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74685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清明感受传统(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清明 感受传统,六(4)班,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 :上元、清明、 立夏、端午、中元、 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节起源,清明节历史发展,每年的阳历4月4日或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此时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亦正是春游踏

2、青的好时节 。 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最最有名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了。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小拓展*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子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子推前来领赏。可

3、是,介子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子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子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子推,他们发现安葬介子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

4、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清明习俗知多少,(一)祭祖,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基础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体现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原本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源、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总之,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二)饮食,清明节不像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一样有统一的饮食品种,各地的清明饮食各有偏好,内涵也更加丰富。 在我国北方地区,清明时节很多人要吃鸡蛋,寓意圆圆满

5、满;老北京人清明时喜欢吃馓子麻花、驴打滚和面茶。北方的清明饮食主要是糕饼、冷粥,南方地区主要是一些应时应景的时令食物。如上海江浙一带的习俗是吃青团、吃藕, 而两湖、四川的部分居民则有吃粽子的习俗,既可以用于上坟祭祖,也可以在出游时自己食用。,(三)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 探春、寻春。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四)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 “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6、,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 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五),(六)插柳,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黄巢起义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

7、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七)斗鸡,清明诗词赏析,寒 食(唐)韩翃(hng),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请欣赏视频,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的来历含义深远,习俗众多文化内涵深刻。我们不仅要热爱它,还要更好的传承它。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过每一个清明节,将思念寄托于已去的亲人,将关怀传递给还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吧!,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