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99616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1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选修1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选修1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选修1综合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选修1综合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1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1综合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心 专心 爱心第 1 页绝密前使用 安徽省知名中学历史综合测试出题人:薛涛 审题人:王翰文 做题人:朴正 2012.4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梭伦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逊。 ”这里他反对的是 A贵族凭籍特权的专横与压榨 B “债务奴隶”被废除后的贪婪 C “海岸派 ”的财产富有与激进 D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的现状 2梭伦改革期间制定了“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该法制定的目的是 A确

2、立财产私有制度 B笼络平民扩大改革基础 C调整家庭伦理关系 D杜绝贵族侵占平民财产3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述:“他(梭伦)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 ”从材料中不能体现的法制特征是 A法律的普遍性 B个人承诺等同法律 C法律的稳定性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王觉非等译著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颁布 “解负令”,废除债

3、务奴隶制 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 组成“四百人会议” 所有公民都可通过抽签选举成为陪审员A B C D5右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 “商鞅铜方升” ,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 “爰积十六尊(寸) ,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6毛泽东早年曾评论道:“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这里他认为变法“保人民之权利” ,而商鞅变法实际上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A奴隶主贵族

4、阶级 B农民阶级C新兴地主阶级 D奴隶阶级7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 ”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精心 专心 爱心第 2 页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8 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 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B迁都洛阳 C设立三长制 D实行租调制 9下列历史人物的改革

5、内容不一致的是商鞅 北魏孝文帝 王安石A地方行政体制 B改革教育内容 C调整土地制度 D改善民族关系 10北宋韦骧在钱塘集中对王安石变法写诗颂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实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该诗涉及到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有青苗法 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市易法 A B C D 11右图是“卡诺莎之辱”的绘画,描述的是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于1075 年 1 月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这反映了当时A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B教皇是德意志权力中心 C罗马教权高于封建王权 D “开明君主”统治盛行 12马丁路

6、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下列哪一主张与该观点不相符合? A国家权力是唯一合法权力 B教会以圣经为最高旨意 C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 D封建君主权力可以支配教权 精心 专心 爱心第 3 页13加尔文在批驳教会“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的说教时,指出“财富是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并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 和弃民 ;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他的这一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A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教权与世俗王权的尖锐矛盾 C社会财富分

7、配不均的现状 D加尔文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 14戊戌年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并再版新学伪经考 ,在这两本书中,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为新创立孔教的马丁路德。结合所学,两人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包括 都主张改造本国的统治思想 都认为宗教是统治国家的主要手段 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都相信“ 因信称义” A B C D15王泰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埃及的早期现代化 一文中认为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是由阿里所代表的埃及新型统治者在第一次浪潮冲击下,被迫作出的以面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初尝试,是以“西方化” 为最大特征的一场埃及早期防御性现代化运动。作者认为改

8、革是“防御性”的主要原因是A遭受西方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B马木路克残余势力强大 C传统商业和贸易的日益萎缩 D埃及派系林立连年战乱 1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 ”下列成就中不能对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引进棉花等农作物品种 B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C学习欧洲创办各类学校 D改变农民受封建地主剥削的地位 1719 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这样预测时局:“自那时(注:指 1915 年)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造成俄国“停滞不前” 的主要原因是 A遭受西欧国家的侵略 B俄国农奴制的

9、阻碍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机器工业极其落后 18右图是 19 世纪 80 年代初,俄国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该油画主要反映当时的俄国 A交通运输领域仍落后于英法等国 B农民并没有摆脱农奴制的束缚 C工业生产还未出现机器大工业 D河防疏浚治理存在严重的缺陷 19 俄国史这样描述:“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促使俄国梦醒的事件是 精心 专心 爱心第 4 页A十二月党人起义 B废除农奴制改革 C克里米亚战争 D1905 年革命 201863 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

10、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农民“抱怨” 的理由不包括 A所付赎金高于当时地价 B分得的土地面积比改革前少 C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 D缺少成为自由劳动力的机会 2119 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日本“置产兴”政策实施的特点有: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工业生产垄断程度高于其它国家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政府成为近代化的主导力量 A B C D 22齐世荣在15 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中认为:“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

11、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日本明治维新在“体制” 上的“ 不彻底性 ”主要体现在 A 保留了武士特权 B继承了原有的幕藩体制 C保留了天皇制度 D众议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23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 ,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他这样做反映出的弊端是 A难以为下层民众接受 B不敢彻底与封建思想决裂 C受顽固派的极力阻挠 D从事政治活动的艺术缺乏 24右图为 1898 年康有为等组织的保国会遗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维新变法形势的进一步高涨 B是在北京成立的全国性政治团体 C已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D是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标志 25 “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传统的封建文化体制边上长出来的新东西。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取消后者,但由于它们的存在,保守的封建圈子毕竟出现了缺口。 ”下列改革不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