2)/cos,又因R32 = R23,,令 F = G tg(2)0 即 tg(2)0,于是机构的自锁条件为, 2,F = G tg(2),通过以上分析,判断机构是否自锁可采用以下方法:,1、分析驱动力是否作用于摩擦角(或摩擦圆)之内; 2、机械效率是否等于或小于零; 3、阻抗力是否等于或小于零; 4、驱动力是否等于或小于最大摩擦力。,自锁问题小结,要做到正确确定机械的自锁条件,一是要清楚机械自锁的概念;二是要清楚机械是正行程自锁,还是反行程自锁;三是要根据机械的具体情况,选用简便的机械自锁条件确定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