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课堂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兴趣的培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99617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教学课堂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兴趣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术教学课堂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兴趣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术教学课堂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兴趣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术教学课堂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兴趣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术教学课堂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兴趣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教学课堂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兴趣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学课堂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兴趣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论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专业名称:教 育 学 姓 名:张 诗 维 考点名称:贵州师范学院 准考证号:000512354051 联系电话:18275630094 论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姓名:张诗维学号:000512354051专业:教育学【摘要】 作为教育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甚至是有机会时多合作,只有如此,教师这个组织者,促进者才能在新课改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用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

2、、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意识的形成,逐步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课堂 兴趣爱好 欣赏 创新【正文】 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大众的创造思维和生活工作的应变能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曾接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的人往往思维活跃,有自己的审美态度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相反,没有受过美术教育的人,虽然工作认真踏实,但很少创意。许多著名的美术教育家都指出:艺术教育并非造就专业艺术家或进行一种职业训练,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发展他认识与智力,特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独创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艺术表演的舞台,集中地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学识修养,教学水平和课前准备的程度。优秀的美

3、术教师能在教学课堂中紧紧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一节课后,学生都急于盼下一节课的到来。怎样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呢?促使学生形成对美术持久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是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一般来讲,从幼儿到小学低年级,大多数的孩子对美术都充满兴趣。从课堂教学来看,由于教学策略、方法、形式、内容等个方面的原因,也常常造成儿童在美术课堂活动中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明显。但兴趣对于每个孩子来的自我成长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内动力。一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尤为重要,如下是我对课堂实施环节的论述,以综合课为例。1.打上课预备铃时的组织教学。上课

4、预备铃响过,教师就应该站在教室门口,如同演员登台前一般等待上课。这对教师本人来说是一种心理准备,是进入角色的序曲,是情绪稳定的需要。教师站在门口准备上课的行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作用很大,是稳定学生情绪,是稳定学生情绪,促使学生尽快做好工具准备的无言的组织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此时的神态要从容,镇定,热情而捎带严肃。此时,也可提醒某某学生将学具放在指定的课桌位置上,这种对学生的要求和检查,是学生感到教师要求的严肃性和一贯性。这既是习惯的培养,又有利于课堂秩序的稳定。如果是在美术课堂上课,教师要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组织他们分组站队。打上课铃后,组织学生有序进入教室,坐在指定的位置上。2.讲授前的组织

5、教学。上课铃声响后,教师要以严肃的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学生。当学生们全部稳定下来之后,要热情而严肃的走进教室,学生起立站定严肃之后,教师要庄重地向学生还礼,并目视学生坐下。老师要以温和的态度,期待的目光环视全班。使全体学生都在教师的目光之下,并使其感到教师在看着自己期待着自己赶快稳定下来,当学生坐下安静之后,再开始讲课。虽然这个过程是短暂的,是组织教学中稳定学生必要的心理环节,因为这是保持教师安静,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学生集中精神上好课的必要保证和开端。教师绝不能上课迟到,或打铃后气踹嘘嘘地跑进教室。这将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也影响教师本人的心理状态,必然影响教学效果。3.第三个环

6、节是讲授的开始。或先为巩固的知识提问,或以新颖有趣的导言引入讲授的课业内容。如果进行提问,一定要问题明确,要事行准备好准确的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讲授新知识的课要先明确所讲授的课题,并板书出来。板书要注意安排好位置,字迹写得工整,美观。讲授时教态要从容情绪要饱满,声音适中,教师的讲课情绪是组织教学的最好手段。教师的饱满情绪会带动学生注意听讲的热情,言语要规范、明白、流畅、生动、形象,声调要自然,富有抑扬顿挫节奏感,与重点难点处精讲、讲透。声调也是组织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如发现有精神不集中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用暗示的方法,例如用特殊的语调,或语言的突然停顿,或目光凝视,或向前移动

7、身体位置等方法,暗示其注意力集中。不可随意点名训斥挖苦,更不可用粉笔抛掷,这会有失教师行为美。尤其不可因此造成师生对立,给教学带来损失,给班主任带来额外的工作负担。4.讲授技法,要以熟练的演示予以配合。教师边讲边画,步骤要清晰,讲解要透彻。演示时教师生动的表现技巧会使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并可能会引起学生小小的骚动,对此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的情绪,如果是其积极性所致,不可责怪学生。演示时教师自身不可挡住画面,可于黑板两边侧身演示,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认真的观察。对重点难点要予以语言和动作上的提示,以便加深印象,要边演示边启发学生的思考于观察。讲授与演示或组织学生讲座的教学,应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学

8、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出强烈的表现热情之后,教师随之布置练习作业,并对作业提出明确要求。5.当学生自己开始动手作画之前,是学生由精神集中阶段转入拿学具的松弛阶段,此时是课堂上出现骚动的又一次高潮,对这一环节的把握尤为重要,要估计到学生准备工作的时间,做好布置加强组织,尽量缩短骚动时间,使他们尽快进入紧张的练习之中,当学生全部稳定进入练习时,教师开始巡视辅导。巡视辅导全班学生掌握工作步骤,使之有序地操作练习。进而巡视全班进行情况,指出共同性的问题,并及时发现正确作业,展示给全体学生看,以其作为学生作业的示范,引导学生作业有一个好的开始。全班学生进入认真观察,研究表现时是教师巡回个别辅导的开始。此时

9、,任要注意把握全班共同性的问题,为了照顾到全体,不可在一个学生处停留时间过长,个别辅导时,声音不要过高,要与对全班讲授的声调有明显区别。当发现与全班有共同问题时,不妨以找出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为例,让全班停止操作,进行有争对性的具体演示或具体讲授。讲授、演示、辅导要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它是教学的关键和主攻方向。尤其在技法课上,教师要紧紧的把握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他们的技能就会有一个飞跃。善于辅导是体现美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6最后,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留出适当时间做课堂小结,当课铃响起,即使课堂教学结束之时。当学生看到自己完成的美术作品时,并感到知识有了增长,智力受到拓展,情感得到抒发

10、,技能有了提高时,他们会由衷的感谢老师,并期盼着下节美术课的到来。二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在反思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强调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包括:1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形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反映;2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3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趣味。学生行为和情感的外显形式,可表现为对美术及其活动充满兴趣和热情,主动接受和学习,乐于研究和创造。美术活动是一种图形和物体的创造,带有很大的游

11、戏性,同时也有情感抒发,和体验的方式。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引导儿童体验作品和生活的情感,并尝试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积极的营造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是学生强烈地感受爱,团结,欢乐等多种情感主题和情感内容,鼓励儿童用充满情感的美术语言进行大胆的表现、如线条力度、色彩的活力、造型的变化等。在美术活动中,要使儿童认识真、善、美,表现生活与自然中一切人性的美和自然的美,从而不断增强生活的信心,对自然的热爱。只有这样,美术活动对于每一个儿童来说,不但是难忘的,而且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三美术课堂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积累

12、。在美术教育中,更要结合美术教育本身的特点为学前儿童创设多种条件和机会。归纳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1.创造型教师热情引导幼儿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必须有创造型的老师。日本创造学家恩田彰认为,创造型教师能够在自己身上发现创造性并加以发挥,灵活性、创造性地授课,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每个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创造意识,他们喜欢夸大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创造型教师不会高高在上控制他们,而是和他们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和爱护他们富于个性的表现,特别是鼓励他们的创造,只要孩子有自己的创造意图,哪怕再“离谱”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幼儿的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自我意愿才能得以实现,其创造力才会不断提高。 2

13、.营造富有艺术氛围的环境 学前儿童从事艺术活动要有合适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创造性。这里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创设要富于艺术性,如在活动室挂置名画、幼儿作品等图片,摆放雕塑等艺术品,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进行美术活动的材料。心理环境是指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教师激励、欣赏、接纳幼儿的创造等。 3.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 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最直接的方式。目前在学前美术教育中使用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有意愿画、主题画、手工制作、美术欣赏等。在活动中,教师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探索和操作的材料,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建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不是一句口号,它的实现要靠教育者脚踏实地地工作。让我们做教育的有心人,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催开创新的奇葩。参考文献: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学论王大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