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探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699536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探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探析王小萍摘 要: 作为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的重要依据和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职业能力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 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 键。文章首先分析了高 职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制约因素,然后从建构主 义理论视角对职业 能力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素的培养进行了阐释,最后基于各要素的特点,提出在情境中构建知识、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在改革中提升素质、在合作中改善 环境等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能力 建构主义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高职生就业的重要保证。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

2、把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和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然而,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整体偏低、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越发突出。针对这一事实,运用建构主义相关理论,分析职业能力培养的制约要素,探寻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既能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又能对全面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一、高职生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制约要素目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难以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主要是由于职业能力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理念、教师、学生

3、、环境等要素的制约。在理念上,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少,受传统和普通高校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操纵多,由此而形成的人才培养观、管理观、合作观、学生观等多趋于片面、极端或僵化,难以有效地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师资上,一些教师缺乏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指导者、促进者、激励者、协助者等角色组织、设计、监控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师资队伍结构单一、力量不均衡,缺乏“双师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导致教师的主导地位难以体现,师资合力难以发挥

4、。学生方面,由于不能全面透彻地领会职业能力的内涵,在学习或实践过程中,主观上往往重专业知识、轻公共基础知识,重专业技能、轻职业素养,重自主探寻、轻团体合作,重结果、轻体验,从而造成其职业能力诸要素的发展失衡。客观上,学生受制于课堂集中授课的形式,束缚于封闭式校园管理,其个性和主体性难以发挥。在环境上,尽管高职院校深知环境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资金不足、校企合作实效不明显,实践教学多在课堂、实训室等校内环境或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训场所进行。这种多样性、情境性、真实性与现场性不足的实践环境势必阻碍学生获得职业岗位的真实体验和职业能力的发展。二、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阐释1.对知识的阐释

5、。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生与外部真实任务情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要获得更新、更真实、更可靠的知识或解释,学生要对原有知识、旧解释不断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再升华,因而,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动态性。将此观点运用于具体的高职生职业能力的知识构建,就要以针对性、动态性、应用性为原则促进现有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改革,做到既要强调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所需知识的建构,既要符合行业和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又要注重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补充。2.对技能的阐释。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不仅是学生个人的一种真实情境体验、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活动,也是与他人交流与合作、

6、共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或是创设与现实职业岗位类似或真实的情境,或是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展开操作性、综合性实践和生产性、顶岗性实训等,以促进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的提高。3.对素质的阐释。建构主义提出,建构知识既是个体积极主动的行为,又是群体的社会性活动。据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促进个别化、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和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群体互动、多边互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社会意识,增强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和创新精神。在提升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7、心理承受能力等心智技能。4.对环境的阐释。环境观是建构主义的重要观点,其主要内容有:理想的学习环境具有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真实的学习环境既是促使学生进行有效意义建构的场所又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场地,学习环境的差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等。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环境应集多样性、动态性、现场性于一体。5.对师生的阐释。建构主义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两者是指导与被指导、帮助与被帮助、促进与被促进的协作、交流、互动的平等关系。建构主义的教师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而

8、且还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操作技能等,并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1.注重主导性、实用性、整合性,在情境中构建知识。知识是职业能力的基石,影响着技能和素质要素的形成和发展。构建知识,首先,要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以互动为主线,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内容,创设有利于知识积累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互动、协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为解决未来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打下基础。其次,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设计者、激励者、

9、促进者、评价者等角色转变。通过引导专业认知观和学习观、设计活动方案、激励学习斗志、促进知识构建、评价学习成效、提高自身素质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再次,坚持知识的实用性、内容的整合性,建立“模块”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由基础知识、核心知识、岗位知识、综合知识四个模块构成。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包含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知识,核心知识模块是形成专业技术和技能的知识模块,岗位知识模块涵盖与职业岗位(群)直接相关的知识,综合知识模块融合通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与经验、考证知识、职业素质等。根据建构主义情境性知识观,应在课堂情境中领悟基础知识,在实训情境中获得核心知识,在职业情境中检验岗位知识,在社会情境中

10、运用综合知识2突出主体性、操作性、职业性,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技能是职业能力的核心,彰显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根据内容,技能要素主要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基本技能是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一般能力和基本操作,专业技能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术能力,综合技能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职业技能是完成职业活动任务应具备的社会能力、竞争能力、自我实现能力、岗位工作能力等。要提高这些技能,第一,凸显主体性,在训练中形成技能。依照建构主义主体性思想,实现意义建构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动参与性。通过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有效训练方

11、法,认真设汁训练过程、精心组织训练活动、指导学确立训练目标和内容等,不断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充分体现学促使学生极主动地参与训练的全过程,经过大量的自主训练,获得所需技能,第二,加强操作性,在实操中发展技能 丰富多样的操作或操练是提高技能的手段。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制定操练方案,在教室或校内实训室、实验室、实训基地,对一些基础而通用的项目进行操练,以掌握基本技能和初步的专业技能。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训场所,进一步设计较为复杂而综合的项目,以获得专业技能的深人体验以及综合技能的操作经验。第三,体现职业性,在岗位中完善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形式,组织和安排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使学生在真实职业岗

12、位中逐渐体验企业文化、实际工作、员工角色的内涵,不断完善岗位操作能力、社会互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自我实现能力、合作与共事能力等职业技能。3强化体验性、全程性、反思性,在改革中提升素质察质是职业能力的精髓,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观。针对高职生的素质现状,应大力推动相关改革,以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具体来说,一是增强体验性,改变重形式轻实践的现状。在素质培养中,不要在思想上加强基本素质、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教育,而且要在行动上感受失败的痛苦,体验成功的乐趣,践行素质要求、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从而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防御,形成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二是坚持全程性,改变素

13、质培养时间短而集中或走过场或局限于课堂的状况。素质培养应贯穿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于学习、活动、实训、实习等各个环节。三是提倡反思性,改变只被动消极接受不主动积极反思的局面 在接受素质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主领悟自主反省、自主验证、自主矫正和总结来提高认识,修正行为,摆脱心理危机,施展个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择业观等。4坚持多样性、动态性、现场性,在合作中改善环境,环境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制约着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提升职业能力,必须改善现有环境。一方面,要以“四个合作”为指导,从目标、利益,发展等方面寻找牢同、长远的合作基础,形成行之有效、持续发展的系统而全面的

14、合作机制,切实促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坚持多样性、现场性、动态性的统一。在多样性上,强调校内环境、校外环境、社会环境的融合以及虚拟、仿真、真实的工作环境的统一:根据课程内容、实训项目、实践教学需要等,选择相应环境。在动态性上,无论是校内的实训室、实验室、实洲基地、多媒体网络平台,还是校外的实习基地、实训场所和工作环境,都要随地区、行业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在现场性上,创设校内外实训堪地和场所,要注重模拟现实的工作场景。此外,还要提供更多的真实工作环境,以缩短与职业岗位对接的距离,获得现场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综上,在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不仅可以从新视角阐释职业能力培养,而且对改善当前高职生职业能力不足的现状、促进职业铯力的有效提高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 教育的决定2、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 发展情况的报告3、马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 应对策略研究4、王小萍.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外 语教学研究5、章伟民.建构主义及其教学 设计原则文献来源:教育与职业2012 年 8 月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