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2015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6994427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8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复习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二单元复习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二单元复习2015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二单元复习2015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二单元复习2015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复习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复习2015(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的作用: (1)总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映、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技、教育、人才、素质对其作用越来重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作用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文化素养;反文化霸权主义斗争,促进政治文明和增强国际政治地位。 (4)文化与综合国力:P11

2、倒数一二段3个“重要”作用,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3个。,文化对人 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影响,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潜移默化、深远持久,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重要表现形式,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2、正确态度,1、原因,3、原则,2、含义,(怎么做?-2个),(是什么),(必要性+重要性),

3、(1)民族节日,(2)文化遗产,(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2、大众传媒,3.2,2、做传播中华文化交流的使者,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等,2、文化具有继承性(表现),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内涵:,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传统文化的作用,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传统文化的继承,4.1,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思想运动,科学技术,区别 联系,教育在文化传承

4、中,5.1,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根本目的和标准),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文化创造的主体,应该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4种错误倾向:,5.2文化创新的途径,(1)“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待传统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继

5、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五课 5.2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本单元的重点和综合,【易错易混点】 1、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 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节日是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 标志。,注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知识链接:民族节日意义 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作用,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 族的文化,培

6、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 文化,同时也要认同和尊重其他民 族文化。 3、商业贸易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 手段。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 途径。,知识链接: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 媒的消失。 今天,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旧的传媒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 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注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

7、刻影响。,6、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 的必然要求。 知识链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 文化发展的方向。 8、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 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9、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 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 采众长。,注意: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1.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文化

8、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2.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B. C. D.,C,A,3.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

9、,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B. C. D.,4.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 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C,B,5.随着科学技术

10、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 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D,6.(2015山东文综,30,4分)下图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

11、当 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 B. C. D.,B,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

12、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2)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分)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

13、望和期盼;(4分)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4分),(2)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分)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2分),40.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

14、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答案】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

15、用。,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答 :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

16、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三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